
随着中美会谈释放利好信号,美豆行情迅速攀升,于是国内豆粕也跟随上涨,毕竟全球大豆仍是以美豆为定价传导的。
但是没涨几天,而且涨幅也并不大,很快就又下跌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没什么,因为美豆也跌了,豆粕自然也要跟着回调。
确实,美豆下跌有看涨情绪暴发后的冷静因素,因为虽然中美会谈释放利好信号,美豆重回中国市场的预期大幅提升,但是数量并不确定。
虽然有外媒消息称,已有中国买家采购了一部分,但最终的购买量会是多少市场仍然不能确定。
因为对美豆来说,想大规模重回中国市场,面临着两个压力:
第一个压力是中国大豆的需求缺口小了。
根据海关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共进口大豆9568.2万吨。

虽然说接下来南美大豆的出口窗口缩小,而美豆将迎来出口旺季,但是前10个月已经就进口了9500多吨了,中国每年进口大豆基本在1亿吨上下,所以这么来看,需求缺口已经不大了。
所以这使得美豆的出口预期下降,并且市场担忧甚至连美财产说的1200万吨兑现可能都费劲。
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买家买不动,能不着急吗?
第二个压力则是美豆并没有价格优势。
虽然中国宣布对美国加征的关税进行了调整,但仍保留了10%的加征关税,综合算下来,美豆对华出口的关税是13%,而南美是多少呢?
3%。
而且随着美豆重回中国市场的预期的增加,之前巴西大豆出现的高溢价也开始回落了,所以里外里算下来,美豆的进口成本依然要高于巴西大豆。
这对商业买家来说,当然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了。
这也是为什么美豆在突破1100美分之后就明显上涨乏力了。

但国内豆粕回调也不光是因为美豆的原因,还有国内豆粕库存及消费的因素。
当前猪价整体偏弱,虽然存栏庞大,对豆粕有刚需支撑,但是由于猪价孱弱,所以养殖端对饲料的需求也不积极,所以饲料企业也多是刚需补库,采购积极性比较弱。
再加上豆粕库存依然在100万吨以上,处于近年来的高位,甚至部分油厂已经面临胀库风险了。
所以即便是油厂想以成本支撑为底气挺价,但毕竟库存高企,且未来大概率也不缺豆,所以下游自然也就不买账。
但我认为豆粕的回调是有限的,虽然说库存压力大,但是长期来看,成本是一个重要支撑。

一方面,油厂压榨亏损,进一步降价的意愿不大,豆粕库存虽然多,但并不是没有消耗,只是消耗得慢。
另一方面,现在美豆上涨乏力,但是相信美国不会闲着,肯定要用一些手段来继续刺激美豆。
比如利用生物柴油政策来加大大豆的压榨积极性,比如下调大豆单产,或者炒作天气等等,从往年来看,类似的招一点儿没少用,所以美豆重心后期大概率还得往上挪。
成本支撑变硬,那么豆粕再大跌的几率就很小了。
只是上涨确实费劲,只能等待新的契机。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