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
有洪山大桥,有洪山小学、有洪山寺……
皆因洪山得名。
今日说洪山,洪山泛指何山?
似乎难以寻觅?
若说,在洪塘一带,
你所见之山,皆为洪山,你愿信否?
《榕城考古略》有句话说:
“洪塘之山,皆曰洪山。”
在仓山区,有一山名为妙峰山,
亦是洪山。
今日以妙峰山为中心,诉说洪山前生今世。
此处一带,
有山名为东岐山、瓦埕山、西山、南山……
可似为妙峰山支脉。
南山亦称为佛楼山,或蓖梳山。
(为方便理解,
我们将蓖梳山视为佛楼山支脉,
现实中蓖梳山已不在。)
在数千年前,以秦汉为始,
洪山一带,还是一片水域,
水域名为福州湾。
洪山部分还是水中孤岛,甚至还藏于水下。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洪山浮出水面,
慢慢地,南蛮迁于此,
渐渐地,世家大族入闽。
想想,
西晋末年,有世家大族的衣冠南渡,
在福建,史称八姓入闽。
唐朝末年,有开闽三王率军民入闽,
在福建,史称闽国建立。
蛮夷之地,
中原文化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在洪山一带,
老百姓开始耕读传家。
加之,独特的地理优势,
在闽江两支流,乌龙江和白龙江交汇处,
承上启下,
承闽江上游,即闽北物资周转,
启闽江下游,即闽东江海贸易。
想想,
建州的建盏,武夷的茶叶,闽北的木材,
两宋时期的斗茶,点茶,
那盏,那茶流曾转于洪山一带。
且在古时,
在东岐山和瓦埕山之间,
为低洼多水区域,
若涨潮,
两山之山的沟渠成为水道,
可串通乌龙江与白龙江。
数年前的航拍,瓦埕山和东岐山之间还是沃野千里,且有水道
至明清,封建经济在此,更是繁华,
洪山石桥修建,
连接起古时闽江两岸往来,
促进闽江东西两岸经济往来。
想想地名,
福州西门大街、西城门、西洪路、洪山寺、洪塘、洪塘街……
地名均有“西”或“洪”,
只因西城门和洪山而得名。
至明清,
此地文风鼎盛,以东岐山为中心,
山脚的洪塘,
出了抗倭名将张半洲,
出了明朝状元翁正春,
出了闽剧始祖曹学佺。
理学大师朱熹曾来过,
末代帝师陈宝琛来了,
……
此地不仅文风鼎盛,还有洪塘八景,
旧时,
榕城一游,其可错过。
而洪塘八景,均结缘于洪山。
洪塘八景如下:
洪塘古渡、半洲云火、旗麓斜阳、岊水风帆、
石仓秋烟、妙高钟声、石程云塔、环峰夜月。
前四景涉及到水,水指乌龙江。
洪塘古渡:
在乌龙江金山寺河畔。
半洲渔火:
在乌龙江橘园洲河畔。
旗麓斜阳:
夕阳斜照旗山,射至乌龙江面,
半江瑟瑟半江红。
岊水风帆:在乌龙江淮安半岛一带。
石仓秋烟、妙高钟声、石程云塔、环峰夜月。
这后四景涉及到山,山指洪山。
石仓秋烟:
石仓园为曹学佺所建,
位于佛楼山和东岐山之间,石仓有南池,
涨潮时,乌龙江水涌到南池,秋烟袅袅起。
佛楼山和东岐山之间,
石仓园北侧是佛楼山,
(现兰亭西江月别墅所在处)
石仓园南侧是东岐山,
(山南便是洪塘历史老街处)
现已无南池和石仓园旧址,
现是兰亭西江月住宅区,
而曹学佺故居旧址已无,
旧址在洪塘新城9号楼一带。
妙高钟声:
妙高峰之中妙高寺,钟声回荡闽江
夜半钟声亦可到客船。
云程石塔:
云程山上的石塔,
石塔于1969年建洪塘石坝,拆毁填江。
现旧址已是民房。
云程山也叫瓦埕山,
在《福州地名~仓山区洪光村》,
已有诸多介绍,在这不再多述。
环峰夜月:
盐屿山中有一亭名为尾亭,可赏月,
亦可“揽月”,给你一种手可摘星辰之感。
也许,春江花月夜最是适合这里,
盐屿山位于今日农林大学之中。
文初已说,
洪塘一带的山,皆曰洪山。
佛楼山、东岐山、妙峰山、
云程山(瓦埕山)、盐屿山,
均是洪山一部分。
洪塘八景,有山有水,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悠长钟声,雁阵惊寒,
山水洪塘,渔舟唱晚。
今日说洪塘之山,
诸多人便提及妙峰山,
自会联想妙峰山陵园,一阵阴深之感,
或会想到妙峰山隧道,前往洪塘大桥。
往日的妙峰钟声,声断历史尘埃中,
还有那东岐山的文昌阁,亦是可惜,
最初的文昌阁,在东岐山,
明朝万历,文昌阁迁至金山寺,
清朝乾隆,文昌阁迁回东岐山,
后来民国,文昌阁成为洪塘小学……
顺便说一下金山寺,
今日金山寺,重修于1997年,
石塔为寺中唯一古建筑,
其余为新建建筑。
你所想的,所想寻的,
张经、翁正春在金山寺文昌阁读书处,
已无踪迹可循。
如果你还想接着联想,
可以浮想佛楼山下,
明朝,曾有一座石桥,
跨过滚滚乌龙江水,直至金山寺,
石桥已毁,消失在历史尘埃中。
还有一座独山真人宫,
在独山,为东岐山支脉。
庙宇古建筑,曾有寺碑记载,
清朝嘉庆、道光、光绪三帝年间,
多次扩建,已成巨刹。
抗日时,成为政府办公所,
抗日后,成为林森县政府,后改为林森小学。
解放后,成为洪塘小学,便是今日洪塘小学。
独山在图中已标记
洪塘小学旧址是真人宫,
洪塘小学旧址又是文昌阁?
是否矛盾,
其实并不矛盾!
独山便是东岐山,
东岐山上曾有三座庙,
那三庙便是文昌阁、真人宫、临水宫。
如今洪塘小学,
是在三庙旧址之上。
为方便理解,
你可以将独山理解为东岐山支脉。
在独山以北有一座山名为蓖梳山,
(前文已说为佛楼山支脉)
今日洪塘小学和兰亭西江月之间,
曾经洪塘郭厝里郭氏人家,
其生产的蓖梳远近闻名,
为何名为蓖梳山,
因为旧时人在此晾晒蓖梳,故得名。
蓖梳山往北,
便是传说的石仓园便是在这,
前文所说,
石仓园在东岐山和佛楼山之间,
描述群山后,
回到起点,
又回到了洪塘八景之一—石仓秋烟。
亦是一种缘分。
洪山的变迁,
以上所述仅为历史中冰山一角。
洪山,
孕育出洪塘,
山灵毓秀,人才辈出。
山河之景色,
邀日邀月见证,
所以有了洪塘八景,
你看太阳又落山了,那是旗麓斜阳,
你看月亮又出来了,那是环峰夜月。
有时想洪塘八景,因为洪山,
有了半江瑟瑟半江红,
有了落月摇情满江树,
有了夜半钟声到客船,
有了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只是遗憾,
君不见旧时洪山,
今日月曾照旧时洪山……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