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中国的育儿成本全球最高,“新三座大山”成无解阳谋

中国推出了一项“促生计划”,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个月均可领取300元补贴,时间期限到3周岁。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也可享受政策,按月数折算领取相应补贴。例如,2023年12月出生的小娃,共计可领取24个月补贴,即7200元。

这背后原因一个是历年的出生率持续下降,出生人口从2016年和2017年的1700多万直接腰斩到2022年-2024年的900多万;还有一个原因来自于“育娲人口研究”在2024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估计,在中国,抚养一个孩子至成年所需的成本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8倍,与美国(4.1)、日本(4.3)和德国(3.6)相比,中国是世界上育儿成本最高的。

在中国,所有商家和资本就盯着小孩子的“三大件”——牙齿、眼睛和补习班,其费用居高不下。因为资本的卖点就是家长爱子心切,不得不咬着牙买单,一副离焦眼镜动辄两三千块,一副透明牙套价格三万元起步,补习班作为必不可少的补药就不用说了,家长见面都在问:“你家孩子补几门,在哪里吃‘补药’呢?”

中国的竞争无处不在,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身不由己进入这场持续一生的竞争。

面对孩子必不可少的“三大件”,大多数中国家庭只能挤压消费开支,此消彼长,自然是不敢消费。

国际方面,美国对中国商品提高关税,两国经济正在出现脱钩迹象,因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国家都在有样学样,这种局势下中国不得不未雨绸缪,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中国的国内消费一直是经济提升和增长的黄金机会和一方宝地。

根据网络上的数据,中国经济份额中只有50%左右是由国内消费推动的的,美国和英国的经济成长有80%是由国内消费推动的,即便是印度也有70%左右是由国内消费所推动的。也就是中国国内消费还有30%的增长空间,第二产业有30%的提升空间。

2024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65583亿元,再增加30%至少是3万亿美元,在就业上面每增加1%,就能创造1400万人的岗位需求。更重要的是这道完美的国内闭环一旦形成,又是一条经济护城河,我国经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将增加,美国不要我们的出口商品我们就自己消化。未来中国产品甚至会形成像AI芯片一样,美国从禁止出口到现在鼓励出口,但我们不要了,反而禁止国内企业购买。

中国的国内消费信心是从2020年疫情过后,持续下降的。中国的“11月11日”即“双11”,曾是全球最繁忙的购物日,但从2022年开始,阿里巴巴和京东停止公布销售数据,曾经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销售纪录,这么重大的转变只能说明数据在下滑,担心不尽人意的结果公布后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消费者信心。

2024年,作为全球奢侈品市场支柱的中国突然一片哀鸿,路威酩轩集团(LVMH)、博柏利(Burberry)和历峰集团(Richemont)都报告其在中国的销售下滑,柜姐风光不再,颜值也是急剧下滑,大姐姐变大妈。

中国目前已经实施了一项410亿美元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计划,针对洗碗机、家居装修、电动车和智慧手表等各种商品,刺激经济,但中国老百姓“不消费”的现象依旧蔓延,让大街小巷的餐饮店冷清,商场人流稀疏。北京、上海、成都的商场纷纷转让和闭店,街边小商店的老板哀叹:“现在生意难做,开店的90%都倒闭了”。2025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想负责就创业”,“不怕富二代纨绔享乐,就怕富二代努力创业”。

淄博烧烤、天水的麻辣烫退潮,广西玉林狗肉节等全部在降温,很多小摊老板都是全家齐上阵,不敢请人了,很多老板说:“今年真的生意不行了,请过一个打工仔,结果到后面连工资都发不起了。”

实际上,大家在喊经济不景气,但中国家庭在2024年的数据显示,仍有32%的储蓄所得,随时可用于支配,只是都不敢使用,还在拼命存钱,原因是对未来财务状况不确定性的担忧。

房产贬值和房地产行业的萧条是制约其消费的一个关键因素,48%的城镇居民认为就业市场“形势严峻/拿不准”。个别设计院和房地产公司裁人降薪,人员被裁80%,工资降低40%,很多房地产公司告诉员工:“形势严峻,尽早选择,要么拿钱走人,如果愿意留下,不能保证按时发工资,但如果后面公司挺过来,将补齐前面所有,如果不能,公司破产将一分没有。”即便如此很多人都愿意留守,因为出来就是失业,更找不到房地产行业的工作,只能被迫更换赛道。

失业人员挤爆网约车和外卖行业,网约车司机一年疯狂增加到700万人,结果是三个和尚没水喝,谁都吃不饱。

其他行业,比如制造业,一个以前的同事问我情况如何,我说:“没感觉,反正还能继续发工资,没有一分拖欠,也没有时间上的延期。”同事立刻叮嘱:“千万不要辞职,你们公司是好公司啊!”

网络上带有“消费降级”标签的贴文火爆异常,几个月的浏览量就超过10亿次。用户正在交换如何用经济实惠的替代品取代昂贵商品的建议。一名用户表示:“虎标万金油就是一种新型咖啡。”而另一名用户则打趣道:“我现在把香水涂在鼻子和嘴唇之间——只留给我自己。”

不过冬天来了,春天也不会远了,麦肯锡发布的中国消费市场“新常态”的三大主要趋势:

消费者接纳新常态,顺势而为:历经数年信心受挫、消费意愿低迷的艰难时期后,中国消费者正开始走出低谷,迈入一个接受并适应新常态的时期。

消费者信心已趋于稳定:虽然城镇消费者信心略有下降,但消费者信心已趋于稳定。

消费者更加注重个人成就的实现:消费观念已然发生改变,中国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购买有助于实现个人成就的产品和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育儿   中国   成本   全球   美国   国内   经济   信心   消费者   常态   工资   数据   补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