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排球之乡”邂逅十五运气排球

8月21日,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决赛在江门台山鸣哨,这是江门台山第三次承办全运会排球类项目比赛。

排球,已在台山发展了上百年。当年,在侨胞的推动下,这项运动跨越重洋传入台山,并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随后,排球逐渐从台山的乡间空地走进专业赛场,从“舶来品”演变为台山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在台山的街头巷尾,“台山排侠”们用热爱书写着体育故事。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人工湖灯光排球场,还是体育馆的专业赛场,他们一次次跃起扣球、俯身救球,虽非专业运动员,却以淳朴的热情诠释着对排球的热爱。

当“排球之乡”邂逅十五运会,越来越多的排球爱好者们来到台山,看一场排球比赛、打一场露天排球。台山的排球故事,借着十五运会的大舞台,被越来越多人知道。

全国排球半台山

8月21日,一声哨响,吹响了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决赛。

赛场上,来自各地的队伍激烈角逐,选手们精准拦网、巧妙传球、全力扣杀,每一次攻防都扣人心弦,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场独具特色的体育盛宴。

赛场外,来自各地的球迷不断为球队呐喊助威。“扣球!漂亮!”“吉林队再拿一分!”在新宁体育馆的看台上,抖音博主郑尚昌正在为直播间的观众解说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决赛的比赛。直播间内,球迷们不断为球队加油。

“排球之乡”喜迎盛会,运动氛围更浓了。

“台山,排球之乡嘛,排球氛围很好。”中国女排前队长、女子老将组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队队员孙玥说,她第二次来到台山,两次到访的原因都与排球有关。

“这是我第一次来台山,咱们台山是排球之乡嘛,早就听说这里的排球氛围浓厚了,所以这一次来比赛,我对台山充满了期待。”女子青年组吉林省代表队队员樊响说。

排球,是台山最闪亮的名片。说起台山,无论是十五运会的参赛选手,还是看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排球之乡”。

据了解,1956年我国参加世界排球锦标赛的12名队员中,就有8名台山人;参加1958年全国排球甲级联赛的149名队员中,69名是台山籍,几乎占了一半。“全国排球半台山”的赞誉也因此而来。

“每天晚饭后,人们相约来晒场和空地打球,兄弟竞技、父子隔网成为普遍的现象。”台山市作家协会会长、《台山排球故事》作者岑向权回忆起童年的经历,如是说。

在台山,人人都爱打排球

白天,在新宁体育馆,来自全国的63支队伍、623名运动员同台竞技,打响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决赛;夜晚,在台山市人工湖排球场,另一场自发组织的民间排球赛也打响了,主角是来自民间的“台山排侠”们。

8月21日晚上9时许,人工湖排球场人头攒动,10多位市民自由组队,分成两队展开对决。

场上既有身手矫健的小年轻,也有经验丰富的中年人;运动鞋是球场的稀客,拖鞋才是球场的常客;两边对抗的人数,也不限制,可以是6v6,也可以是6v9。

虽然只是街头娱乐赛,但没有一个运动员敢松懈,每一次接球、扣杀都全力以赴,气势丝毫不输正式比赛。“我们每周必须打一场排球,不打就浑身不自在。”方浩瀚是资深排球迷,排球已经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一个台山人,喜欢排球是刻在骨子里的。”

市民陈永坚,因为意外失去了一条手臂,人们都叫他“独臂大哥”。肢体的残缺丝毫不影响他对排球的热爱。“从小就喜欢打排球,听到场下观众的呼声,就让我更有拼劲。”

在台山,人人都爱打排球、看排球。据不完全统计,经常参加排球项目活动的市民有近35万人,约占台山人口的35%。

人们自发组成了无数支民间球队,没有专业的训练体系,利用业余时间训练,从对抗赛中打磨配合,在实战中提升技艺。每逢节假日或傍晚时分,他们便投身到城乡比赛中,只为纯粹的热爱。

近年来,江门和台山市政府更是投入大量资金兴建排球场地,一大批排球训练馆、排球灯光球场、室外一般球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市落实体育场馆还实行免费或低价开放,使更多市民能参与到排球运动中。

贵州有村BA,台山有侨VA

来台山,如果不看一场排球、不打一场排球,旅程的拼图仿佛缺了一块。

看什么呢?贵州有村BA,台山有侨VA。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许洁英介绍,为了进一步推动排球运动发展,台山牵头举办“侨VA”等高水平赛事,通过村级、镇级选拔,再以各镇街为单位开展,覆盖台山全市的大型比赛,全面推动台山排球运动的普及。

在今年春节假期期间,侨VA火热开场,县级、乡镇级、村级排球比赛轮番开打,赛季跨度长达5个月,城乡热闹非凡,排球火爆出圈,“非遗里的台山”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赛。

2024—2025年度“侨VA”联赛覆盖该市17个镇(街),超过100支队伍参赛,赛事跨度长达5个月。从农民、教师、货车司机,到返乡过节的青年学子,各行各业的人因排球而相聚在一起。

如今,“侨VA”不仅是比赛,更是一场文化盛宴。2023年,该项赛事入选国家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上一届比赛,线下吸引70万市民游客观看,线上直播观看量超200万人次,许多海外华侨华人通过云端感受家乡的热情。

侨VA,是台山排球赛事的一个缩影。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台山都会组织排球比赛作为重要的庆祝内容。各赛场座无虚席,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议论的都是排球的精彩。

排球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在台山,不止有“台山排侠”热爱排球的故事,还有少年为实现排球梦而努力拼搏的故事。

8月21日下午3时许,当记者来到台山排球运动学校的排球场时,学生们早已开始了下午的训练。

“线路打开来!”台山排球运动学校排球一级教练员马子文指导着学生们扣球,语气略带严肃。“现在是暑假,每天训练时间大概在6~7个小时,以综合训练为主。”马子文介绍。

在排球场上,各年龄段的学生们挥洒汗水,为梦想而战。

台山曾走出过不少排坛的中坚力量,陈嘉杰就是其中一位。他多次入选国家队,以自由人的身份,代表中国征战亚洲杯、世界U23排球锦标赛、雅加达亚运会等国际赛事。

以二传、自由人、小球技术为主攻方向,以输出和代培为主要模式,台山培养了多名尖子排球运动员。

据不完全统计,台山先后向各省区市运动队输送了542名优秀运动员,培养出国家级运动健将62名。近年来,向国家队输送了4名排球运动员、8名运动员进入省队,培养了20名高等院校的新生。其中,陈嘉杰入选国家男排,梁震辉入选国奥队,蔡达龙、崔力元入选国家少年男排。

体教融合,让“排球之乡”的名号更响亮。目前,排球在台山各学校广泛开展,该市已有5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排球特色校”,少年选手在各级比赛中崭露头角,涌现了一批好苗子。

台山市持续深化排球运动发展布局,通过完善专业训练体系、打造特色赛事IP、开发排球文化体验项目等举措,培养更多排球人才,全方位提升台山排球文化的传播效能,进一步擦亮“排球之乡”名片。

更多与排球有关的故事,将在台山上演。台山正以排球为支点,推动体育经济与城市品牌升级。总投资5亿元的和力体育中心预计今年内竣工,将配备18个室内排球场。

“我们希望让全世界看到,台山排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联结当地人与海外侨胞的文化纽带。”广东和力体育副总经理甄平俊说。

跟着十五运会,来台山与排球来一场邂逅吧!

采写:南方+记者 梁时禹

摄影:南方+记者 杨兴乐

【作者】 梁时禹;杨兴乐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3

标签:体育   排球   运气   台山   排球场   台山市   运动员   赛事   项目   江门   新宁   赛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