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也暴雷!央视曝光“水果骗局”,越看越害怕,怪不得身体不好

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大家现在在水果店精心挑选的水果,可能根本就不是长在树上的!

本来几块钱的家常水果,经过包装之后摇身一变身价就能涨上两倍,可是钱花出去了,买回来的水果却藏着对身体极大伤害的物质。

你以为花钱买了健康,实际上可能就是花钱受罪!

那些所谓的“高品质水果”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挑水果也变成了闯关游戏

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名字起得比人都讲究的水果,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猫腻?其实里头的套路就那么三板斧,看懂了任他怎么变,你都能一眼看穿。

这一关玩的就是“视觉欺骗”,用各种手段给普通水果做个深度美容,把五官平平的路人脸,整成艳压群芳的大明星,专门收割那些凭“眼缘”做决定的顾客。

你见过那种黑得发亮的梨吗?名字也起得玄乎,叫“藏乌梨”,号称高原圣果,营养价值高到离谱,一个能卖几十块。

乍一看确实有那么点神秘贵气,可这东西的真身,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鸭梨、雪梨。

人家是怎么操作的?先把梨削皮,放糖水里煮透,再用高温一烤,最后往加了食用色素的黑水里一泡。

就这么一通折腾,成本不到两块钱的黄皮梨,立马成了身价三十的“黑珍珠”。

你说你吃的是啥?吃的是色素、糖精和一点可怜的梨肉纤维,梨子本身那点清润的营养,早就在高温里灰飞烟灭了。

还有些葡萄,比如号称进口“嘉宝果”的,个个油光锃亮,饱满得像打了气的皮球。

那层光鲜的外衣,可不是天生的,喷一层食用蜡保鲜增亮,这还算商家有点良心,回家多搓洗几遍也就罢了。

怕就怕有些黑了心的,直接给你上一层工业蜡,那玩意儿里头的重金属,吃进去可不会自己排出来,天长日久就是给肝肾埋下的定时炸弹。

最经典的还有母婴店里的“迷你胡萝卜”,小巧玲珑戳中了很多家长的心,说是为宝宝特制的,营养更浓缩。

价格呢?是普通大胡萝卜的五六倍,真相是什么?就是拿普通胡萝卜,扔进机器里削出来的“边角料”。

在打磨抛光的过程中,胡萝卜表皮最有营养的部分早就流失了,为了让它看起来水灵,没准还在防腐剂里洗过澡。

你多花了五倍的钱,买了一份打了折的营养和一份潜在的风险。

所以看水果可不能只看脸,那些长得过分标准、颜色过于均匀的,反倒要打个问号。

真正天然长大的果子,带点斑、有点疤,甚至歪瓜裂枣,那才是它本来的样子。

情感营销让你信以为真

要是光靠脸还不够呢?那就得靠嘴了,给你讲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让你不光买了水果,还买了一份“情怀”和“稀缺感”,心甘情愿地为这个故事买单。

这几年流行一种“爆炸桃”,桃子身上有道裂缝,商家说这叫“甜到炸裂”,是桃子在树上熟透了,糖分太高把自己给撑开了,这是成熟与甜蜜的终极象征。

不少人一听,脑子里立马浮现出阳光、雨露和甜蜜的汁水,觉得这桃子肯定错不了,买!

可这事儿要是让果农听见,能把大牙笑掉,在他们眼里,这种裂口的桃子叫“开花果”,纯纯的次品。

桃子裂口要么是种植时水肥没跟上,要么是遇上了病虫害,跟“甜到炸裂”没有半毛钱关系。

本地人自己都嫌弃,谁会买这个?更要命的是,那道裂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里,简直是细菌的五星级酒店,特别容易发霉。

发霉水果里的黄曲霉素有多毒,不用多说了吧?就算你把发霉的地方挖掉,那些看不见的毒素也可能早就顺着汁水,在整个果肉里开枝散叶了。

商家硬是把一个缺陷,包装成了一个卖点,这脑子确实够用。

再说那所谓的“日本进口阳光玫瑰”,包装盒上印着几行日文,显得血统纯正。

可你要是留个心翻过来看,连个生产地址、厂家信息都找不到,按规定正规进口水果必须有详细的中文标签。

再去海关名录里一查就知道了,目前日本能出口到中国的鲜水果,只有苹果和梨。

那这“日本阳光玫瑰”是打哪儿来的?答案很简单,就是拿国产葡萄,套上一件“日本校服”,利用信息差,专宰那些迷信“洋货”的钱包。

所以再听到什么“甜到炸裂”、“海外专供”这种词,先别急着感动,在心里多盘算盘算。

好东西是靠舌头尝出来的,不是靠故事吹出来的!

化学改造连出身都造假

这一招是所有套路里最黑心的,它已经不是美化和包装了,而是用化学手段,把本该扔进垃圾堆的废料,硬生生点石成金,变成你嘴里的美食。

很多景区和小摊上卖的金西梅,就是这招的代表作,黄里透红,晶莹剔T透像一颗颗小琥珀,吃起来又甜又脆。

很多人以为它是西梅的某个高级亲戚,其实它跟西梅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它的前身是桃树上那些刚长出来就被淘汰掉的小青桃。

果农为了让桃子长得更大更甜,就是把多余的小果子提前摘掉,这些小青桃又酸又涩,根本没法入口。

但商贩有的是办法,他们把这些没人要的小青桃收回去,去皮去核,然后往一个“神秘”的池子里扔。

那池子里是什么呢?是大量的糖精、香精、色素和防腐剂,泡上些时日,酸涩的小桃子就脱胎换骨,变成了颜色鲜亮、口感甜脆的“金西梅”。

吃着是挺甜,可那甜味全是化学添加剂堆出来的,吃完舌头都被染上颜色,半天漱不掉,全是色素在捣鬼。

这些东西要是超标,你花的钱,哪里是买营养,分明是给自己的肝肾请了个全职保姆,专门干累活。

同样的路数还有一些反季节的西瓜,切开一看,瓜瓤红得不自然,是一种沉闷的暗红色,吃起来口感是沙的,甚至是硬的一点不清爽。

这很可能就是在生长过程中被注射了膨大剂和催熟剂的“科技瓜”,这种瓜虚有其表,没了西瓜的魂,还可能给身体带来一堆麻烦。

结语

咱们吃水果,图的本来就是那份原始的口感和营养,千万别让这些花里胡哨的套路,坏了兴致伤了身体。

市面上的水果虽然长的丑,但是那份藏在不完美外表下的天然滋味,或许才是最踏实、最健康的答案。

那么大家现在出门买水果是更看重包装和品相呢?还是更注重水果的口感呢?

参考资料:

光明网《果断曝光!水果界确实有一批“大忽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美食   水果   骗局   央视   害怕   不好   身体   桃子   苏木   营养   色素   口感   裂口   胡萝卜   日本   套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