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秋天,害死烈士刘胡兰的恶人石五则,在一声枪响中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他隐藏了多年,并且还安排好了“替罪羊”,本以为可以蒙混过关了。
可谁知道,他居然被一个自己所熟悉的人揪了出来,而这个人,正是险些成为刘胡兰丈夫的陈德邻。
陈德邻为了还原历史真相,经历了十分不平凡的17年,总算得偿所愿。
他到底是如何替刘胡兰讨回公道的呢?当年二人又是因为什么没有走到一起呢?
这一切,都要从一场订婚的乌龙事件说起。
1946年初春,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胡文秀,突然告诉女儿刘胡兰,她已经接受邻村青年陈德邻的彩礼,准备让女儿嫁过去了。
陈德邻思想进步,当时正在县里参加革命工作。
在平时,刘胡兰因为工作关系,和他接触过几次,对陈德邻印象不错,于是刘胡兰考虑了一下之后,就直接答应了。
胡文秀 中
一对革命青年走到一起,这在当时是件非常正常的事,只不过刘胡兰没想到,陈德邻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这一年,刘胡兰刚刚14周岁,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她还是个孩子,但是在盛行早婚的晋中平原,她这个年纪的女子,有的连孩子都有了。
所以平时,给刘胡兰说媒的人不少,她是革命干部,很多人都觉得,和刘胡兰组成家庭脸上有光。
而陈德邻的父亲,也想给儿子娶一个进步的媳妇。
于是,他托人找胡文秀提亲,双方一拍即合,在刘胡兰同意之后,这门亲事就算定了下来。
只要政府的介绍信一到,两个人再照一张结婚相,一切就算成了。
然而,陈德邻在得知此事后,却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其实,他没有告诉父亲,自己已经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找到对象了,而且组织上也同意两人在一起。
如今父亲又给自己说亲,陈德邻怎么可能同意呢?
于是第二天,陈德邻把刘胡兰约到村外,坦诚地说出了实情。
刘胡兰虽对陈德邻印象颇佳,但听闻对方已有恋人,便当即表示自己退出。
于是,两人回去分别说服了自己的父母,解除了婚约。不久之后,陈德邻结婚了。
刘胡兰不仅参加了他的婚礼,还按照习俗随了份子,两人虽然做不成夫妻,却成了很好的朋友。
然而,悲剧很快就发生了。1947年1月,山西文水县落入了阎锡山部队的手中。
为镇压土改,阎军实施“自白转生”政策,在村里设“治村指导员”以监控民众。
云周西村由于革命干部多,所以受到了敌人的重点关注。
阎军72师215团1营2连连长许得胜,就驻扎在村子附近,几乎每一天,他都会派人骚扰村民,逼迫村民们“相互揭发”。
据《文水县志》记载,该部队在周边村庄用铡刀杀害了26个人。
这个许得胜,在云周西村留有内线,此人便是农会的秘书石五则。
石五则这个人很贪财,在日常的工作中,总是会想方设法地给自己捞好处。
他本是地主石廷璞的堂哥,在土改时凭着自己的演技,进入了农会工作。
但是在分田地时,他却用一些小动作,从石廷璞的土地里给自己多截留了3亩。
结果,刘胡兰在查账时发现了问题,当众批评了石五则,并导致石五则被开除了党籍,石五则怀恨在心,开始找机会报复。
1946年底,许得胜带着部队来到云周西村附近。
他听说过这个村是著名的革命村,里边参加解放军的人很多,也不敢贸然下手,于是便让人去寻找内线。
他给内线开出的赏格,是50块银元,在听到风声后,石五则马上就动心了。
很快,他就和许得胜建立了联系,暗中监视村里的一举一动。
1月11日夜,眼看大多数干部已经回村,石五则决定去报信。
他借口外出探亲,骗过了民兵的岗哨,然后直奔许得胜的营地。
二人在一个小庙中见了面,石五则马上将自己弄的一份名单拱手送上。
名单上是7个人的名字,其中的6人都是男性干部,而唯一的女干部,就是刘胡兰。
送出名单后,石五则便带着阎军,向云周西村展开突袭。
由于他熟悉道路,明白岗哨规律,所以这次突袭根本没有任何悬念,等到民兵察觉时,一切都晚了。
就在这一天,刘胡兰和自己的6名同志英勇就义,成就了一段不朽的传说。
这之后,石五则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叛徒的罪名,加到了同村人石三槐的身上。
石三槐的身份很特殊,他既是陈德邻的舅舅,也是地下交通员。
在许得胜突袭云周西村的时候,他其实早已牺牲。
只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向,于是石五则的谎言,也就“死无对证”了。
就这样,一名烈士,白白地蒙受了多年冤屈。
解放之后,陈德邻一直忙着干工作,对刘胡兰一事了解不多。
但是在1952年,他很偶然地观看了电影《刘胡兰》,结果发现里面的叛徒,竟然成了石三槐。
他了解石三槐,知道此人革命意志坚定,而且和刘胡兰关系很好,他是绝不会出卖乡亲们的。
陈德邻 右一
但是此时,很多东西已经盖棺论定,想要推翻原先的结论,没有实打实的证据是不可能的。
于是,陈德邻决定以个人的力量展开调查,既为刘胡兰、石三槐等人讨一个公道,也为了让历史的严肃性有个保证。
陈德邻这一查,就查了足足七年,他走访幸存者、搜集证词,不断搜集当年的蛛丝马迹。
陈德邻
结果,他找到了一个关键证人,此人就是许得胜手下的机枪手,名叫王连城。
据他说,在刘胡兰遇害前夜,他曾经看到有一个人进到小庙里,和许得胜接头。
两人在里面待了半个小时,而出来的时候,许得胜的手里便多了一份名单。而这个接头的人,正是石五则。
有了这个线索之后,陈德邻感觉有些左右为难。
因为当年在那次突袭的时候,自家的一位长辈也险些被敌人杀害,是石五则救了此人一命。
如果说石五则是叛徒,陈德邻是真的不愿相信。
但是,不管是证明一个人有罪还是无罪,都要找到证据。
于是,陈德邻一头扎在了当年的档案里,不断寻找蛛丝马迹。结果很快他就发现,石五则确实有疑点。
作为原始证据,那份写着7个名字的名单,被陈德邻在一个地窖中找到了。
而上面的笔迹,和石五则日常记账本上的完全一样。
而且经过查证,在1947年的2月,石五则突然在当地的柜房里,存入了50块银元,这笔钱的数目,正好与许得胜给出的赏格相吻合。
最后,陈德邻还查到了一件事:在刘胡兰去世当天,石五则曾经带回家20斤白面。
而且他还叮嘱妻子侯桂香,一定要把白面藏好,因为这件事“搞不好会杀头的”。
至此基本可以断定,石五则就是害死刘胡兰的叛徒。
有了这些证据后,法院作出决定:抓捕石五则!1959年9月,这位可耻的叛徒最终落网。
之后出于谨慎的原则,法院又进行了3年多的调查取证。
最终在1963年2月4日,石五则被押赴文水刑场执行枪决。
在刑场上,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强调:对有历史罪行的恶人,追诉不受时效限制。
就这样,刘胡兰的牺牲终于有了真相,而石三槐的名誉也终于得以恢复。
陈德邻用了十几年的时光,诠释了何为“正义的守望”。
而刘胡兰的英勇与纯粹,也早已超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恒的丰碑。
这段交织着青春、理想与信念的故事提醒我们:真相是无法掩盖的,叛徒的名字,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网 《刘胡兰首次订婚对象回忆:她下定牺牲决心后退婚》
2、刘胡兰等七烈士是被谁出卖的——《党史文汇》 2015年第5期62-64,共3页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