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星品牌
1、LVMH销售再度下降,日本需求下滑
LVMH收入下降,因为消费者对昂贵的路易威登包袋和迪奥外套购买减少,显示这家奢侈品巨头仍身陷疫情后的低迷状态。LVMH集团周四在声明中表示,旗下最大的部门时装皮具部门第二季度内生性收入下降9%。这一表现逊于分析师7.8%的预期降幅。(新浪财经)
2、海底捞全国首家臻选店开业
36氪获悉,近日,海底捞全国首家臻选店在汉威大厦试营业。该店主打粤式火锅,食材以高品质海鲜、和牛为主,环境、服务更加精致。目前,已全面开放接待。
3、珠江啤酒:黄文胜辞任公司总经理职务,张涌接任
36氪获悉,珠江啤酒公告,公司董事会收到公司总经理黄文胜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调整,黄文胜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辞职报告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辞职后黄文胜仍为公司董事、董事长及党委书记。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张涌为公司总经理,任期自议案审议通过之日至第四届董事会换届之日止。公司董事会拟补选张涌为公司董事,任期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至第四届董事会换届之日止,该事项将提交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4、食通达公司成立新零售公司
36氪获悉,爱企查App显示,近日,北京食通达新零售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小娟,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食品销售、互联网销售、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供应链管理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北京食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董事长为汪小菲。
5、华润万家“焕乡计划”:推动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7月25日消息,华润万家“焕乡计划”加速推进,今年已完成40个生鲜基地授牌,覆盖潜江小龙虾、中卫硒砂瓜等特色产区。通过源头直采与全渠道营销,助力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并开展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二、消费平台
1、TikTok Shop马来西亚站搜索量突破1亿
7月25日消息,TikTok Shop马来西亚站宣布其平台每日产品搜索量已突破1亿次,表明其“购物+娱乐”模式正在深刻改变当地的消费习惯。战略总监Nur AbdulAziz提到,平台将通过全渠道生态系统支持本土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在年终大促期间提供双倍折扣券和品牌扶持政策。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消费者正在从单一比价转向更深入的购物探索,平台计划借此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2、美团拼好饭正式推出“百万亮厨”计划
7月25日消息,拼好饭宣布即日起正式推出“百万亮厨”计划,将联合20万商家打造透明开放标杆,通过图文实况、视频直播等,向顾客即时更新真实的后厨环境;同时,还将推动100万商家升级明厨亮灶,建设透明后厨。今年2月以来,已经有11.7万家商户在美团开通了“明厨亮灶”视频直播,很多拼好饭商家也将加入到视频直播中。对于通过实况直播等各种形式开放后厨的商家,拼好饭将予以专项扶持和补贴。
3、法国零售集团Fnac Darty线上销售增长8%
7月25日消息,法国零售集团Fnac Darty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集团营收达44.8亿欧元,同比增长0.7%,其中线上销售额增长8%,占集团总营收的21%。尽管集团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毛利率提升60个基点至28.9%,主要得益于服务和订阅业务的拓展。近期,Fnac Darty完成与意大利电子产品零售商Unieuro的整合,并在罗马新建物流中心,预计到2026年将产生2000万欧元的协同效应。集团重申2030年实现3%利润率及累计12亿欧元自由现金流的目标。
4、天猫:6月以来防暑降温商品异地下单同比增长21.6%
7月25日消息,全国各地高温来袭,“抱冷经济”跨地域延伸,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自己“抱冷”,开始通过异地下单给父母送清凉。天猫数据显示,6月以来,异地下单的防暑降温商品成交同比增长21.6%,一线城市用户异地下单增长19.7%。入夏以来,空调异地下单量增长41%。不用打孔安装,即插即凉的移动空调异地下单成交增长33%,成为年轻人向老家“空投”的首选,厨房空调异地下单成交也涨了11%。
5、2025年Prime Day创纪录收官:美国市场单日峰值破百亿
7月25日消息,2025年亚马逊Prime Day以创纪录的表现圆满结束,为期四天的促销活动在全球35个产品品类中创下新的销售高峰。官方数据显示,全球Prime会员在这一促销节期间节省了数十亿美元,平台商品的销售额与销量均刷新了历史纪录。根据Adobe的统计,美国市场在此期间的电商总销售额达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3%。这一数字远超2024年黑五期间的108亿美元销售额,再次印证了Prime Day已成为全球电商行业最重要的购物节之一。
6、Temu加入国际商标协会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7月25日消息,Temu正式加入国际商标协会(International Trademark Association, INTA),成为其企业会员,并已担任该协会反假冒委员会成员。INTA汇聚来自181个国家的6700多家组织、超过3.7万名商标与品牌专业人士。Temu此次加入旨在深化其对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承诺,并通过跨行业协作提升平台可信度。
Temu还参与了INTA主导的“线上平台通告与下架认证”系列培训,涵盖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企业在接收权利人通知、加快下架流程、优化内容审核等方面的最新程序与最佳实践。这些活动有助于提升通知的准确性和处理效率,构建更加规范透明的平台环境。
自2022年上线以来,Temu已构建包括卖家审查、全天候监测、品牌注册系统和专门IP团队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目前,Temu在全球90多个市场运营,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7、JoomPulse:巴西电商家居装饰品类增长30%
7月25日消息,巴西电商平台JoomPulse最新数据显示,6月家居和装饰品类在线销售额同比增长30%,成为最热门品类,占平台卖家总数的33%。服装、鞋类和箱包类商品因基础款需求增长,广告投放量增加25%。消费者端数据显示,游戏类商品销售额增长33%,服装类增长30%,其中外套类商品涨幅高达67%。与此同时,农业机械需求下降9%,电子产品整体下滑2%,但电视和DVD播放器仍保持增长。分析指出,电商卖家需密切关注季节性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以保持竞争力。
8、京东全球购启动“百亿千品新增长计划”
7月25日消息,京东宣布正式启动“百亿千品新增长计划”,未来三年内将通过跨境模式引入1000个海外新品牌,并助力其达成累计100亿元的销售增长。该计划将以“百年品牌”、“国家馆”、“全球好物召集令”三大项目为支撑展开,京东全球购将充分发挥京东完善的跨境供应链能力,持续优化跨境电商生态,为全球品牌与中国消费者创造长期价值。
三、投融资及财报
1、中国中免:上半年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下降20.81%
36氪获悉,中国中免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81.51亿元,同比下降9.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下降20.81%。报告期内,海南离岛免税销售呈现企稳态势,公司在海南市场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近 1 个百分点。公司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存货周转率同比增长10%。
2、申通快递拟3.62亿元收购丹鸟物流,加快品质网络构建
36氪获悉,7月25日,申通快递发布公告,拟收购浙江丹鸟物流100%股权,交易对价为3.62亿元。丹鸟物流是菜鸟旗下业务之一的菜鸟速递运营主体,在国内提供半日达、次晨达、送货上门等高确定性履约服务。公告称,本次交易有助于充分发挥双方协同效应,推动申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推进品质快递网络的铺设和升级。据了解,此次出售的丹鸟物流在菜鸟业务中占比不大。
3、京东洽谈以22亿欧元收购德国电商Ceconomy
7月25日消息,京东集团正考虑以22亿欧元(约合185.09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电商公司Ceconomy。当地时间周四,Ceconomy确认正在与京东集团就潜在收购事宜进行深入谈判,收购报价为每股4.6欧元。Ceconomy在声明中表示:“确认正在进行深入谈判,但尚未签署任何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也不确定是否会提出收购要约。”(电商派)
4、俄罗斯企业Rusagro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增长23%至883亿卢布
7月25日消息,俄罗斯农业集团(Rusagro)2025年第二季度合并收入同比增长23%至883亿卢布。肉类业务收入增长21%达145亿卢布,主要得益于整合AgroBelogorie集团业绩及有利价格行情;油脂业务收入增长8%至504亿卢布,源于向高利润出口市场倾斜的销售策略调整。农业板块收入下降20%至35亿卢布,因谷物和油料作物销售推迟至2024年第四季度;制糖业务收入下滑8%至82亿卢布。
5、东鹏饮料上半年营收107亿净利24亿
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代码:605499,公司简称:东鹏饮料)日前发布截至2025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东鹏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07.3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8.73亿元增长36.37%。
四、消费动态
1、山姆经典纸面巾,每年都偷偷减重了
在社交平台上,晒山姆“品质差”似乎成了潮流。而《BUG》栏目发现,这类品质下降的问题其实3年前就有出现。例如其经典的压花纸面巾,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近四年的克重在“悄悄”下降——从曾经的144.8g/包降低至如今的132.9g/包,降幅近10%。
与之对应的是,过去一年,山姆超市在中国销售额达到近1000亿,这意味着山姆可以日入2.74亿元。而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朱晓静也曾公开承诺:严选商品、会员至上、致力于提供市场上“别处没有”的选择……
但如今的局面是,品质难以保证,会员要求退费,卫龙、盼盼等大众超市的品牌也走进了山姆。如此看来,朱晓静的承诺似乎成为“空谈”。
有熟悉山姆供应链的相关人士向《BUG》栏目透露,山姆对于价格压得过低,厂商没有利润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商品品质降低情况。供应商为维持与山姆的合作,以及保住其他重要渠道的入场券,不敢直接退出或大幅涨价。于是,部分供应商可能选择“偷工减料”,在不改变产品名称、外观设计的前提下,暗中降低原材料品质、减少克重、厚度、改变工艺等,以达到降低成本、维持微薄利润的目的。
“山姆通常不会主动提及这种质量变化,它是在成本压力和维持低价形象之间选择了默许”,该人士说道。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