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档案”中的山东抗战史——《档案里的山东抗战》包装制作手记

来源:【闪电新闻】

《档案里的山东抗战》包装制作:王柄臣

当山东抗战时期的一件件原始珍贵历史档案呈现在眼前时,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活儿,更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让这些沉睡的档案“活”起来,后期包装作为连接历史与观众的桥梁,其使命不仅是“美化”,更是让沉睡的档案“开口说话”,将山东抗战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山东抗战的史料浩如烟海,系列文献纪录片《档案里的山东抗战》全片使用山东抗战珍贵纸质文件106件,历史图片522张,历史报纸版面65版,历史影像15分钟,以及大量实物档案、声音档案,其中许多珍贵档案首次公开。如何在36集的文献纪录片里让这些档案既保持历史厚重感,又具备叙事推动力?我们认为,后期包装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要服务于档案本身,包装形式要服务于内容逻辑。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又能清晰地理解档案所承载的信息。如讲述陆房突围战,呈现战斗回忆录时,包装只需在回忆录和报纸报道原文中,采用“手划标红”的包装方式。红色饱和度精确控制在70%——既醒目又不刺眼,如同历史留下的血色印记,让静态的文字产生动态的叙事张力。

在制作档案文件类的包装时,会碰到处理一些有破损的档案文件,我们会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尽可能还原档案的原貌,让观众能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在处理多件、多页文件时,为保证文档的完整性,在符合历史厚重感效果的基础上拼合文档内容处理,为了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我们还添加了轻微的动态效果,镜头的运动,模拟纸张在飘落时的光影状态,既不破坏档案完整性,又能引导观众聚焦关键信息。

历史照片、图片类包装也颇具挑战。很多抗战时期的照片由于年代久远,存在褪色、模糊等问题。我们运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对这些照片进行修复和优化,调整色彩、对比度,让照片中的人物和场景更加清晰。对于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照片,我们还会进行局部放大,突出关键信息,让观众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照片背后的故事。

对于缺乏影像记录的场景,我们邀请插画师根据史料记载,将一些重要的战斗场景、英雄事迹等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通过动画制作技术,让这些绘画“动”起来。如“徂徕山起义”“天福山起义”动员会的场景;女干部将缝制的山东省内现存最早的党旗交给农民刘洪秀并发展党员的故事;1941年冬,日军扫荡沂蒙山区,省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将《联合大会特刊》交与王换于保管;莒南县民主选举;铁道游击队员截火车等故事。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历史事实,确保动画内容的真实性。同时,在画风上,我们采用了具有年代感的黑白色调风格,这种艺术化处理既规避了史料不足的局限,又形成了独特的视觉符号。让观众能更好地融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

战斗中的敌对形式示意包装则是帮助观众理解战斗进程的重要手段。如讲述陆房突围战时,地图动画要清晰展现敌我战斗与突围的情况。我们根据史料记载,制作了详细的战斗地图,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代表我方和敌方的兵力部署、攻守路线等。箭头的移动速度严格参照史料记载的行军速度,当两支箭头交会时,用粒子爆炸效果表现战斗爆发,通过动态的演示,让观众能清晰地看到战斗的发展过程,感受到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在整个后期包装制作过程中,我们始终面临“技术精确性”与“情感真实性”的平衡难题。为确保每处包装都有史料依据,我们建立“包装溯源表”:大到地图箭头的颜色,小到标红文字的字号,都需在备注栏注明史料来源,以确保包装内容的准确性和历史性。

这些档案经过包装,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和图像,而成为有温度、有呼吸的历史见证者,这本质上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当观众透过屏幕看到那些会“呼吸”的档案、能“行走”的地图时,或许能更真切地触摸到那段山河破碎却又浴火重生的历史记忆。生动地讲述山东抗战的历史,正是我们坚持用技术守护历史温度的终极意义。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历史   山东   档案   手记   观众   史料   抗战时期   箭头   场景   技术   地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