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底捞暴击?又一网红店扛不住:曾是排队王,今一地门店全关

文章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引言:不是火锅吃不起,而是小火锅更有性价比。


几年前,吃不起大火锅的年轻人,转而宠幸起了火锅的“平替”版本——小火锅。


那时候的小火锅一度是商场B1、B2层美食街区的“流量担当”。


图源:网络


曾被打入“冷宫”的小火锅,去年那波翻红热潮,曾让人误以为行业要“起死回生”,谁料不过是回光返照式的短暂回暖。


而近日桃娘下饭小火锅在北京的门店全部闭店,恰是这场虚假复苏的终章——从曾被捧为“北京神店”到如今热度沉寂,它的困局,也给所有曾被热度裹挟的小火锅品牌敲响了警钟。


图源;大众点评


这家成立于2021年、以“平价一人食火锅”迅速崛起的品牌,从爆火到衰落仅用了不到四年时间。




曾是巴奴副牌

后遭股东撤资、创始人退出


近日,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桃娘下饭小火锅北京门店均显示暂停营业。


桃娘下饭小火锅在合生汇的门店,已经被其他餐饮品牌取代。


图源:北京商报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4月,品牌才关掉了北京4家门店,如今一年半过去,北京地区直接“全军覆没”。


北京作为桃娘下饭小火锅的起始地,此番闭店也意味着品牌从“区域试水”到“全面溃退”的彻底收缩。


从品牌的小程序来看,目前桃娘下饭小火锅仅剩下3家门店可以下单,其中两家位于河南,还有一家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


图源:桃娘下饭小火锅小程序


这些区域的存活或与其下沉市场租金低、客群价格敏感度高等特性相关,但面对海底捞、巴奴等头部品牌的全国性渗透,这种“偏安一隅”的模式也恐难持久。


想当初,桃娘下饭小火锅也是曾被寄予厚望的。


其创始人穆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巴奴创始人杜中兵,两人在进行思想碰撞的时候,对于创立“小火锅”的想法一拍即合。


于是,2020年10月品牌成立,筹备完毕后,2021年6月1日,桃娘下饭小火锅首家门店在北京龙湖长楹天街开业。


图源:大众点评


巴奴对“桃娘”不仅有资金投入,同时还提供供应链和战略方面的支持。


品牌起初也是信心满满的,曾公开表示过,要以直营模式在2022年年底在北京拓展至13家门店,并计划要在2023年达到30-40家门店,2024年在全国拓展100家店。


但是巅峰时期,桃娘下饭小火锅最多也就开出过28家门店,而且在2023年开放加盟后,门店数量不增反减。


与其所说的目标相差甚远。


图源:桃娘下饭小火锅


而品牌创始人穆剑更是于2023年9月14日卸任桃娘法定代表人,并退出公司管理层。


尽管穆剑对媒体回应称系因个人发展离开,还表示他看好桃娘的发展。


但现实不会说谎,没过多久,2024年3月上旬,杜中兵持股公司也退出了“桃娘下饭小火锅”。


图源:企查查


这意味着,巴奴及杜中兵和桃娘下饭小火锅之间再无任何关系。


创立不到三年的时间,桃娘下饭小火锅就面临门店减少、创始人退出、股东撤股的困局,用自身经历演绎了一场从资本热捧到市场抛弃的“速生速死”样本。



桃娘溃败

是低价竞争的代价


实际上,这种一人食的小火锅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最早就是呷哺呷哺凭借着“小火锅”这一创新品类,成功在当时早已红海的火锅赛道快速崛起。


靠着物美价廉的小火锅,呷哺呷哺在2014年还成功上市了,那段时间是小火锅受追捧的时候。


可是,时过境迁,如今这个”小火锅之王“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图源:网络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呷哺呷哺集团依然呈现亏损状态。公司上半年收入减少18.9%至19.4亿元,净亏损较去年同期的2.74亿元收窄71%至0.8亿元。


图源:呷哺呷哺集团中期报告


与此同时,公司负债总额下降至22.31亿元,负债率虽回落至74.45%,但仍超过了企业70%的红线,公司财务压力依然较大。


而公司旗下主推小火锅的呷哺呷哺餐厅上半年收入减少13.5%至11.35亿元。


不过通过持续优化运营,呷哺呷哺餐厅的利润由2024年上半年的406万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973万元。


图源;呷哺呷哺中期财报


尽管从最新业绩表现来看,呷哺呷哺集团缓过一口气,似乎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但是不可否认,小火锅赛道依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要不然也不会导致呷哺呷哺集团连亏四年,这四年里,呷哺呷哺集团累计亏损12.46亿元。


图源:百度股市通


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小火锅自带的“低毛利”,小火锅自面世以来就是带有“平价”基因的。


小火锅本身的低毛利,再加上火锅行业竞争太激烈,翻台率不足,叠加租金与人力成本,盈利空间就会被彻底压缩。


而且,小火锅的定位也意味着它不可能高价,因为若没有性价比,消费者反倒可以去选择其他的餐饮品类。


毕竟说句实在的,小火锅其实和麻辣烫、冒菜等快餐很像,都是把各种素菜荤菜一锅炖。


图源:网络


但是呢,小火锅既没有传统火锅的体验感,也没有冒菜的口感度,说它是热锅或许更贴切。


社交平台上,“小火锅像没灵魂的烫菜”“鸭血是假的,青菜是焉的,没吃就撑了,这钱是冤的”“肉类都是假假的口感”等吐槽层出不穷,消费者开始发现所谓的“高性价比”更多时候是一种自我安慰。


图源:小红书


花了30多元却吃到一肚子的失望,价格虽然平价,但是并没有带来应有的价值感。


而且很多小火锅商家为了压低成本,不得不在食材上偷工减料,于是“消费降级”变成了“品质降级”。


在2021年的时候,界面新闻就曾对桃娘等小火锅进行过评价:快餐小火锅是难以为继的伪命题,受疫情催生,也会在疫情后消失。


图源:界面新闻


根据北京商报报道,一位北京二手设备回收商表示,其一个月能回收近10家小火锅门店,多为单店或小型连锁。这些门店的存活周期普遍仅半年至一年,最短的甚至开业一个月便草草闭店。


图源:薛定谔观察


小火锅这门生意本就卡在尴尬的夹缝里:既想蹭火锅的热度与客群,又无法复制火锅的体验价值;既要像快餐一样追求翻台效率,又要承担火锅品类的食材与人力成本。


图源;网络


这种“既要又要”的矛盾,让许多品牌长期陷在“不降价没人来,降了价亏不起”的死循环里,难以跑通健康的盈利模型


桃娘的退场,本质上是模式漏洞被市场放大后的必然结果。


当消费者不再为“廉价”买单,当供应链短板暴露、品控失守的负面口碑持续发酵,一个既未建立差异化优势、又未夯实基本功的品牌,被市场抛弃不过是时间问题。


毕竟,在餐饮赛道里,“没活成火锅的样子,却背着火锅的成本”,终究难抵现实的残酷。



巨头入局

以供应链碾压


一边是桃娘的失势,一边却是巨头在疯狂入局小火锅赛道。


今年 7 月,海底捞旗下自助小火锅品牌“举高高自助小火锅”在长沙、宁波等地正式开业,人均价格不超过 60 块。根据了解,门店采取的是“一人一锅”的回转自助形式。


西安首店开业时,排队号更是直接冲到四千桌。


图源;网络


截至今年10月,举高高已经开出 50 多家门店,几乎全是商场一线铺位。


而大家对这个海底捞副牌的感受是:“像海底捞,但便宜一半。”


图源:大众点评


而主打麻辣烫的杨国福也在青岛也开出了他们的首家小火锅门店,也同样采用了回转自助模式和每位 59.9 元的定价,涵盖了荤菜、海鲜、水果等产品。


图源:网络


对于这些连锁餐饮品牌来说,其本身的供应链优势能够迅速使其入局尝试。


这些巨头们拥有强大的供应链支撑,而且在运营经验方面优势明显,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证菜品的丰富度与新鲜度。


图源;网络


更何况,自助小火锅模式的设备和装修成本不算高,降低了资金与技术门槛,对于巨头们来说入局小火锅赛道轻轻松松。


图源:网络


可以说,低价内卷时代,供应链才是护城河。


当巨头们用标准化将食材成本压缩至极限,桃娘引以为傲的“平价”瞬间沦为劣质代名词——毕竟,在餐饮行业,没有供应链支撑的性价比,不过是加速死亡的毒药。



写在最后


桃娘的退场、海底捞的入局,这场混战中,唯一确定的是:没有供应链深度重构能力的品牌,终将在价格与品质的拉锯战中出局。


小品牌若要入局小火锅赛道,自然是抢不过大品牌的。


毕竟在小火锅赛道,低价是表象,供应链才是终极战场。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美食   海底   下饭   品牌   火锅   北京   赛道   网络   创始人   家门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