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释放了明确善意、表态愿意扩大进口的信号后,美国方面却显然并不满意。
特朗普迟迟未在协议文件上签字,要求中国迅速将美国大豆订单量提高到原来的四倍!
自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两国间的经济关系陷入僵局,互相加征关税的恶性循环更是让普通百姓叫苦连天,不管是美国的农场主,还是中国的企业家,都希望尽快达成协议,恢复双方的正常贸易。
为此,中国多次释放诚意,表态愿意扩大进口美国商品,并且已经列出了明确的采购计划,其中包括美国大豆的订单增加,然而就在全球以为这场拉锯战终于要迎来积极曙光时,美国却迟迟未能给出正式签字的回应,原因是什么?中方诚意难道不够?显然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有消息指出,美国政府方面是故意拖延时间,通过增加谈判难度,来试探中方的底线,特朗普政府的逻辑十分鲜明:我们不急,时间对我们有利,而这背后,一份新的条件正悄然浮现。
要求中国迅速将美国大豆订单量翻四倍,这一条件一出,瞬间让各方为之哗然,要知道,四倍的订单量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采购规模,对国内农业市场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冲击。
同样,对于美国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捞钱”的机会,毕竟美国农民对中国市场的渴望早已超出表面,但别忘了,这条件的提出,不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更是一种强硬姿态的展示,这几乎在向外界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特朗普的最终诉求从来不仅仅是解除关税,钱,更只是第一步。
更大层面的博弈,实际上是竞争优先权、控制权,这份“大豆协议”看似小事,实则暗藏玄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农民似乎是站在协议推进的另一端最大的受益者,自从中美贸易战爆发,他们受到的冲击是直接的,而特朗普也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要为美国农场主争取更多的市场。
这次谈判结果,很可能成为他的“总统任期内的政绩之一”,但事情真的只是简单的扩大小麦、大豆的订单吗?你错了!一位国际贸易研究分析师直言不讳:任何关于粮食品类的大宗商品谈判,本质上不只是商业交易,更是两国对资源配置和国际贸易规则的一次重新对表。
大豆进口问题没那么简单,因为它会触动农业生产能力、粮食安全这些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敏感问题,如果将订单强行翻到四倍,中国要如何调整国内市场?对农民的补贴加码?启动高标准大豆生产基地?还是有其他政策出台帮助消化进口量?
这些问题没官方正式回应,但是已然引发了不少学者的担忧,而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提出如此激进的面貌,也不可否认是在弥补自己国内政策的一些漏洞,如今农业在国内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农民的支持对选票至关重要。
中国的大豆订单,或许正是特朗普阵营眼里的“救命稻草”,面对特朗普增添新条件的举动,中国官方态度显得颇为淡定,不少观察家认为,这是中方维持谈判主动权的一种策略,不管是购买订单还是签字协定,中国都在选择合理经济范围内的响应,而不会贸然接受任何时代强加条件。
但问题是美国方面会如何接招?是继续通过拖延和追加条件来探底,还是愿意做出一些让步,给协议彻底解冻一个机会?
以往中美谈判也曾因“附加条件”搁浅,特朗普的这一增加大豆订单的避实就虚式策略,是否能够真的打破对话僵局,现在看来还得费不少功夫,读者们可以踊跃评论区留言,写出自己观点呦!!!
更新时间:2025-08-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