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病毒还可怕!虚假消息正悄悄毁掉你的生活,你意识到了吗?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我们每天都被海量信息裹挟。有研究称,现代人每天接收的信息相当于174份报纸的容量,然而在这庞大的信息流里,虚假信息如同狡猾的“变色龙”,总能轻易突破我们的认知防线。

2023年,某地突发“自来水被污染”的谣言,短短数小时内,当地超市的矿泉水被抢购一空,货架被一扫而空。造谣者只是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张模糊不清、毫无来源的污染水样图片,并配以“喝了会中毒”的耸动文字,就引发了公众的恐慌。

2024年,网红猫一杯发布在巴黎“捡到小学生寒假作业”视频引发热议,自称“失主舅舅”的账号也进行回应。经调查,这是网红为博关注编造的虚假事件,涉事人员及公司均被行政处罚,相关账号也被多平台封禁。

当谣言在朋友圈疯狂刷屏,当不实言论引发群体狂热,我们不禁陷入深思:究竟是什么让虚假信息拥有如此强大的魔力?

真实不一定有用

在探讨为什么我们会相信虚假信息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信息是不是越真实越有用?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掌握敌人的兵力部署就能赢得战争,了解哪些食物有益健康就能延长寿命,知道股市哪只股票会涨就能赚到钱。

这些想法看似理所当然,其实基于一种“天真的信息观”。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信息是对现实的呈现,了解的信息越多,就越能掌握真理和真相,从而变得明智且拥有力量。

很多人觉得只要获取更多真实信息,就能做出更好的决策。然而,现实却并非总是如此。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信息的作用远不止传递事实这么简单。

就像在一场商业谈判中,仅仅掌握对方的真实财务数据,并不一定能让你在谈判中占据上风,因为谈判还涉及到情感博弈、利益交换等多方面因素。这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对信息的认知是否过于片面。

情绪比真相更有力量

虚假信息反而比真实信息更具有动员能力,这背后反映的是“情绪化的信息观”。

以社交媒体为例,我们经常能看到谣言和假新闻迅速传播的现象。为什么假新闻能比真新闻更快地扩散呢?因为信息不仅传递真理,更能创造社会秩序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条关于某个事件的新闻,即便知道它并不完全准确,但它却能引发我们强烈的情绪。社交平台的算法为了让用户停留更久,会推送更多引发愤怒或者恐惧的内容,而这些情绪化的内容往往比理性、客观的信息传播得更快,能快速在公众中形成集体情感认同。

在历史上,也有很多例子能证明情绪化信息的强大力量。例如,《圣经》里很多内容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它却能把数十亿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信仰网络。

在当今社会,一些煽动性的网络言论,也是利用人们的情绪,迅速引发共鸣和传播。这种通过制造共同想象来引发集体行为的方式,让信息成为了控制群众、推动集体行动的工具,信息的真假反而不再是最重要的考量。

信息如何塑造社会秩序

信息不仅有真实和虚假之分,其更重要的作用是输出社会秩序。

所谓信息,就是能够将不同的点连接成网络,从而创造出新的现实。人类的合作,更多依赖于信息所构建的共同想象。

就像钱,我们都知道它不是实际的物品,而是一种社会公认的虚构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每天用它交换商品和服务;比特币的价值也并非由物质本身支撑,而是由全球投资者的共同信任所决定。

在AI和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传播与控制变得更加复杂。社交平台通过算法筛选出那些能够激发用户情绪的内容,这些内容虽然未必真实,但却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关注。

这种机制深化了信息茧房的形成,让我们沉浸在一个被精准设计的单一化虚拟世界中,失去了对现实的全面认知,还容易被极端的思想和情绪所影响。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会相信明显不真实的信息?因为虚假信息能够通过共同的想象创造秩序,这种秩序能动员几亿人,甚至做出改变历史的决定。虚假信息的力量,在于它能在社会中产生巨大的动员效应,这种力量往往比我们所认定的真相更强大。

素材源自@张渔顽

#科学##科普##涨知识##谣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虚假   谣言   社交   认知   秩序   可怕   情绪   意识   力量   病毒   真实   消息   社会   科技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