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入伏三不碰,一年没毛病”!明天入伏,最不能碰哪3样?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明日入伏,一年中最热,且最潮湿闷热的时段,位就此开启。


民间有云,“入伏三不碰,一年没毛病” ,这句口口相传的老话,是古人千百年的养生智慧。顺应天时,避开这三样,整个一年,都能少受病痛困扰。


一、不碰生冷寒凉

入伏后,冰西瓜、冰汽水、冰淇淋等生冷食物,成为很多人消暑的心头好。但从中医角度来讲,此时人体阳气浮于体表,内里脾胃相对虚寒,就像外火内寒的状态。


大量摄入生冷食物,犹如给本就虚寒的脾胃浇上一盆冷水,极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隔壁的小王,入伏后每天下班回家,就抱着半个冰西瓜用勺子挖着吃,没几天就开始腹痛、腹泻,整个人都没了精神。


去看中医,大夫说是就是贪凉吃冰西瓜,导致脾胃虚寒。想解暑降温,把冰西瓜提前拿出来放一放,等温度稍升再吃;也可以选择喝常温的绿豆汤、酸梅汤,既能生津止渴,又不会损伤脾胃。

二、不碰冷水澡

三伏天,酷热难耐,很多人运动或劳作后大汗淋漓,就想马上冲个冷水澡,瞬间清凉。然而,这一时的爽快,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当人在大汗淋漓时,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此时突然用冷水冲洗,毛孔会迅速收缩,导致体内的热气无法散发出去,反而被闭在体内,形成“闭汗”的情况 。


同时,冷水的刺激,还会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这种刺激,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去年入伏,小区的李大爷,在打完球后,浑身大汗就直接冲了冷水澡,结果当晚就开始发烧、头痛,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诊断是因洗冷水澡,寒邪入侵,引发了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所以,即便天气再热,入伏期间,也不要洗冷水澡,选择37℃ - 40℃的温水洗浴,既能清洁身体,又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三、不碰隔夜食物

高温高湿的三伏天,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即使将剩菜剩饭,放入冰箱冷藏,也难以完全阻止,细菌的繁殖和食物的变质。


尤其是一些绿叶蔬菜,放置一夜后,不仅营养成分大量流失,还可能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而肉类、海鲜等高蛋白食物,变质后容易产生细菌毒素,食用后,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奶奶常说,她年轻的时候,家里没有冰箱,夏天做饭都是吃多少做多少,绝不多做,就怕食物放坏吃坏肚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了冰箱,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绿叶蔬菜,尽量当天吃完,不吃隔夜的;肉类食物如果要隔夜,一定要充分加热,煮沸10分钟以上再食用,且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

入伏,是养生的关键节点,也是身体最脆弱、最需要呵护的时候。牢记“入伏三不碰”,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却能在炎炎夏日,守护好身体健康,为一年的精气神,打下坚实基础,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四季更迭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养生   老话   毛病   明天   脾胃   食物   伏天   生冷   西瓜   绿叶   细菌   冷水   阳气   冰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