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吨级eVTOL飞行器升空。
在地铁站停机坪,一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腾空而起,仅用15分钟便可将数百公斤物资送达海岛;在光伏电站,清洁无人机高效作业,约6万平方米光伏板4小时便完成清洗;地铁保护区上空,巡查无人机搭载高清镜头巡航,实时捕捉地面机械作业情况……这一幕幕鲜活的低空应用场景,正在西海岸新区加速落地。
7月25日,青岛地铁联合青岛蔚蓝空间飞行器公司、中信海直(青岛)通用航空公司开展2吨级eVTOL海洋海岛运输拓展测试、凤凰岛“海上瞰青岛”旅游观光项目试运营飞行等同场地低空经营示范场景展示活动,将在新区打造“轨道+低空”多业态融合示范基地。
2吨重的“大块头”
半小时飞行百余公里
7月25日,青岛地铁集团联合青岛蔚蓝空间飞行器公司、中信海直(青岛)通用航空公司,在地铁1号线凤凰岛站举行低空多业态融合发展场景启动仪式,开展2吨级eVTOL海洋海岛运输拓展测试、凤凰岛“海上瞰青岛”旅游观光项目试运营飞行、动力滑翔伞飞行常态化运营、西海岸新区无人机地铁保护区常态化自主巡查、无人机大规模光伏板自动清洗等同场地低空经营示范场景展示活动。
伴随一阵轰鸣,2吨级“云帆-2”纯电动全倾转eVTOL从凤凰岛站停机坪腾空而起。这一“大块头”在试飞中展现出惊人的场地适应性——仅需15米×20米的狭小场地,即可完成垂直起降。
“在前期飞行测试中,‘云帆-2’成功穿越山谷、跨越海域,经受5级强侧风挑战,全程自主飞行。仅用15分钟,就携带数百公斤物资精准降落在海岛;完成货物装卸与全机自检后,又安全返回,全程百余公里空中航程仅耗时半小时。”蔚蓝空间飞行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丁志超介绍。
长期以来,受天气和地理环境影响,海岛居民物资运输困难,城市至海岛物流发展缓慢。此次海洋海岛运输拓展测试为解决海岛物资运输保障难题提供了全新方案。
丁志超告诉记者,云帆-2采用全倾转构型,具有5.6立方米超大货舱,可载货500公斤,连续飞行300公里,最大时速达450公里,相较于小型无人机运输方式,可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保障能力,为海岛居民日常生活物资运输及应急保障提供可靠选择。“云帆-2已完成全部飞行性能测试,转入场景应用与示范阶段,目前正在进行海岛物流、遥感测绘、医疗救援等多场景任务测试。”丁志超说。
据介绍,这一海岛运输场景可拓展至灵山岛、竹岔岛等诸多海岛,有望形成常态化、高效化的海岛物流运输网络,推动“轨道+低空物流”在海洋海岛场景的深度融合应用。
场景应用“上新”
赋能千行百业
现场,还有一批低空经济新场景集中亮相:凤凰岛“海上瞰青岛”旅游观光项目试运营,首批体验者乘飞行器从地铁站停机坪缓缓升空;无人机沿地铁1号线自主巡查保护区,实时回传沿线设施状态与安全数据;无人机高效完成大规模光伏板清洗作业……
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沃土”——既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生长试验场,也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优化指明方向。近两年,新区以民用低空有人驾驶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为牵引,推动多元低空经济场景“多点开花”。
去年底,藏马航空飞行营地凭借“飞行+文旅”模式圈粉无数,空中游览、航空研学等丰富游客文旅体验;瑞源中康健康产业集团与瑞智飞控合作的“无人机助老配餐”,将热腾腾的营养餐从陆地送到灵山岛,让低空技术传递了民生温度。
今年2月,北方首条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输航线在新区启用,积米崖与灵山岛低空物流实现“10分钟即达”;董家口海事局对一艘船舶开出罚单,这是山东首次使用无人机嗅探技术查获燃油含硫量超标船舶。
在更广阔的城乡生活中,无人机在城市安防、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领域的应用早已为人熟知: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一亩地作业时间缩短至几分钟;森林防火工作中,无人机搭载热成像设备巡查火情,成为人工巡检的重要补充……
从文旅体验到民生服务,从物流运输到城市运维,新区低空场景持续“上新”,为千行百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青岛青铁地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鸿鹏表示,下一步,青岛地铁将整合现有资源,规划建设凤凰岛飞行营地项目,融合“飞行营地”“航空科普实践综合基地”两大功能板块特点,积极引入航校、飞行俱乐部等优质飞行单位,全方位落地直升机观光、固定翼飞行等低空飞行体验项目,构建“教学培训+科普体验+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一体化的低空飞行体验服务,打造“低空旅游打卡地”。
打造“轨道+低空”
多业态融合示范基地
近年来,新区凭借基础设施好、创新能力强、应用场景广等优势,吸引各类低空经济市场主体扎根布局。
青岛地铁将在凤凰岛站打造“轨道+低空”多业态融合示范基地,在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企业的通力协作下,共同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享、集约经营、业态多样的融合发展模式。
青岛地铁集团科创中心主任殷险峰告诉记者,基地由青岛地铁集团主导策划、规划和分期建设,本着“先试验后推广、先载物后载人、先郊区后城区、先隔离再融合”的低空经济发展原则,汇集优势企业共同通过示范基地探索“轨道+低空”资源复用、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饱和经营的新路径和融合发展新模式。
6月28日,山东省首个综合性低空经济现代产业学院、“新质慧”质量基础设施低空经济服务基地在新区揭牌成立,将开展低空经济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技术咨询、飞行器适航认证支持,打造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
中科航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新区以来,深耕航空动力领域,入选青岛市“10+1”产业链主企业中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主企业,研发的轻型航空发动机产品入选山东省低空领域重点产品名单。
从龙头企业到科研机构,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多方力量纷纷将目光聚焦新区这片创新热土,共同打开人们对未来“天空之城”的想象空间。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李宛遥)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