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这酸菜的性子,更像极了东西部人的性格底色。西部地区的“糊乎儿的黏糊”,藏着的是黄河水与阴山物产滋养出的淳朴与热乎:这儿的人待人接物,像极了那锅慢烩的酸菜,不急躁、不滑头,总是拿出最实在的心意——家里来客,必是满满一锅黏糊的烩菜,油足、料多,尤其是红皮土豆炖出的黏糊感,少一分都觉得没到位,生怕客人没吃好;相处时没什么攻击性,说话办事透着股实在劲儿,不绕弯、不藏私,就像黏糊的汤汁儿裹着菜,热热乎乎、踏踏实实,让人觉得安心又亲切。东部地区的“清汤透亮”,则透着东北文化浸润出的直爽与通透:这儿的人说话干脆、办事利落,像极了那锅清亮的炖酸菜,没什么虚头巴脑、磨磨唧唧的修饰,讲究明明白白,就像清亮的汤汁里酸菜脆、肉片香,透着股干脆利落的痛快劲儿。
又到腌酸菜的时节,不管是坛里渐浓的酸香,还是将来锅里的黏糊有味与清汤透亮,说到底,都是刻在内蒙古地域基因里的烟火气——黏糊的是对阴山物产的偏爱与踏实,清亮的是对本味的坚守与通透,各有各的滋味,也各有各的可爱,最终都汇成了“家”的味道,成了每个内蒙古人心里最难忘的冬日记忆。
忽地又想起马金莲的小说《1987年的浆水与酸菜》,陕甘的酸菜与浆水在一起,不知道又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
来源:追风往事微信公众号(作者: 老翁 )
编辑:吴卓群
校对:裴承艳
审核:武文玲
终审:折海军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