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追涨”有效时,“杀跌”才是避免纸上富贵的关键

我们总被教育“追涨杀跌”是亏损的根源,但在特定行情中,“追涨”确实可能带来不错收益。

其逻辑在于,价格在短期内往往具有惯性,上涨趋势一旦形成,往往不会立刻结束,这就是动量效应的直观体现。以此为基础的动量因子,也是量化策略中的常用因子。

Ps:动量效应在1993年被提出,Jegadeesh和Titman发现过去3至12个月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一段时期仍然能够延续超额收益,这一现象随后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均得到了验证。

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回测数据,来看“追涨”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的表现,并探讨如何避免这一策略最终沦为亏损的根源。

一、全面牛市,超额显著

在全面牛市中,追涨策略表现最为突出。

以2014–2015年牛市为例,如果每周买入上周涨幅最高的行业,这一简单规则能持续创造显著超额收益。(注:申万一级行业,下同)

观察2015年牛市的行业轮动,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特征:强势板块的持续性非常强。以非银金融、计算机为代表的主线板块,一旦启动就能连续数月保持领先。

在这种环境下,“追涨”本质上是顺应市场中最强的资金方向,赚钱效应得以不断延续。

二、结构性牛市,超额波动加剧

当市场进入结构性行情,追涨策略依然有效,但收益路径明显变得曲折。

2021年的“结构牛”中,板块轮动加快,热点持续性减弱,上周领涨的行业,可能下周就跌幅居前。 策略虽仍能创造超额收益,但波动显著加大。

这种高波动性也是动量策略的常态特征。在轮动加速的背景下,追逐热点容易反复“挨打”,其对节奏把握的要求更高。

三、震荡行情,超额有所回撤

“追涨”策略不仅适用于行业,也可用于风格配置,例如经典的“二八轮动”策略。

在近 5 年大小盘市值风格的切换中,每周紧盯沪深 300(大盘股代表)和中证 2000(小盘股代表),只持有上一周表现更好的指数,该策略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底和2024年9月以来的上涨阶段表现突出。

但在2021年底至2024年9月期间,当市场整体处于震荡下行阶段时,该策略同样难以避免回撤。

这说明,在缺乏明确趋势的行情中,追涨策略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

四、如何优化?纪律性退出是关键

既然震荡行情中策略容易失效,那么如何控制回撤就成为优化的核心。

在“追涨”中加入退出机制。对万得全A指数近10年数据进行回测,执行"涨8%买入,跌8%卖出"的简单规则,不仅能捕捉上涨阶段的收益,还能通过退出机制,规避多次大幅回撤。

守住利润不仅在于如何进场,更在于趋势逆转时能否果断退出。这是“追涨”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最后的话

在“追涨”已被证明有效后,“杀跌”的纪律性成为胜负手。

尽管回测数据支持策略的有效性,但真正考验我们的,是在市场转向时,能否严格执行“杀跌”纪律。

实际操作中最艰难的,不是理解策略的逻辑,而是在该卖出时克服心理障碍。当策略连续几周表现不佳时,内心的怀疑声会不会越来越大?当卖出信号明确出现时,"再等等看"的念头会不会占据上风?

这些看似微小的心理波动,往往正是“纸上富贵”与“真实盈利”之间的分水岭。

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投资者虽把握住了上涨行情,却难以将盈利落袋为安。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追涨”本身,而在于策略中缺少了“果断杀跌”这一环。

本文首发 焦易圈 公众号,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财经   富贵   关键   策略   动量   牛市   收益   行情   行业   纪律性   板块   热点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