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第七届“中华医道”中医核心基本理论探源学术会议在穗召开,会议以 “藏象与中医智慧” 为主题,汇聚多学科专家,围绕“藏象”学说进行深度探源与跨界交流,旨在为理解古老的中医理论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本届会议聚焦的“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与枢纽。该学说通过人体外部征象探察内部活动规律,研究脏腑间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构建了一个以五脏为中心,联系六腑、五官、形体、官窍,并与自然界相贯通的功能动态系统,对养生防病与疾病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国强在开幕式致辞
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国强指出,我们亟须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原创性研究和科技创新,用现代科学话语体系把中医药“讲清楚、说明白”,启迪思维,揭示本源,为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新视角、新思路,让中医智慧在现代医学中焕发新活力。

大会组委会共同主席兼秘书长杨炳忻
大会组委会共同主席兼秘书长杨炳忻教授则认为,中医能解决癌症、重症肌无力等现代医学难题,走过七年历程,中医理论研究已在广东打下扎实基础。本次会议达成的共识,有望为争取省市支持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推动广东在中医药传承创新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广东省健康中国研究会副会长、原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李梓廉
广东省健康中国研究会副会长、原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李梓廉认为会议通过聚焦理论核心而非书本表象,研究将有效促进中医的科普化与生活化,从而更好地解决民众的实际健康问题。

北京天文馆古天文研究中心肖军教授发言现场
本次会议上,多位专家从多学科视角对“藏象”理论进行了现代阐释。北京天文馆古天文研究中心肖军教授将古代天文仪器的结构理念与中医“三焦”相联系,为其提供了宇宙论依据;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韩靖副研究员运用系统科学模型,揭示了“心-肺”耦合系统在维持人体节律中的关键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马晓彤研究员则分享了利用信息技术实证脏腑与经络联系的探索,推动理论从思辨走向实证。

韩靖副研究员《生命节律的智慧:系统科学视角下的脏腑调控》主旨报告内容
此外,与会专家还分享了多项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对“五脏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与当代创新、从物理学共振原理对“五音-五脏”对应关系的现代阐释、基于文献对核心术语源流与概念演变的精细考证,以及从系统论角度论证藏象学说在解析复杂生命系统问题上的独特价值与潜力。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金世明教授
对于会议中分享的跨学科知识,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金世明教授表示,本届会议探讨藏象,核心是挖掘中医药学的根源问题,中医作为生命科学离不开天地生、文史哲等多学科支持,会议的多学科探讨能打破单一思维局限,避免对中医概念的片面解读,助力中医传承创新,最终服务于百姓健康。
本届大会后,将正式启动《中华医道》丛书出版工作,并制作以历届参会专家采访素材为基础的《中华医道》微纪录片,为助力中医药理论探源与文脉传承的传播普及。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陈金意
通讯员:张政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