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打到现在,让人越发佩服毛主席,他69年前对苏联的建议真高明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前是一个国家,并且都是斯拉夫民族,算是同根同源,可如今两国却走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乌克兰更是直接成为了西方对抗俄罗斯的傀儡。

为了偿还军援,乌克兰甚至还和美国签了矿产协议,出卖了自己国土上的资源。

斯拉夫民族同室内伐,最终获益的却是美国,如果苏联还没有解体这种事情就不可能发生。

其实早在赫鲁晓夫上台没多久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注意到了苏联当时存在的隐患,并通过发表文章的方式给苏联方面提出了建议。

苏共二十大的“遗毒”

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猛烈抨击对于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一举动引起了整个苏联社会的巨大反响。

虽然赫鲁晓夫这么做的初衷,是为了纠正过去斯大林时代的错误。

但这种公开否认前任领导人的做法也削弱了苏共的权威,使得民众对党的信仰开始动摇。

事后毛主席知悉了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始末,随后不久便主持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讨论的就是苏共二十大。

毛主席毫不留情的评价赫鲁晓夫的所作所为,是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全盘否认斯大林就等于否认过去几十年的在他领导下的苏联。

再往深里说,那就是否认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否认自己的立国之本。

会议末尾,毛主席要求写一篇文章对赫鲁晓夫的错误进行补救,客观地评价斯大林的功与过,针对性地讲道理,也算是对苏联方面提的建议。

不过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犯的错误远不止于此。

他还提出了所谓的“和平共处”外交政策,一厢情愿地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不一定非要拼个你死我活,大家可以和平竞争。

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完全可以通过和平抗争的手段,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这一番言论乍一听非常中肯,不过如果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就能知道这么做有多不切实际。

彼时正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向全世界播散意识形态的关键时期,赫鲁晓夫提出的“和平共处”,几乎可以看做是一种投降。

事实上,整个美苏冷战都是在围绕意识形态做文章,双方都在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优于对方。

苏联最终失败解体,也是因为意识形态被西方瓦解。

赫鲁晓夫为苏联解体埋下伏笔

1957年,毛主席访苏,毫不客气地对赫鲁晓夫直言,面对战争不能害怕,越害怕战争,战争越会落在你头上!我们应该反对战争,但是不应该害怕战争。

这句话明显是在点赫鲁晓夫的外交政策,我们与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应该是有原则的,首先必须分清敌我。

虽然赫鲁晓夫在1964年被迫下台,未能亲历苏联解体,但他的政策对苏联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推行的去斯大林化和文化开放政策,在短期内确实带来了社会的活力和创新,但也削弱了苏共的权威和意识形态的统一性。

这种意识形态的松动,为后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进一步放松了对媒体和言论的控制,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迅速传播。

虽然不能将苏联解体的全部责任归咎于赫鲁晓夫,但他在意识形态和文化政策上的松动,无疑为苏联的最终解体埋下了伏笔。

结语

再来看看如今的乌克兰,在成为西方抗俄的傀儡之前,在思想上早就已经全面倒向了西方。

列宁的雕像被拆除,二战时期苏军烈士的纪念碑被推倒,乌克兰人全面否定自己国家曾经的历史,投向了西方的怀抱。

可是结果呢?被乌克兰给予厚望的美国不同意它加入北约,甚至连欧盟都进不去。

如今乌克兰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国土和资源,还有属于自己的思想。

而反观中国,毛主席早就敏锐地意识到西方思想渗透带来的危害。

尤其是在苏共二十大之后,主席更加警惕党内出现的修正主义。

正是因为伟人的高瞻远瞩,才让中国不至于重蹈苏联的覆辙。


参考:

毛泽东精辟点评赫鲁晓夫:这个人不大懂马列主义——中新网

梁柱:毛泽东的预见与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 红色文化网

走向破裂的边缘: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1958_腾讯新闻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交锋_卫视_凤凰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苏联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   斯拉夫   斯大林   乌克兰   和平共处   美国   意识形态   佩服   年前   战争   建议   历史   高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