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天津的近现代杰出人物简介(第一篇)

曹锟(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晚年自号乐寿老人,生于直隶天津大沽口(今天津塘沽)。中国近代军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直系军阀的首领,也是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882年投淮军,后入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毅军哨官。甲午战争后投奔袁世凯,成为其心腹将领。袁世凯死后,历任直隶督军、直鲁豫巡阅使,1919年成为直系首领。后通过直皖战争(1920)和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击败皖系、奉系,控制北京政权。1923年以5000银元/票收买议员当选总统,颁布《中华民国宪法》(中国首部正式宪法),但此举导致北洋政府合法性崩塌。1924年因北京政变被冯玉祥囚禁,获释后寓居天津经商。抗战期间拒绝日本组建伪政府的要求,1938年病逝,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并褒扬其民族气节。

华世奎(1863年—1942年),字启臣,号璧臣、思闇、北海逸民,祖籍江苏无锡,出生于天津。著名书法家,天津“八大家”之一。29岁中举人,初任内阁中书,1902年入军机处任章京,因办事得力且工书法,升为“答拉密”(领班),辅佐军机大臣处理文书,地位显赫。辛亥革命后,拒绝民国政府任职,自称“北海遗民”,坚守清室立场。曾劝徐世昌勿助袁世凯,并为清帝退位书写诏书。1932年溥仪成立伪满时,拒绝上贺表,称“掌柜的是旧人,字号改了,可以不必”;天津沦陷后亦拒任伪职,晚年以鬻书维生。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1米,苍劲雄伟,是其代表作。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居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

卞荫昌(1866年—1926年),字月庭,天津人。工商界爱国人士,天津巨富之一。清末曾任职户部、工部、法部。1904年,担任天津商务总会协理,随后成为天津军警联合会体育社评议员。1911年辛亥革命后,出任天津商团军团长天津红十字会执行委员。1913年,担任直隶商务联合会会长,并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参加了巴拿马博览会。1916年,法国帝国主义武力强占老西开,卞荫昌联合爱国工商界人士组成“国权国土维持会”,并被推举为会长。他以天津商会会长的身份,积极支持天津人民的反法抗争运动,并出资组织学校,支援法租界工人及华籍雇员的罢工斗争。此外,他还曾担任天津红十字会理事长、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以及直隶商会总会长等职务。

霍元甲(1869年1月19日-1910年9月14日),字俊卿,出生在“老东乡”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今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出身镖师家庭,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秘宗拳名家)最初禁止其习武,但霍元甲暗中苦练,24岁时击败挑战者,一战成名。后融合家传“秘宗拳”创编迷踪拳,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统,收外徒刘振声等。1901年震慑俄国大力士,迫其公开道歉;1909年吓退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振奋民族士气。1910年6月在上海创办精武体操会(后更名精武体育会),倡导“以武强国”,孙中山题赠“尚武精神”以表彰。1910年9月,突发病症咳血身亡,普遍认为系日本医生下毒所致。孙中山誉其“以武保国强种”,后世尊为“民族英雄”。

孙洪伊(1870年—1936年3月28日),出生于天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曾入袁世凯幕府,1911年任直隶谘议局议员。辛亥革命后与汤化龙等在上海组织民主党,旋参加进步党,为首领之一。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候补委员。次年发表言论,反对袁世凯图谋帝制。1916年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旋改任内务总长,不久辞职。同年在上海组织“宪法商榷会”。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任军政府内务部部长,次年去职。1920年任广东政府顾问。直皖战争后,旧国会恢复,被称为“小孙系”首领。历任教育总长、内务总长等职。参加了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1920年在广州任军政府顾问。1936年3月28日病逝于上海。

蔡成勋(1871年—1946年),字虎臣,天津人,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1895年加入袁世凯的小站新军,表现出色后被送到北洋武备学堂深造。1900年毕业后,他依靠与徐世昌的同乡关系,进入近畿督练处担任参议官。1914年升任陆军第一师师长,1920年担任陆军总长。1922年,他因孙中山的第一次北伐而接任江西督军,并在该职位上表现出强势的军事和政治手腕。1924年底,被免职后回到天津,从事房地产和实业投资。他在天津修建了豪华公寓和花园,并在孙中山先生灵柩途经天津时,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1931年任天津市慈善事业委员会委员、救济水灾委员会干事。

陈光远(1872/1873年—1939年),字秀峰,天津武清人。北洋直系军阀骨干,曾任京津警备司令,陆军上将。1892年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历任武卫右军队官、北洋常备军军政司总务处总办、步队统领、北洋陆军第四镇第八协统领等。民国成立后,追随袁世凯、冯国璋,历任热河镇守使、京津警备司令等职。1922年第二次护法战争抵抗南军不利,被曹锟免职。后寓居天津英租界作寓公,通过投资启新洋灰公司开滦煤矿等企业成为津门巨富。1924年,授将军府鉴威将军。1939年在天津病逝。

陈宝泉(1874年—1937年),字筱庄,天津人。近代教育改革家。1902年任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教员。同年协助严修创办天津师范讲习所。1903年由严修保送到日本留学,专攻速成师范科。1904年回国后,历任天津地区各小学教务长,并创设单级小学堂,旋任直隶学校司。1905年底,随严修到清廷学部任职,官阶由主事升至郎中。1910年,摧升为学部实业司司长。1912年7月,被教育部任命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参与民国初年教育改革。1920年冬调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1922年,参与制定“壬戌学制”,并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1923年任教育部教育次长兼普通教育司司长。1928年离开教育部。1929年,任天津市政府参事。1930年底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1937年7月病逝。

王廷桢(1876年—1940年),字子铭、子明,民国时期的爱国将军,勋三位,直隶省天津市(今天津市大直沽)人,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一期。曾在清朝担任禁卫军协统,民国时期历任天津镇守使江宁镇守使陆军第十六师师长长江巡阅副使察哈尔都统等职。1921年,他因不愿意参与内战而放弃察哈尔都统职位和陆军第十六师指挥权。1923年,担任蒙疆善后委员会委员蒙古前卫镇守使,参与北洋政府计划武力收复外蒙的准备工作,但因国内外各种矛盾而放弃。1940年,他坚决不当汉奸,财产被日寇查封和霸占,最终被日特下毒暗害。

张伯苓(1876年4月5日—1951年2月23日),原名寿春,字伯苓,后以其字行世,天津人。中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获得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1904年,与严修等创办敬业中学堂,后改称南开学校。1919年,他筹办南开学校大学部,成立南开大学。此后,他又创办了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形成了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1948年,出任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但不久辞职。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他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1951年2月23日,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75岁。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有遗漏的天津近现代杰出人物,欢迎大家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本文所写杰出人物出生地,是按现在的行政区划编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天津   辛亥革命   北洋   精武   南开   天津人   爱国   总长   历任   学堂   简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