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内蒙古呼伦贝尔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浮选槽盖板翻转脱落,六名大学生坠入矿浆遇难——这距离该矿被“中金地质公司”高分夺标,成为彼时国内出让规模最大的矿床,刚好二十年。
安全生产,不是内蒙古资源产业唯一要操心的事情——顶着全国第一的煤炭、稀土与新能源大省光环,这片资源富集之地,上半年GDP名义增速1.48%。在解读经济数据时,《内蒙古日报》在标题中点出“经济承压前行”。
从乌努格吐山到鄂尔多斯再到包头,矿山、煤矿、发电场像一块块“承重盖板”,支撑起内蒙古超万亿的经济盘子,却也时刻经受着安全管理与产业链延伸的承压考验。
选矿厂格栅板脱落酿祸
7月23日,乌努格吐山铜钼矿的浮选车间内,距离浮选液面高度约2米的钢质格栅板突然翻转脱落,瞬间吞噬了站在其上参观学习的6名东北大学学生,据“中国之声”报道,还有一名老师坠落后吊在半空中,获救后送医。
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发布的选矿部照片
这块钢板原本是选矿厂里最普通不过的一道安全装置:尺寸在1×2.6米左右,覆盖在6.4米深的320立方浮选槽上方,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工人、技术员或实习生可以在上面走动、查看、维护设备。
调查显示,盖板翻转的直接原因,是一侧固定角钢的焊缝因“陈旧性裂纹”在集中载荷下瞬间断裂。令外界感到不解的是,仅仅五个月前,涉事公司才发布过“更换平台格栅板并完成多项技改”的安全宣传稿,声称实现了2024年全年“零事故”。
中国黄金集团官网发布的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项目图
事实上,涉事公司非藉藉无名小厂:矿区开发主体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公司,系“中金黄金”子公司。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区面积近10平方公里,铜、钼金属储量分别为300万吨、60万吨,是国内第四大铜钼伴生矿床。
从2005年探矿权出让,到2007年开工建设,再到2009年一期投产,矿山采选能力逐步扩容到8万吨/日。内蒙古铜钼矿年产钼精矿11900实物吨,占全国近4%。近两年,内蒙古矿业公司年营收稳定在60亿元上下,净利润超20亿元,妥妥现金牛。
内蒙古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从某种意义上说,内蒙古经济体质的“硬核”,一直依托着它埋在地表之下、漂浮在风场之中的资源红利。
内蒙古探明矿产资源达149种,其中57种保有储量位列全国前三。稀土、铅、锌、石墨全国第一,锗矿、锡全国第二,铜金属第五。正因如此,从煤炭到稀土,从传统矿石到新材料,内蒙古向全国输送的不仅是乌努格吐山的铜钼矿石,还有撑起新能源战略的绿电。
内蒙古煤炭产能、电力装机双居全国第一,新能源发电装机在2024年突破1.35亿千瓦,超过火电规模,全年新能源发电量也居全国第一。风能、光伏资源富集,使得这里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主力,长距离输电线路覆盖京津冀、东北乃至华东腹地。
从投资端看,这份资源禀赋也在吸引着大量产业向北转移:新材料产业、稀土深加工、冶金新工艺、绿色氢能等新兴领域逐渐布点内蒙古。2023年新能源产业投资对内蒙古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80.9%。一些央企大规模在内蒙古投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竞争非常激烈。
这些年,在高铝煤氧化铝提取、低品位铜矿废石利用、稀土磁材等方面,内蒙古确实走出局部“点式突破”。 去年内蒙古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内蒙古也在计划推进低铜废石综合利用,每年新增铜产量8000吨,试图把尾矿“吃干榨尽”。
与此同时,支撑这些宏伟蓝图的,是无数依赖资源开采和重工业链条的脆弱环节:矿区的选矿车间、输电廊道、尾矿库、风电机组。
煤价降三成背刺内蒙古
当乌努格吐山的矿浆吞噬了浮选车间上的脚步声,另一个冷峻的数字也被摆上了桌面: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GDP名义增速仅为1.48%,排名全国31个省份倒数第二。
前6个月,内蒙古GDP为12077.6亿元,名义增速低于全国均值近三个百分点,仅高于同样资源型经济波动剧烈的山西;实际增速5.4%处于全国中下游。从结构看,内蒙古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406亿元、5537.2亿元、6134.5亿元,分别增长5.5%、6.3%、4.6%。
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增速尚可,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增速18.8%,显示出能源转型对内蒙古的新拉动力。与之对比鲜明的是,传统矿业与冶金价格波动带来的价格收益滑坡,仍旧压低了整体的名义增速。
2024年内蒙古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煤炭、电力、冶金、有色金属仍是内蒙古工业底座。例如,目前内蒙古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产能均居全国第1位,煤制油、煤制乙二醇产能居全国第2位,煤焦化工产能居全国第3位,产量连续两年居全国第2位。
截至5月,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煤炭现货交易62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9.8%。一旦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游产煤企业利润下降转型受限,中游煤贸企业利润亏损,下游用煤企业需求收缩”形成循环,这片资源富集区就会显露“价高则肥、价跌则虚”的结构性脆弱。
煤炭、稀土、铜钼矿、风电、光伏,这些资源红利支撑了内蒙古在全国能源版图中的分量,也把安全、生态、转型这几道复杂的难题摆在了聚光灯之下。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