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荔枝冰冻
编辑|影娱先锋
最近关于吴京的恶搞视频在各大平台广为流传。
“坦克里是没有后视镜的,枪炮是不长眼的,非洲人的语言是不同的”
配合他一贯摇头晃脑的动作,这些视频片段在短视频平台被纷纷效仿剪辑,点赞数惊人。
多年前《战狼》系列、《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个个巨制;
但在今年8月22日,吴京投资的新电影上映却惨遭暴雷,排片占比跌破0.1%。
吴京老师最近的日子,是真有点难。
从“爱国标杆”到“伪爱国”,吴京的标签成了枷锁。
2015年,吴京靠《战狼》杀出重围,拿下5.45亿票房,硬生生为国产军事动作片劈开一条新路。
没过两年,《战狼2》直接封神,56.9亿刷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
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彻底让吴京和“爱国”两个字锁死。
那时候的吴京就是冷锋本锋——血性、能打、一身担当。
电影圈里,他被捧成“战争片一哥”,大家真觉得他凭一己之力把类型片带出了新境界。
但是树大招风的道理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
不少人开始细抠《战狼2》,吐槽剧情“超现实”。
“冷锋怎么打都打不死,还能徒手拆坦克,是不是主角光环开太大了”
也有人直言不讳:这到底是真爱国,还是借着爱国秀个人英雄主义?
极具争议的事件频频发生,“伪爱国”的标签算是落在吴京的身上了。
有网友表示吴京凭借《战狼》等电影,把爱国情怀当“票房密码”,靠电影反复输出相关元素圈钱。
身为国产手机代言人,他竟然在颁奖礼上被拍到手握苹果手机。
网友瞬间炸锅:“说好支持国货呢?”“赚钱代言,私下用苹果,这波属实双标了”。
虽然后来团队回应“工作生活用机分开”,但很多人已经不听了。
“伪爱国”这个标签,自此再没撕下来。
从全网夸到全网嘲,吴京这段现实剧情,简直比他拍过的任何电影都要跌宕。
从票房滑铁卢到人设翻车,吴京这几年像是拿错了人生剧本。
还记得那档夫妻综艺吗?吴京和谢楠一起下厨,本应是撒糖现场,却硬生生变成“爹味教学局”。
好几期节目里,吴京煮面、喝鸡汤都是自己埋头先吃,没主动喊谢楠一起。
哪怕谢楠轻声撒娇提醒,他还情绪激动起来,扭头走人,在没人的地方摔毛巾发泄情绪。
这些细节被网友一一放大,直接把他送上了“大男子主义”的审判席。
不光对家人,对外人他也一点没“收着”。
采访中的表现更是大型掉粉现场。
被问“你对40多岁才爆火有遗憾吗”,刚开始还算正常,后面就开始“爹性反驳”了。
“我吃过全国的蚯蚓你吃过吗?我让坦克轧过你轧过吗?我差点死了你死过吗?”
听起来很硬核,但年轻人真的听不下去了。
时代早变了,压力不是靠“拼命比惨”就能解决的,这种说教,只会被怼一句:“叔,喝假酒了吗?”
从战狼英雄到“爹味大叔”,吴京这一步一步,几乎全是自己踩进的坑。
人设可以立,但千万别立得太高,毕竟观众的眼睛,现在亮得很。
就拿最近新上的电影《再见·坏蛋》来说,吴京想转其他类型电影也得深思熟虑一下吧。
该电影讲述武汉老巷的市井温情,吴京不仅客串一个“武汉大哥”,还自掏腰包“云包场”请人看片。
路演VCR里反复说“这片子有生活里的烟火气,小制作也能有大能量,值得一看”。
他甚至拉来圈内好友助阵,结果……基本等于白忙一场。
上映7天,票房勉强踩上26.4万。
什么概念?同期一些小透明文艺片都能轻松破百万,而这片子,可是吴京亲自出品、客串、站台宣传的。
排片更是惨到离谱。
首日排片0.3%,几乎全是早6点和晚11点的“阴间场次”。
这排片,摆明了就是不打算让人看。
有网友吐槽:“想支持都买不到票,院线直接‘抬’走了。”
有人说题材太老套,“癌症儿童+温情救赎”,一开始就知道结局是什么了。
剧中“汉味里分”外地人看不懂,本地人也不一定看。
但糊到这个程度,真的只是题材的锅吗?
更多人觉得,是吴京这两年口碑反噬的结果:“爱国人设”被质疑,采访中争议言论不断,路人缘早就一点点崩没了。
从《战狼2》56.8亿巅峰到如今26.4万惨案,吴京只用了6年。
这回,观众似乎真的用脚投了票。
如今的吴京,正深陷“票房滑铁卢”和“人设翻车”的双重危机。
不少人都怀疑:这位曾经的“战狼”,还能重回巅峰吗?
现状确实有点难,《再见,坏蛋》票房惨烈到不忍直视,作为主要投资人之一的吴京,这次亏得明显。
形象上的“塌方”才更棘手。
“伪爱国”、“爹味说教”这些标签,就像牛皮糖一样甩不掉。
如今他发条微博,评论区都可能变成大型翻车现场,即便做公益,也有人质疑是“洗白套路”。
但要说他毫无翻盘机会,倒也未必。
首先,业务能力依然是硬通货。
吴京的动作戏敬业程度在业内依然是顶尖的,如果他能跳出“战狼”模式,接一些更接地气、人物更立体的角色,或许能重新赢得观众认可。
其次,个人形象需要真诚重塑。
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倾听和共情,在采访中多一些真诚分享,少一些“爹味”回应。
最后,情怀可以借,但不能只剩情怀。
《战狼》系列的观众基础还在,若能以《战狼3》带来真正有新意、扎实的故事,减少“悬浮感”,增多真实感,或许能打一场翻身仗。
吴京能否翻身,最终取决于他能否真正看清市场变化,并愿意为之改变。
口碑这东西,砸下去容易,重建却需要时间和实实在在地作品。
观众曾经相信过吴京的“战狼”神话,如今却用脚投票,对他的转型之作置之不理。
这种转变,何尝不是大众对过度营销和“人设疲劳”的最真实反映。
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当一个创作者被定型,到底是市场太狭隘,还是我们从未给过“另一种可能”真正的机会。
《再见,坏蛋》的26万票房荒诞数据,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吴京的困境,也是整个行业的缩影——当热度成为唯一真理,我们该去哪寻找好故事?
部分资料参考:
南方娱乐网|吴京新片票房惨淡,三天只卖24万,多位知名演员参演
新华网|战狼的火就是这样燃起来的
北京青年报|吴京:不存在吴京打败了吴京 是中国电影在步步前进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