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王玉芬。
在门诊上,我常听到一句话:“王主任,我这是老胃病了,十几年了,反反复复就是好不了。” 每每听到此,我都能感受到患者话语里的无奈与痛苦。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近期印象很深的案例,希望能给同样备受困扰的朋友一些信心。
初诊:被“锁住”的胃与焦虑的心
患者姓李,一位48岁的中学教师。他来诊时,眉头紧锁,面色有些晦暗。
他自述胃病快二十年了,主要症状就是:胃胀、嗳气、吃一点就堵得慌,仿佛胃被什么东西“锁住”了,根本下不去。 同时伴有反酸、胁肋胀痛,大便也不成形。这二十年间,西药、中成药吃了无数,当时有效,停药就犯。
“王主任,不瞒您说,我现在一想到吃饭就害怕,心情也特别差,感觉这辈子都好不了了。” 李老师这句话,道出了很多老胃病患者的心声。

我为他仔细诊察:舌淡红,苔薄白腻,脉象弦细。再结合他的症状,这在中医辨证里属于典型的 “肝郁脾虚,胃气壅滞”。
什么意思呢?情绪焦虑、压力大导致肝气不舒,横逆犯胃,就像一棵树的枝条胡乱生长,顶住了我们的胃,所以会胀痛、嗳气;而长期的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脾的运化能力减弱,这就是“脾虚”,所以会便溏、食欲差。病机关键在于 气机不通。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他的情况,关键在于“通”,但不是用猛药去攻,而是像疏通一条淤堵的河道,需要疏肝以理气,健脾以固本。
我为他开了以柴胡疏肝散合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的加减方。
➤ 柴胡、白芍、枳壳—— 疏肝理气,解郁结;
➤ 木香、砂仁、陈皮—— 醒脾和胃,消胀满;
➤ 党参、白术、茯苓—— 健脾益气,固根本;
➤ 再加海螵蛸制酸,焦三仙助消化。

我嘱咐他:“这个病是长期积累的,调理需要时间和耐心。 除了按时吃药,心情一定要放轻松,吃饭要细嚼慢咽,七分饱即可。”
复诊:笑容回来了,胃口也开了
服药一周后复诊,李老师眉头舒展了些,他说胃胀的感觉明显减轻,吃饭有点胃口了。我根据他舌苔的变化,对药方进行了微调。
前后调理了将近两个月,昨天他来复诊,一进门就带着笑容。他高兴地告诉我,现在胃几乎不胀了,能吃一小碗饭,胁肋也不疼了,大便成形,整个人感觉轻松了很多。
临走时,他有些激动地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王主任,真的太感谢您了!这二十年,我的胃就像个沉重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看了那么多地方,只有在您这儿,我才感觉真正找到了病根。您不仅药开得准,每次跟我说的那些宽心话,也让我放下了心里的疙瘩。您真是我们患者的福星!”
听到这番话,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此。
李老师的案例告诉我们,对待慢性胃肠病,绝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尤其是病程长的“老胃病”,往往与情绪、压力密切相关,必须 “肝脾同调,心身共治”。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它需要我们用心的呵护。如果您也正被胃肠问题困扰,请不要失去信心。找准病根,坚持调理,并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脾胃的“和气”自然会回来。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