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不少人遭遇了“全网断联”的窘境:刷X、用ChatGPT加载转圈,登《英雄联盟》、叫Uber全失败,网页要么白板要么报错。
起初大家以为是Wi-Fi或运营商出问题,直到吐槽刷屏才发现不对劲。
这场波及半个互联网的瘫痪,并非黑客攻击,而是互联网“隐形管家”Cloudflare的一个操作,引发了连锁故障。

说起这事老周就生气,有天早上的互联网特别“叛逆”:蹲厕所刷X(原Twitter),屏幕白得晃眼,弹出“内部服务器错误”;
打开ChatGPT赶周报,加载圈转得比老板催工还急,最后蹦出“请解除Cloudflare拦截”的提示;就连设计师赖以为生的Canva,点进去直接卡成静态图片。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自家Wi-Fi罢工,有人重启路由器,有人给运营商打电话,直到朋友圈刷满“你也上不去网?”的吐槽,才发现事儿没那么简单。

更戏剧的是,那个专门查网站是否宕机的Downdetector,自己居然也挂了——相当于“急诊室”的医生先躺平了,这下所有人都慌了神。
这场混乱从美东时间早上5点20分就开始酝酿,Cloudflare的监测系统先发现了异常流量波动,等到6点20分(北京时间19点20分),故障彻底爆发。
受影响的名单能列满两页纸:打车用的Uber叫不到车,听音乐的Spotify刷不出歌单,找工作的Indeed加载不了职位,连《英雄联盟》的登录界面都卡在“连接服务器”。

甚至纽约市应急管理部门都紧急盯着,就怕公共服务跟着掉链子。
有上班族吐槽“没ChatGPT写不出周报,这班没法上了”,有学生哀嚎“AO3崩了,存的文全看不了”,更有人调侃“不是我的一天宕机了,是互联网集体摸鱼了”。
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就是承包了全球五分之一互联网流量的Cloudflare。

说句实在话,Cloudflare这名字听着陌生,但它早成了互联网的“隐形管家”。你平时刷网页不卡顿、逛电商不被黑客攻击,很可能都有它的功劳。
简单说,它干的是“收费站+保安亭+加速站”的活儿:
帮网站挡黑客的DDoS攻击,就像给大门装了钢板;验证访问的是真人还是机器人,避免垃圾评论刷屏;

用CDN加速让远在海南的你,打开北京的网页也秒加载;还管着网站的流量分配和缓存,保证服务器不挤爆。
以前大家怕黑客,现在反而被“安全卫士”卡了脖子,Cloudflare成了互联网最大的“单点故障”——它一出问题,成千上万个网站就只能跟着“陪葬”。
这次故障也让它的股价在短时间内跌了2%,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表达了对它的不信任。

故障爆发后,Cloudflare的技术团队没敢含糊,很快就查出了病根。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么大的乱子,居然是一个“长胖”的配置文件搞出来的。
Cloudflare有个“机器人管理系统”,就像专门抓网络爬虫的“警察”,得靠一份不断更新的“特征清单”干活。这份清单每几分钟就更新一次,告诉系统“哪些是坏人,要拦着”。
可就在一次常规的数据库权限调整中,意外发生了。

当时团队想优化ClickHouse数据库的权限,让用户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能访问的数据。这本是个“完善服务”的小操作,结果触发了蝴蝶效应。
权限一改,生成的“特征清单”里出现了大量重复内容,就像写作文时把一句话抄了几十遍,文件大小直接翻倍。
更要命的是,这个“长胖”的文件被同步到了Cloudflare的所有服务器上。而处理流量的软件,早就给文件大小设了“天花板”,这下文件超了标,软件直接“罢工”。

就像小水管里强行灌大水流,水管炸了,水自然流不到家。
故障链条就这么形成了:配置文件超重→流量处理软件崩溃→核心服务降级→全网跟着瘫痪。
Cloudflare的CTO Dane Knecht在X上道歉时,没敢找借口:“是我们的失误,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这不是攻击,就是我们没做好。”

从早上5点20分监测到异常,到7点30分部分服务恢复,再到9点42分宣布核心问题解决,这场闹剧持续了四个多小时。
虽然官方说问题解决了,但不少地区的用户还是反映“时好时坏”,企业的API接口也零星报错——这么大的系统重启,哪能一下子恢复元气。

咱们仔细想想,这已经是近期第三次“全球级网络事故”了。
就在一个月前,亚马逊的AWS云服务崩了,导致《堡垒之夜》玩家掉线、外卖APP后台瘫痪;没过多久,微软Azure也掉了链子,大半云服务没法用,依赖它的企业直接停摆。
再往前数,今年7月CrowdStrike的一个软件升级错误,还导致全球电脑蓝屏,机场停航、医院手术延期。

ESET的安全专家Jake Moore点出了关键:不是这些公司太菜,是咱们的互联网太依赖它们了。
现在做企业的没啥选择,要么用Cloudflare,要么用AWS,要么用微软,替代品少得可怜。就像小区里只有一家超市,它一关门,所有人都得饿肚子。

以前大家总觉得互联网是“无坚不摧”的,可现在才发现,它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多了。这些巨头就像支撑大厦的柱子,柱子稍微晃一下,整个大厦都得抖三抖。
更让人担心的是,为了安全和方便,越来越多的服务还在往这些巨头身上靠,未来的“单点故障”只会更危险。

这场故障就像给所有人敲了个警钟:我们天天用的互联网,看着四通八达,其实早被少数几家公司攥在了手里。
它们一个“改权限”的小操作,就能让半个世界的网“停摆”;一个“长胖”的文件,就能让无数人的生活乱套。
下次再遇到网崩,别先骂路由器——可能不是你的设备坏了,是那些“大佬”又出了小岔子。
互联网的安全,从来不是靠一两家公司撑着,而是需要更分散、更可靠的体系,不然下次瘫痪,可能就不止四个小时了。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