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去世前问武则天:我走了,你咋办?武则天用8个字救了自己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病情越发严重,已经到了药石无医的地步。

可能也知道自己的状况,李世民进行了临终的叮嘱。

当看到坐在旁边哭泣的武则天时,他握住她的手,虚弱地问道:“我走了,你怎么办?”

看似寻常的问话,武则天却在其中听出了威胁之意,她究竟该如何回答?

宫中“狠角色”

贞观十一年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来到洛阳,听闻有一位十四岁少女容貌出众,便去看了一眼。

当看到那人的容貌后,他顿时惊为天人,随即下旨将其召进宫中。

消息传到武府,武则天的母亲却不希望她进宫,怕她在宫里受委屈。

临别前,武则天安慰母亲杨氏说:“能侍奉皇上,怎么知道不是福气呢?”

随后在宫里人的带领下,武则天来到了皇宫。

当时她梳着双鬟望仙髻,穿着青色裙子站在殿中,比同龄女子多了几分沉稳。

随即武则天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 “武媚”。

虽然有“媚” 名,她却更以胆识闻名。

唐太宗有一匹名叫 “狮子骢” 的烈马,肥壮任性,驯马师们无计可施。

一次,武则天随侍在李世民的身边,竟然主动请缨:“我能制服它,但需要三件东西:铁鞭、铁棍和短剑。”

她采取的策略是:先用铁鞭抽打,若不服就用铁棍敲它脑袋,再不行就用短剑制服。

唐太宗虽然夸赞她有胆识,眼里却多了几分审视。

他觉得这女子的狠劲,不像寻常闺阁少女。然而,这份 “志气” 并未给她带来恩宠。

在人才济济的后宫,五品才人的位份不过是中等偏下,她的主要差事是掌管皇帝的更衣事宜。

每天天不亮,武则天就要起床,去御衣库整理龙袍。

她看着其他嫔妃身着华服,受了皇帝的恩宠,心里很不是滋味。而她只能在角落里默默干着手中的工作。

这一等,就是十二年。十二年间,她从青涩少女长成二十七岁的成熟女子,品级却始终停留在才人。

史书鲜少记载,她在李世民身边的生活,只有驯马这件事被她晚年时常提起。

或许在她心中,那次驯马的对话是她与太宗之间最深刻的交集。

她展现了驯服烈马的勇气,而太宗只看到了她性格里的锋芒,却没有想过将这锋芒为己所用。

更让她心寒的是,贞观末年民间流传 “帝传三世,武代周兴” 的谶语。

听到这个谶语之后,唐太宗第一个怀疑对象是将军李君羡。

因他封号、官职、籍贯中都带 “武” 字,甚至小名叫 “五娘子”,李君羡最终被杀死。

而同样姓武且曾显露狠劲的武则天,虽然被太宗暗暗留意,却因一直表现得温顺谨慎,才勉强躲过一劫。

绝地反击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已经病入膏肓,即将离开人世。

一天,他躺在含风殿的龙榻上,突然让人传召武则天。

武则天接到旨意时,正在为皇帝煎药,突然双手一颤,药勺中的汤汁洒了几滴。她深知,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走进殿内,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药味,让她几乎窒息。

唐太宗半睁着眼睛,目光游离,对她说:"媚娘,朕就要走了,你以后打算怎么办?"

这个问题像一把悬在武则天头顶的剑。

如果说想留在宫中,那无疑是坐实 "武代周兴" 的谶语。

如果说要回家,后宫女子出宫本就罕见,更显得心中有鬼。武则天立马跪在地上,大脑飞速运转。

她顿时想起唐太宗杀李君羡时的狠辣,知道此刻必须给出一个让皇帝彻底放心的答案。

她最终说道:"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八个字从她口中轻轻吐出,异常清晰。

她抬起头,眼中已满是泪水,接着说:"陛下龙体安康时,媚娘没能陪伴左右。如今陛下龙体欠佳,媚娘唯有长伴佛前,为陛下诵经祈福。"

唐太宗盯着她看了许久,见她神情悲切,不像是装的,心中的杀意渐渐消散。武则天退出殿外,冷汗已湿透了后背。

她知道,自己用八个字赌赢了性命,但这只是开始。

没多久,唐太宗李世民因病去世。武则天按照遗命,与其他没有子女的妃嫔一起,被送往长安城外的感业寺削发为尼。

此时的她,心中没有悲伤,只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冷静。

感业寺的生活清苦而规律。每天清晨,武则天跟着众位尼姑诵经。

午后,她要去菜地劳作,双手很快磨出了茧子。但她从未放弃希望,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思考如何离开寺院。

她知道,唯一的机会在于当今皇帝——唐高宗李治。

早在唐太宗病重时,李治作为太子前来探望,就与同在一旁侍疾的武则天有过交集。

一次,李治不慎打翻了药碗,是武则天收拾好,并安慰他。武则天的那双充满关切的眼睛,让李治心中一动。

在感业寺待了两年,武则天眼看青春即将耗尽,终于决定主动出击。

她提笔写下一首《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这首诗将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她托人悄悄送给了李治。

李治收到诗时正在批阅奏折,读完后心情激动。他想起那个在感业寺的女子,想起她当年的聪慧与美貌……

步步为营

永徽元年五月的一天,李治以进香为名来到感业寺。当他在佛堂见到一身僧衣,清瘦了许多的武则天时,心疼不已。

武则天见到皇帝,泪水夺眶而出,却只是低声说:"看到陛下身体安康,媚娘真的很高兴。"

李治握住她的手:"媚娘,跟我回宫吧。"

对他来说,带武则天回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得知皇帝要接回武则天,王皇后起初非常反对,但她那时正跟萧淑妃争宠,为了接近李治,竟然糊涂地同意了。

她想的是,让武则天回宫可以分萧淑妃的宠爱,没想到却是“引狼入室”。

武则天回宫后,被封为昭仪,品级比才人高了三级。

她深知王皇后的心思,便刻意讨好皇后,对她恭顺有加,很快赢得了皇后的信任。

同时,她又暗中观察宫中局势,结交那些不得志的宫女太监,建立起自己的情报网。

经过她的努力,机会很快来了。当时武则天生下一个女儿,王皇后出于礼节前来探望。

皇后走后,武则天竟然掐死了亲生女儿,然后用被子盖好。

当李治来看望的时候,她装作若无其事地掀开被子,发现女儿已死,顿时放声大哭。

李治问侍卫,大家都说只有王皇后来过。

这时的李治,第一次产生了废后的想法。但废后是一件大事,李治遭到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重臣的强烈反对。

武则天非常清楚,想要当上皇后,必须先除掉这些老臣。她开始提拔自己的亲信,比如李义府、许敬宗等人。

她还充分利用这些重臣之间的矛盾,逐个击破。

等到处理完这些重臣之后,李治下旨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当武则天戴上凤冠,接受百官朝拜时,她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身份的蜕变。

成为皇后的武则天,并没有满足。她开始参与朝政,与李治并称 "二圣"。

李治患有风疾,经常头晕目眩,便将部分朝政交给武则天处理。

武则天展现出惊人的治国才能,她改革科举制度,推行了殿试和武举,选拔了大量寒门人才。

她重视发展农业,使得唐朝国力得到迅速提升。

而她也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最终成为了第一位女皇帝。

结语

从最初的才人,到最后的女皇帝 ,武则天撰写了独属于她自己的传奇故事。

那句 "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的求生之言,无疑开启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当时世人不禁惊叹:她以女子之身站上了权力的“巅峰舞台”,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历史   李世民   皇后   贞观   皇帝   陛下   谶语   女子   重臣   才人   宫中   安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