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风向,正悄然转变。
美联储刚刚为降息打开大门,中国央行已经连续六个月加量续作MLF,向市场投放了大量流动性。
当地时间8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首次暗示将会降息。他认为就业面临的下行风险上升,风险的平衡转变可能需要调整政策。
这被市场解读为美联储即将开启降息周期的信号。
而就在鲍威尔讲话的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8月25日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
鲍威尔在央行年会上的表态一改7月议息会议时的“鹰派”立场。他明确表示:“由于政策处于限制性区间,基准前景和不断变化的风险平衡可能需要我们调整政策立场。”
美联储主席对就业市场的担忧超过了通胀压力。他警示就业市场面临的下行风险正在增加,可能引发“失业率的走升和大幅增加的裁员”。
这一偏向“鸽派”的表态迅速引燃市场情绪。美股周五全线收涨,道指涨846.24点,涨幅为1.89%,报45631.74点,创下历史新高。
在美联储还在为降息做预热之时,中国央行已经实际行动。人民银行于8月22日宣布,将于8月25日开展6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因本月MLF到期量为3000亿元,当月实现**净投放3000亿元**,为连续第六个月加量续作。叠加8月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的3000亿元,8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6000亿元,创2025年2月以来单月新高。
这不是小规模的资金投放。6000亿的净投放规模相当于上月的2倍,显示出央行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的决心。
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央行都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背后的考量和逻辑却不尽相同。
中国央行此次操作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配合政府债券发行高峰与信贷投放需求;应对市场利率上行压力;延续上半年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现阶段处于政府债券持续发行高峰期,同时监管层也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对于美联储来说,降息的压力主要来自就业市场。鲍威尔认为,虽然通胀存在上行风险,但鉴于劳动力市场存在下行风险,这种可能性不大。
央行们的举动已经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应。
鲍威尔发表“鸽派”讲话后,美股涨幅持续扩大。不仅道指创历史新高,大型科技股也普涨,特斯拉涨超6%,创两个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随着美元走弱,大宗商品普遍上涨。国际贵金属期货普遍上涨,伦敦黄金现货报3371.235美元/盎司,涨0.98%。
中国市场方面,央行持续实施中期流动性净投放,也在释放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政策信号。这意味着尽管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偏强,但货币政策仍在延续支持性立场。
尽管鲍威尔已经暗示降息可能性,但美联储内部仍存在分歧。
多位地区联储主席在会议间隙接受采访,传递出偏谨慎的态度。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玛克直言,“通胀压力尚未消退,目前缺乏立即降息的依据”。
投行对降息时间意见也存在分歧。巴克莱银行认为市场对9月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过于乐观,该行基准预测显示,美联储将在今年12月降息。
根据芝商所(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数据,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75%,而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25%。
在中国方面,分析师普遍认为短期内降准概率较低,四季度可能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调整政策工具组合。
两大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化将对全球产生广泛影响。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团队表示,“美联储政策放松有利于股票、优质债券、黄金等资产”。就美股而言,未来12个月市场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对于新兴市场来说,美联储降息通常意味着资本流入压力减轻。美元指数盘中跳水直线下挫,跌破98关口,收跌0.94%报97.72。
美元走弱为其他经济体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间。人民银行持续注入中期流动性,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助于推动宽信用进程。
未来12个月市场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国际投行普遍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板上钉钉”。德德意志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认为,鲍威尔的措辞比预期中的更“鸽派”。
央行们的“放水”竞赛已经开始了。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