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规律的饮食时间有可能让你骨折风险增加:
不吃早餐,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加约18%
晚餐太晚(睡前2小时内进食),风险增加约8%
2.不规律进食会干扰骨骼自身的“骨重建”节律,影响骨骼“拆旧”与“建新”的平衡
3.不吃早餐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晚餐太晚则会扰乱皮质醇、褪黑素等关键激素的正常分泌,加速骨质流失、抑制新骨生成
4.规律三餐配合营养、运动和良好生活习惯,骨骼健康更全面
1
你的日常
是不是总有这两个场景?
早晨:闹钟响了N遍,挣扎着起了床,飞快地洗漱完,抓起手机和背包就冲出了家门。早餐?没时间!和午餐一起吧...
晚上:下班还有改不完的方案,回不完的邮件,好容易干完,9、10点钟才到家,然后点一份外卖充饥。
如果你就是这样,那可得当心了。因为你的骨骼,可能正在这种不规律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脆弱。

AI生成
2
你的饭点,骨头很在乎
发表在《内分泌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Endocrine Society)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覆盖了92万多名日本成年人,平均跟踪观察了2.6年,记录了近3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
研究发现,不吃早餐和晚餐过晚这两种看似平常的饮食习惯,可能与骨折风险增加有关[1]。
研究人员将"经常不吃早餐"定义为每周至少3次不吃早餐,"晚餐过晚"定义为每周至少3次在睡前2小时内进餐。经过统计分析并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吸烟、运动等因素后,他们发现:
具体到不同部位,不吃早餐与髋部骨折风险增加23%、椎体骨折增加13%、肱骨骨折增加27%相关。
而晚餐太晚,则与髋部骨折风险增加10%、椎体骨折增加7%、肱骨骨折增加12%相关。
有趣的是,前臂远端骨折与这两种饮食习惯没有显著关联,研究者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前臂骨折更多发生在相对年轻、活动较多的人群中,与跌倒的关系更密切[1]。

需要注意的是,这篇研究揭示的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也就是说:研究发现“不规律吃饭”和“容易骨折”这两件事经常一起出现,但不能百分百地断定就是前者导致了后者。
因为,研究虽然已经尽量控制了混杂因素,但经常不吃早餐、晚餐很晚的人,往往也有其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率更高、运动更少、睡眠不足,这些因素很难完全排除。
此外,这项研究基于日本人群,饮食习惯也与我们有差异。
因此,不能过度解读这个结果,但研究结果仍然提醒我们:饮食节律对健康的影响,可能需要我们更加重视。

AI生成
3
为什么饮食时间会影响骨骼
骨骼看似坚硬不变,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组织,时刻处于"建设"与"拆除"的平衡中。成骨细胞就像建筑工人,负责建造新骨;破骨细胞则像拆迁队,负责清除老化的骨组织。这个过程被称为"骨重建",对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有趣的是,骨骼也有自己的"生物钟"。
研究发现,骨吸收标志物(代表“拆旧”活动)的峰值确实出现在清晨 [2]。
当我们的饮食时间紊乱时,就像干扰了骨骼这套房子的维护加固。长期下来,骨骼的质量和强度就可能受到影响,变得脆弱。

AI生成
不仅如此,吃饭不规律还有以下影响:
3.1
早餐缺席:营养补给跟不上
不吃早餐最直接问题就是: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减少。在日本,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和蘑菇常在早餐食用,跳过早餐意味着错过了它们[1]。当然,中国的早餐习惯与日本不同,但原理相似。
此外,清晨胃酸分泌相对较高,这有利于钙的溶解和吸收。如果能配合阳光下活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当然会更好。

3.2
晚餐迟到:打乱激素节律
这里需要提到一个重要的激素——皮质醇。它常被叫做“应激激素”或“压力激素”,但其实适量的皮质醇对身体是必需的。它帮我们应对压力、调节代谢。皮质醇的正常节奏是:清晨最高,帮助我们清醒、启动一天的活动;夜间最低,让身体进入休息状态。
但如果皮质醇的节奏被打乱,或者长期处于过高水平,它就会“黑化”成骨骼的敌人:一边迫使“拆迁队”多干活,加速骨质流失;一边给“建筑工人”使绊子,抑制新骨形成 [3]。

AI生成
晚餐太晚,尤其是摄入较多碳水化合物,会影响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进而可能干扰并推迟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而褪黑素不仅调节睡眠,它本身也能促进新骨生成并抑制骨质流失 [4]。

AI生成
3.3
生活方式的"扎堆效应"
最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生活方式往往是"成套"的。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晚餐很晚的人,往往可能伴有其他不健康的习惯——吸烟率更高、运动更少、睡眠不足、整体饮食质量较差[1]。
这种“不健康习惯扎堆”的现象提醒我们,骨折风险的增加,可能不仅仅来自饮食时间本身,而是整个生活方式的综合结果。
但反过来想,这意味着,只要我们开始着手改变其中一个环节,比如从“规律吃饭”开始,就可能像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一样,带动其他生活习惯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综合的健康收益。

4
想骨头更强健?
这些参考可能对你有帮助
虽然了解了这些,但不至于因为偶尔一次的早、晚饭不规律就焦虑不安。毕竟长期坚持的模式比偶尔破例作用更重要。不必要强求自己追求难以执行的完美计划,哪怕只有一些简单可行的小改变,也是不错的。
4.1
建立你的“吃饭节律”
早餐: 尽量吃。不强求固定几点几分,起床后1-2小时内吃都行。早餐最好有蛋白质,如鸡蛋、牛奶、豆浆和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如果实在来不及,在包里备上酸奶、坚果、全麦面包,比空着肚子强。
晚餐: 尽量早。理想是让晚餐和睡觉时间间隔2-3小时。如果经常要加班,不妨在下午4-5点吃点健康零食(如水果、酸奶、一小把坚果),这样晚上正餐能少吃点,减轻身体负担。
规律性比绝对的时间点重要。尽量让每天的吃饭时间保持稳定,身体会逐渐适应健康节律。周末可以放松但别太放纵,尽量不让身体在工作日和休息日之间有太大“时差”。

4.2
配合全面的“骨骼健康措施”
吃饭时间只是重要的一部分,最好再配合其他措施,比如:
注意营养:
钙: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如西兰花)、芝麻酱(不宜多吃)都是补钙高手。
维生素D:每天晒15-20分钟太阳(避开正午暴晒、不隔玻璃);也可以多吃深海鱼、蛋黄、肝脏等,还可以服用补充剂。
蛋白质:每餐保证有足量的优质蛋白,如鸡蛋、鸡肉、奶制品、牛羊肉等等。

规律运动:
负重运动: 适量快走、慢跑、爬楼梯、跳绳等,给骨骼适度刺激。每周累计150分钟。
力量训练:举哑铃、做俯卧撑等,每周2-3次。
平衡训练:太极、瑜伽、单腿闭眼站等。这对于中老年人尤其重要,能预防跌倒和骨折。

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 吸烟对骨骼和身体都不好,酒精过量也会干扰骨骼代谢。不吸烟少喝酒,对你更健康。
保证睡眠: 每晚7-9小时的优质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和调节节律的黄金时间。
应对压力: 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比如运动、音乐、读书、旅游、冥想等等,别让长期压力影响激素平衡。
5
特别提醒
如果属于以下高风险人群,就需要更加重视骨骼健康了,比如:
您最好定期查查骨密度,根据结果遵循医嘱看是否需要药物干预,并更严格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你现在的每一个好习惯,都会让未来的你感谢。
看完尽快给早餐和晚餐做一份更健康的安排吧~
参考资料
[1] Nakajima H, Nishioka Y, Tamaki Y, et al. Dietary Habits and Osteoporotic Fracture Risk: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Large-Scale Claims Data. Journal of the Endocrine Society. 2025;9(9):bvaf127.
[2] Swanson CM, Shea SA, Wolfe P, et al. Bone Turnover Markers After Sleep Restriction and Circadian Disruption: A Mechanism for Sleep-Related Bone Loss in Humans.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17;102(10):3722-3730.
[3] Canalis E.Mechanisms of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Curr Opin Rheumatol. 2003;15(4):454–457.
[4] Zhou Y, Deng Y, Shao A, et al.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Circadian Rhythms in Bone Metabolism.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8;2018:9156478.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