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饕、酒友,这个中秋国庆双节,您家饭桌上摆的是哪款酒?是稳坐C位的飞天茅台,还是性价比之王黄盖玻汾?
不管您喝的是什么,可能都无意中参与并见证了一场白酒市场的深刻变局。今年的白酒江湖,可谓是“高烧”退去,“理性”回归,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冰与火之歌。
先说个大背景:今年双节,白酒这桌宴席,整体有点儿“凉”。根据多家证券机构的研判,白酒的动销(实际销售)大盘,预计比去年下滑了约20%。更关键的是,不仅销量跌,销售额跌得更厉害,这说明啥?价格挺不住了呗!
为啥会这样?归根结底就四个字:消费理性。咱们普通消费者现在是越来越精明了,过节不再像往年那样大手大脚地囤货,而是持观望态度,对价格异常敏感。就像家里买菜,不再只看牌子,更得掂量掂量性价比。
有证券机构分析,今年节前,经销商备货又晚又谨慎。现在撑场子的,主要就是结婚、喜宴这类“硬需求”。而以往撑起白酒半边天的商务送礼、高端聚会,恢复得还是慢吞吞,加上一些地方“禁酒令”的余波,结果是:喝酒的场合少了,酒的档次也自然往下走了。
大环境虽冷,但市场内部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消费降级的趋势无比清晰。
大众酒:性价比之王领跑全场
“当钱不好赚的时候,大家就会追求更实在的东西。”招商证券的分析就指出,大众酒的动销情况显著优于高端和次高端。那些主打宴席、价格亲民的产品,卖得飞快。这好比下馆子,人均500的大酒店去得少了,但家门口物美价廉的菜馆依然人气爆棚。
高端酒(以飞天茅台为例):孤独的王者逆势增长
这是个有趣的例外。飞天茅台凭借其无人能及的品牌硬通货属性,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节前在一些地方出货量环比增长了15%到35%。它就像奢侈品里的爱马仕,市场再冷,该买的人还是会买,因为它不仅是酒,更是社交货币和保值工具。
次高端酒(500-1000元价位段):最尴尬的“夹心层”
这个区间的酒,可以说是本次寒潮的“重灾区”,出现了双位数的销量下滑。它们往上,缺乏高端酒的面子和保值属性;往下,又没有大众酒的价格优势,结果就是“两头受压”。这也是目前价格倒挂(即实际成交价低于官方指导价)风险最高的区域,很多经销商为了回笼资金,不得不亏本甩卖。
如果说酒品本身的变化是“吃什么”,那渠道的变化就是“怎么吃”。今年双节,买酒的方式也出现了巨大“温差”。
线下烟酒店、商超门可罗雀,而线上却卖得如火如荼。京东的中秋美酒节,五粮液普五八代登上热卖榜榜首,半个月卖出超10万件;而黄盖玻汾、水晶剑南春这类性价比产品也卖出超5万件。
更猛的是美团闪购这类即时零售平台,节前最后一个周末,白酒销量同比暴增约8倍!茅台、五粮液等大牌单日成交额都突破了千万元大关。
这背后,是消费逻辑的根本转变。即时零售平台的各种补贴和优惠券,本身就有价格优势,再加上“半小时达”的极致便利,完美契合了当下消费者“既要实惠又要方便”的即时性需求。想象一下,家宴马上开始,发现酒不够了,拿起手机点一下,酒比外卖还先到,这种体验无疑对传统渠道是降维打击。
这个双节的白酒市场,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理性消费经济学”实践课。
从消费端看,人们不再为虚无的面子和排场过度买单,而是更关注产品本身的实用价值和性价比。
从市场端看,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加剧,超高端品牌和满足最基本需求的大众品牌各得其所,而定位模糊的中间地带最为难受。
从渠道端看,以即时零售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在重塑用户的购买习惯,“线上下单、线下即时送达”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白酒,这杯承载了太多人情世故的饮品,正在褪去浮华,回归其消费品的本质。这场变局,对酒企、对经销商、对我们每一位消费者,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好了,回到开头的问题,今年过节,您家饭桌上摆的是什么酒呢?您的选择,或许正是这市场变局中最真实的一笔。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