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的“红旗渠”

荥阳的“红旗渠”!

一位当年修渠者的珍贵回忆

楚国旗


河南荥阳西部山区,曾经面临严重的缺水少水的问题,山区人畜饮水困难,十年九旱。1975年,原林县县委副书记路加林调任郑州市市委常委兼荥阳县第一书记。经过调研,路书记把红旗渠精神带到荥阳,决定在刘河镇准备修建水渠,取名为降龙渠。 这是一段难忘的荥阳往事。 本文作者楚国旗,当年修渠工人之一,来自河南省荥阳市豫龙街道(原名廿里铺公社)。作为降龙渠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那个时代火热而珍贵的记忆。

[修筑降龙渠的历史照片] 以下便是回忆全文。



回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

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


1975年11月3号傍晚,我们生产队在饲养室召开了全体社员会。 队长李喜同志讲了这次社员会的主题。为改善我们县的水利灌溉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在县委会的领导下,在县西南(刘河公社境内)山区修建一条水利工程,名称叫做降龙渠。工程已经在1月份正式开工了,由我们廿里铺公社、乔楼公社、贾峪公社、崔庙公社和刘河公社共同派出人力进行修建。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就正式开始施工了,可是我们生产队一直到今天还没有人参加。上级领导对我们大队一直在催,谁要是去参加修渠,每月记300工分,补助6块钱,生产队再配发胶鞋一双,每月允许休息两天。 队长说到这里,社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怀着观望的态度。大家一是嫌工分低,二是出远门,家里照顾不到,所以都不愿意参加。会议开了两个小时,还是没动静。明早大队就要来接人,急得队长在会议中间来回踱步,抓耳挠头干着急没办法。 坐在角落里的我看着队长,也很替他着急,便霍地站起来说:“我愿意报名参加去修渠。”短短十个字,在会场中特别响亮。队长和社员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都不相信,但是耳朵真的听得清清楚楚。 有人伸出大拇指赞许,有关心的,也有嘲讽的:“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孩儿,能行吗?”“年纪太小了,不一定吃得了苦。”“没有出过远门的学生娃,吃不了苦,半路就会跑回来换人去。”“看着你个子不低,白净小子,受不了那份罪,还是趁早打算吧。” 队长看了我一眼,又看了一眼会场,讲道:“今晚国旗表现非常好,有一股闯劲。可就是中学才刚毕业,没有真正走入社会。修渠非常艰苦,你还是回去跟你爹(我爹出公差了,晚上才能到家)商量一下,再做决定。” 我一听着急了,带着非常诚恳的语气和队长讲:“你就让我去吧。我准能行。我能服从领导,听指挥,能吃苦,我爹方面由我解释。”经过我再三恳求,队长准许了我去修降龙渠。 傍晚我爹回来后,给他让到饭桌旁,端来了饭菜。等爹吃过饭,给他点上烟,拿把小凳子坐在爹的对面,把今天开社员会的内容和我报名参加修降龙渠的事给我爹讲了一遍。 爹吸着烟,沉思了片刻,对我讲道:“你去修水渠是件好事,爹支持你。可就是离家四十多里地的山区,条件太艰苦,而且你又没过过集体生活,怕你受不了。”我站起来,用恳求的语气说:“爹,你就放心吧,我能行。我能适应那种环境,吃得了那份苦,你就让我到外面锻炼锻炼吧。”正在这时,队长李喜也来到我家,就把社员会上我报名修水渠的事给我爹讲了一遍,说:“看来这孩儿有志向,有闯劲,就让他闯一闯吧。”就这样,我爹同意了我去修水渠一事。 经过一天的准备,我母亲把家里仅存的一点棉花加厚到我要用的被褥里,把我要穿的衣服细心地一一作了缝补。哪件衣服少了扣子,哪件衣服缝儿开了,母亲都进行了修整。深夜的煤油灯下,母亲还在缝补着破洞。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时我真切感觉到了母爱的伟大。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早早地起床,给我准备了饭菜,还精心做了手擀面条配油膜,以备我在路上饿了吃。准备就绪,爹帮我背着行装,父母把我送到村西的大路口停着的汽车旁。我上了车,爹把行装递给了我,紧紧地拉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松开。母亲含着泪,凝视着我。他们一块叮嘱着我。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也非常复杂。 亲爱的父母亲,以前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你们供养我们兄妹读书。虽然我们兄妹还小,可也想尽力减轻家庭负担,除了上学,还割草交饲养室,和成年劳力一起干活、拉粪、收庄稼。我为什么要到外面去,就是作为一名毕业生,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想到外面闯一闯,见一见世面,为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父母亲,请相信你们的儿子一定能行! 可是,理想与现实是有很大差别的。 我分到的修渠工段在刘河公社徐沟村。那里的天气冷得早,气温在零度左右,到达目的地的第四天,就下中雪了。 我们家在半平原半丘陵的地带,住的是平房或起脊房,而那里住的是老土窑洞,顺着窑洞的顶部,出现十几公分的裂缝。站在下面看裂缝非常深,铺上麦秸或稻草,盖上被子,暖和是暖和,就是睡不着,也不敢睡,总是担心窑洞啥时候塌了,压到自己,所以在工地上干完活,刚回住地的时候,整夜盯着看着裂缝,到第二天因为没休息好而精神不振。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上厕所,洗脸。厕所是用石头临时堆起来的一点围墙,站在里面就能看到外面。洗脸水是在水窑里取上来的冷水,几个人一盆,真是冰冷冰冷的。 6点钟,到集体食堂排队领饭。有玉米蒸馍,很稀的小米饭或玉米粥,白萝卜菜,半生不熟,除了盐,没有其他味道。几个相熟的人围蹲在风中或者雪地上,吃着饭,浑身打着寒战。吃罢饭,拿着碗筷自己洗刷。几百个人就两桶水,水还非常浑浊。经过涮洗,水桶里面有很多菜末、饭渣。然后用袋子装着自己的碗筷,提着劳动工具,经过一里多地的山沟才能到干活现场。 刚开始十天的时间里,整天的活儿就是搬抬石头,用洋镐筑胶泥,中间还有人监督,防止有人偷懒、磨洋工。各大队分片管理,平整场地,为开展下一步工作做准备。社员整天处在山沟之中,顶着严寒,风雪无阻地施工,找个避风的地方都很难。 在寒冷的山沟中,吃着冷饭、冷馍,干着打石头、搬石头、抬石头的活,睡着根本不习惯的土窑洞,连一口温水都喝不到,只有在晚上躺进被窝里才有一丝暖意。 我们大队带队叫赵明旗,家住赵年垌东村,年龄四十多岁,非常干练,团结同志,有工作魄力和领导能力,能和我们大队的十四个人打成一片。在干活之余或者饭后睡前,我跟我们聊家常、谈心,谁有困难尽力帮助,很会做思想工作,深得同志们的拥护。他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大哥,更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在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学到了很多社会知识和为人处世的做法,是他给了我勇气,给我继续拼搏的力量,给与我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使我终生难忘。 在那“抓革命,促生产”的年代,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建设工地,到处都是大红标语,红旗飘飘,真是鼓舞人心。 工地上,两周一两次,隔三差五地就要召开全体公社社员大会。正式开会前,一般都会念一些报纸或者有关文件。 当时是学习《毛主席词二首》的时期,记得有天晚上召开全体会议,也叫做学习会议,领导叫做鲁得臣,一位农民出身的干部,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写个东西或者念个文件都很吃力。当时他拿着红皮的《毛主席词二首》的精装本,准备念而自己又念不下来,有些字还不认识,就对会场的人讲:“哪位同志把这个给大家念一下,请到前面来。”他连说几遍,没人上台。一是现场全公社有270多人,怕场,再者大部分人文化水平低。 在这种情况下,我身为一名中学毕业生,在校成绩名列前茅,文科特别好,也想展示一下自己,就主动站起来,走到会场面前,不卑不亢,很自信地对领导讲:“领导,我能念给大家听。” 鲁得臣、张新奇、李勇三位领导对我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都认为这个小青年不简单,有勇气,就问:“能念下来吗?”我答道:“能读下来。”随后,鲁得臣把精装本递给了我,我翻开页面,很有表情、很流畅地读了一遍,引得领导和工友的鼓掌。三位领导重新对我打量,问我哪个大队的,叫什么名字,什么文化程度,年龄多大了,我都一一作了回答。他们都伸出拇指夸赞我。记得张新奇(公社干部,时任指导员,后任廿铺公社办公室主任)当时还拍着我的肩膀,称“这小伙子有胆量,有勇气,好好干啊!” 这是我走上社会后,第一次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的才华,第一次得到270多人的鼓掌,第一次得到领导的鼓励和肯定。 在以后的学习大会上,领导都会第一时间叫上我的名字,到前面来,把学习文件给大家念一念。经过我的努力和领导的培养关爱,到12月份时,我被评为“荥阳县降龙渠工程劳动模范”和“学习毛主席词二首宣传员”。 经过两个多月的劳动,就要放假回家过年了。见到爹妈和我的弟弟妹妹,也非常高兴,我把这两个月以来的生活学习和取得成绩对爹妈讲述了一遍,特别是获得的荣誉。爹妈特别开心。我个子高了一些,受风雪的摧残,嘴唇起皮干裂,脚都冻肿了,特别是两只手,每个关节的地方,都冻成十字状的裂口。父母见了,非常心疼。我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拉着捧着我的双手,久久不肯松手。哥哥到外面受了多少的劳累,受了多少苦,弟弟妹妹也替哥哥心疼。晚间,他们端来了温水帮我洗脸、泡脚,这是一辈子的情谊啊! 就这样,我在降龙渠工地一直坚持干到1977年10月全线竣工通水。在降龙渠修渠的近两年的时光里,虽然吃了点苦,受了点累,但是让我学会了一些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应对事务的办法,学习了吃苦耐劳、助人为乐和修整自我、勇于拼搏的作风,学会了“先做人,在做事”的品德,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积存了很多的精神食粮。 这条水渠通水后,解决了沿渠群众用水困难,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作为当年修渠工人的一员,我也由衷地感到自豪和骄傲。

[1977年10月降龙渠通水时的盛况]


每个人一辈子都离不开自己生活的那个特定的年代,也只有融入时代的洪流当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当年我参与修建了荥阳降龙渠,令我终生难忘!

.70.9102.OTOHP✦✦

[2019年7月,本文作者在降龙渠某渡槽留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3

标签:历史   红旗渠   荥阳   公社   社员   领导   队长   修水   窑洞   大队   生产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