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上的石狮子,站那儿一动不动,几百年来却成了个让人抓耳挠腮的谜。
明明是石头雕的,死物一个,可从古至今愣是没人能把它们数明白。
有人说几百只,有人嚷嚷上千只,连乾隆爷那么爱琢磨事儿的人都亲自上手数了好几遍,数字愣是不一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些石头狮子有啥猫腻,让人越数越糊涂?
今天咱就来把这事儿掰扯清楚,用大白话聊聊这背后的门道,保证你听完觉得有意思又有料。
先说这卢沟桥,搁在北京西南边,横跨永定河,建的时候是金代,差不多八百多年前的事儿了。
这桥不光结实耐用,还特别好看,两边栏杆上立着好多根白石头柱子,每根柱子顶上都蹲着一只大石狮子。
这些狮子可不是千篇一律,有的瞪眼咆哮,有的低头眯眼,个个活灵活现。
更绝的是,好多大狮子身上还带着小狮子,有的趴背上,有的窝肚子底下,小的跟个核桃似的,藏得那叫一个巧妙。
这桥从金代修起来,后头元明清各朝都动过手,修修补补加了新狮子,风格还不一样,粗的细的都有,攒一块儿就成了个大杂烩。
你说数狮子多简单的事儿啊,走过去挨个儿点点不就完了?
可真上手才知道,这活儿没那么容易。
先说数量,光大狮子就有两百八十多只,再加上那些小不点儿,零零散散得有好几百。
你得瞪大眼珠子盯着看,可有的小狮子藏得太深,站桥面上压根儿看不着,得蹲下身或者换个角度才能瞅见。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狮子雕得太细致了,有的大狮子背上两只小的,侧面一看还以为是一只,凑近了才发现藏着玄机。
这还不算完,几百年风吹雨打,好多狮子边角都磨平了,尤其是那些小家伙,模模糊糊的,压根儿分不清是狮子还是石头疙瘩。
再说修桥的事儿,这桥可不是一锤子买卖。
金代搭了个底子,后头每次修缮都可能动一动狮子。
有时候柱子坏了,换根新的,顺手再雕个狮子上去;有时候觉得不够热闹,就多刻几只小的点缀点缀。
朝代不同,匠人手艺也不一样,金代的狮子看着糙,元代的有点夸张,明清的又细腻得不行,还爱往上堆小狮子。
修来修去,狮子总数就变了样,谁也不知道哪只老哪只新,数的时候标准都对不上。
光线也来凑热闹。
早上一看,太阳斜着照,影子盖住一半小狮子;晚上再看,光线暗了,又漏数一堆。
站东边数,西边的看不清;站高了,低处的又漏了。
乾隆爷当年就吃了这亏,他骑马数了一遍,下来走着又数一遍,换着方向折腾好几回,每次数字都不一样,气得他直皱眉。
你说这狮子没长腿吧,可它就是能“藏”起来,让你怎么数都不踏实。
说到乾隆,这事儿还挺逗。
他那时候路过卢沟桥,看见这些狮子雕得漂亮,就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只。
手下人支支吾吾说不清,他一拍大腿,干脆自己上阵。
从桥头数到桥尾,又从尾数回头,数了好几趟,愣是没个数对得上。
他还挺较真,发现有的小狮子太隐蔽,得蹲下来看,有的风化得太厉害,压根儿看不出形状。
折腾半天,他也只能摇摇头,认了这个数不清的命。
到了现代,专家们也坐不住了,拿着工具上桥数了好几回。
六十年代说四百多只,七十年代又变成五百多只,现在官方定了个五百零一只。
可这数字定了,谜团也没散。
修桥的时候加了新狮子,风化又磨掉了一些,到底哪只算哪只不算,谁也说不准。
专家还研究出,这些狮子分好几块儿:柱子上的大狮子两百八十多只,大狮子身上的小狮子快两百只,再加上桥头桥尾几只特别的,加一块儿才凑出总数。
可你去现场一看,照样晕头转向,数着数着就乱了套。
这事儿为啥这么邪乎?
其实不光是狮子多、藏得深、磨得旧,还跟人眼和脑子有关系。
你数着数着容易串行,一不留神就多算一只或者少算一只。
加上桥两边都有狮子,来回跑得眼花缭乱,谁能保证不出错?
更别提那些小狮子,有的跟大狮子长得太像,分不清是单独的还是连在一块儿的。
专家用仪器扫了一遍又一遍,数字倒是定了,可老百姓还是觉得这事儿玄乎,乐意自己上手试试。
说到老百姓,这卢沟桥的狮子早就不光是石头了,它还成了个文化符号。
咱中国人有句歇后语,叫“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意思就是东西太多太杂,理不清头绪。
这话可不是瞎编的,真就是从这儿来的。
几百年来,大家伙儿都爱拿这狮子打趣,游客来了也忍不住数一数,图个乐呵。
哪怕知道官方说了五百零一只,亲手点点看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谁都想试试自己能不能破了这谜。
卢沟桥还不光是个数狮子的地方,它的历史也够厚重。
1937年那会儿,日本鬼子在这儿挑事儿,卢沟桥事变一打响,中国就全面抗战了。
这些石狮子站那儿,算是见证了民族的大事儿。
后来桥还修了好几回,六十年代拓宽过一回,加了些新狮子,八十年代又拆了那些新玩意儿,尽量还原老样子。
每次修都得小心翼翼,毕竟这桥是国宝级文物,1961年就上了国家保护名单。
现在桥不走车了,专门留给游客看,保护得那叫一个严实。
最近几年,专家还搞了个新花样,用高科技把每只狮子扫一遍,弄清楚哪只是哪个朝代的。
金代的粗犷,元代的怪样,明清的精致,连民国和新中国修的都有。
这么一弄,狮子来历清楚了,可数起来还是费劲。
风化的磨不动,藏的找不着,修的还老变样,科技再牛也没辙。
倒是这些数字化的东西,能把狮子模样留下来,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后人想看随时都能瞅一眼。
这狮子不光好看,还挺有讲究。
雕它们的匠人可不是随便凿两下,金代的透着股野劲,元代的有点怪味儿,明清的细腻得跟画似的。
小狮子趴在大狮子身上,有的大气,有的俏皮,愣是把石头整出了活气儿。
可也正因为太活了,才让人数得头晕。
你说它守护桥呢,它还真像那么回事,几百年站那儿一动不动,可你想数明白它,它就跟你玩捉迷藏。
说到文化,这桥可不简单。
古时候有个“卢沟晓月”的说法,月亮挂天上,桥影映水里,好看得很,文人墨客老爱写它。
现代人也喜欢这儿,老舍他们都提过这桥。
现在这地方还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算是正儿八经的文化招牌。
游客来这儿,不光数狮子,还爱拍照片,桥跟狮子一块儿入画,怎么看怎么有味儿。
其实这狮子数不清,也不光是难在哪儿的问题,它还带着点民族的味儿。
抗战那会儿,桥边的狮子看着咱中国人打鬼子,后来又看着桥一点点修好,跟咱民族的韧劲挺像的。
现在专家说五百零一只,民间还是爱说“数不清”,这俩说法都不矛盾。
一个是实打实的数,一个是心里的感觉,搁一块儿才全乎。
所以说,卢沟桥的石狮子为啥数不清?
一是多,二是藏得深,三是风化修缮老变样,四是人眼自个儿也容易乱。
乾隆爷数不明白,现代人拿仪器也费劲,可这不妨碍它牛气。
几百年站那儿,见证了历史,成了文化,再难数它也是宝贝。
官方数字是五百零一只,可你去数一数试试,保准还是晕乎乎的。
这不就是卢沟桥的魅力吗?
数不清,才有意思,才让人老想着它。
这些石狮子啊,站永定河边上,风吹雨打都不吭声,可它们的故事多着呢。
从金代到今天,朝代换了好几茬,仗也打过,修也修过,它就那么站着,守着桥,也守着咱中国的老底子。
你说它是石头吧,它比石头有灵性;你说它数不清吧,它又实实在在就在那儿。
甭管多少只,这谜团估计还得传下去,谁让它这么招人稀罕呢。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