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中国电商行业上演了一出魔幻现实主义的终章——拼多多、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多个电商平台集体宣布将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
始于2021年的“仅退款”,曾被誉为“用户体验的终极武器”,却在四年后轰然倒塌,成了商家口中的“断头台”。
故事要从拼多多的“屠龙刀”说起。
2021年,拼多多率先推出“仅退款”,口号是“用户体验至上”。消费者收货后无需退货即可退款,平台秒判秒赔。
这一刀砍向假货、劣质商品和虚假宣传,迅速收割流量,其他平台迅速跟进,一时间“仅退款”成为中国电商平台的标配功能。
但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四年间,“仅退款”沦为“羊毛党”的提款机。职业“羊毛党”批量下单,以“不喜欢”、“不值”为由白嫖商品;部分普通用户则滥用规则,甚至用完再退。
平台看似赢了流量,实则沦为“流量绞肉机”,吞噬了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间。
如今,“仅退款”全面取消,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电商行业“反内卷”的蓄力一击。
2024年7月,淘宝率先松绑规则,对评分4.8以上的优质商家减少干预;京东、快手跟进,赋予商家36小时自主裁决权;上个月,1688已经直接取消“仅退款”,改由平台补贴诚信用户。
2025年两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点名批评“仅退款”导致“商户货款两空”,监管铁拳落下,平台不得不集体转向。
新规的核心是权力重构:平台从“裁判员”退居“公证员”,商家重掌话语权。
消费者申请退款需先与商家协商,平台只提供信用评估和仲裁支持。淘宝上线“真实体验分”,拼多多将逾期未处理的退款申请改为“视情况判定”,抖音直接删除“仅退款”字眼。
规则调整后,评论区迅速分裂为两大阵营。商家欢呼:“终于不用为白嫖党买单!”消费者质疑:“假货横行时,谁来为我们兜底?”
这种对立,本质是电商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秩序重构”的必经之痛。
“仅退款”全面取消背后,是一场新的变革,其底层逻辑是“用算法对抗人性”。
淘宝推出AI工具识别虚假凭证,拼多多用大数据筛查异常账号,1688靠“AI+人工”双重审核。
技术成了新规则的“执法者”,试图在消费者权益和商家生存之间劈出一条生路。但这些举措能否奏效,仍取决于一个核心问题:当平台不再扮演“家长”,消费者与商家能否学会“成年人”的协商?
“仅退款”的四年,是电商行业的一场大型社会实验,它验证了消费者主权的威力,也暴露了规则滥用的代价。
如今,“仅退款”的全面取缔,标志着行业从“流量内卷”转向“生态竞合”——低价不再是唯一武器,服务、品质、信用将成为新的战场。
但历史的教训犹在耳边,当年仅退款是为了打假,现在取消是为了保商。若假货问题卷土重来,平台又该祭出什么新招?
或许,这场变革的真正意义在于:电商平台终于承认,自己无法靠“单方面讨好一方”赢得战争。唯有在商家生存与消费者权益之间找到动态平衡,才能走出零和博弈的泥潭。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