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仪式现场。
5月16日,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和他的时代》开展仪式、文创研学荟、南粤鉴真文物公益咨询鉴定、“博物馆里的广式生活方式”非国有博物馆联展等主题鲜明的各式活动齐聚韶关市博物馆同步亮相,生动诠释“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内涵。
省内各大博物馆齐聚韶博,博物馆集市人头攒动。
作为主会场活动重磅展览的《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和他的时代》,开展首日,展厅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展览分为盛唐气象、山河万里、大唐荣耀、唐诗新风四个部分,分别从社会生活、科举入仕、唐代交通、海陆贸易、政治外交、诗歌文学等多个方面展示大唐开元年间的盛世景象以及“岭南第一人”张九龄在其中的历史功绩和深远影响。陶瓷、碑刻、玉饰、拓片等不同类型的百余件唐代珍贵文物从广东省博物馆、深圳望野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等地汇聚韶关,其中,张九龄及其家族墓葬出土的滑石碟、青釉碗、玉饰等器物以及清代仿宋张九龄告身帖石刻均为首次“回乡”在韶关展出。现场观众对文物精品深感兴趣,赞叹声与快门声此起彼伏,掀起一场探秘大唐盛世的热潮。
《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和他的时代》展板和张九龄塑像。
看!这是张九龄的“名片”
张九龄(公元678—740年),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更是历史上首位岭南籍宰相。他以“文场元帅”之姿从南岭走出,以“曲江风度”之名镌刻青史,既是开元盛世的铸造者,亦是其由盛转衰的见证者。此次展览以张九龄为经纬,串联起盛唐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图景,通过上百件文物,展现这位岭南先贤的传奇人生与时代风貌。
张九龄墓出土的“青釉碗”。
张九皋墓出土的“滑石碗”。
张九龄墓出土的“铜镜碎片”和张九皋墓出土的“玉饰”。
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张九龄墓与张九皋墓出土的珍贵文物。1960年,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张九龄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随葬器物33件,包括青釉碗、青铜镜碎片、玉饰、滑石碟等。1961年10月,在韶关市博物馆全力支持下,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张九龄墓附近的相传为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墓进行发掘。这些文物虽历经盗扰,却仍为今人揭开唐代社会生活的一角。例如,张九龄墓出土的青釉碗,是唐代饮食文化的重要见证;张九龄皋墓出土的玉饰则折射出唐代官员服饰制度的严谨与华美。
清代仿宋张九龄告身帖石刻。
尤为珍贵的是清代仿宋张九龄告身帖石刻的亮相。中国古代的告身,是政府任官授职的公文凭证。这块“告身石”全45字,后在石刻边傍发现有小楷“淳三”两字。 “这相当于张九龄的‘名片’,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韶关市博物馆馆长介绍道 , “张九龄墓出土文物首次集中回乡,不仅是对这位岭南先贤的致敬,更是韶关文化根脉的寻回之旅。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文物,让家乡人民触摸到盛唐的温度。”
叹!盛世贤相文治武功铸就“九龄风度”
展览以“盛唐气象”“河山万里”“大唐荣耀”“唐诗新风”四大板块,全景式还原张九龄所处的时代。作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张九龄的政治生涯与盛唐国运紧密相连。他力主开凿大庾岭新路,连通珠江与长江水系,使岭南与中原的商贸、文化往来空前繁荣;他起草的《敕渤海王大武艺书》《敕日本国王书》等外交文书,彰显唐王朝“协和万邦”的气度;他直言敢谏,力主诛杀安禄山,却因玄宗偏信谗言遭贬,其政治远见在安史之乱后更令后人扼腕。
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里面,宰相很多,但是在政治与文化上的造诣都达到一定高度的,却屈指可数。张九龄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以致于让唐玄宗在选拔官吏时都提出“风度得如九龄否”的要求。千载以来,凡论九龄者,必美其“风度”。“九龄风度”不仅体现在政治作为中,更浸润于其诗文与人格。展览精选《曲江集》诗作,如《感遇十二首》以兰桂、孤鸿、丹橘自喻,抒发高洁志趣;《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绝唱,至今仍是游子思乡的情感寄托。张九龄的诗风清雅淡远,上承陈子昂,下启李白、杜甫,为盛唐诗歌注入新风。
颂!张九龄和他的“朋友圈”
展览通过随葬器物与文献记载,生动还原唐代百姓的衣食住行。张九龄墓出土的陶盘、滑石碟,印证了唐代饮食器具“系统配套、金银盛行、陶瓷精致”的特点;壁画中侍女蟠桃图、青龙图,以及玉饰、铜镜等文物,则折射出唐代服饰制度的等级森严与审美风尚。策展团队特别设置“唐代科举制与入仕”单元,通过《唐六典》记载、科举文物及“宰相粉”传说(相传张九龄夜读时,其母特制米粉供其充饥),展现寒门学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奋斗历程。
张九龄与王维、孟浩然、贺知章等文坛巨擘的诗文唱和,则勾勒出盛唐文人“以诗会友”的雅集盛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我们语文书上的诗。”与父母一同来观展的小学二年级学生吴同学兴奋地指着墙上的诗句,“想不到贺知章在张九龄的‘朋友圈’里,感觉诗人就在我们身边一样。”
以古鉴今: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张九龄的一生,是中华文明“士人精神”的巅峰写照。“九龄风度”不仅是历史追慕的对象,更对当代具有深刻启示。
开展当天,韶关市博物馆为丰富《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和他的时代》展览的互动体验,创新推出“九龄风度+”沉浸式体验矩阵,四大玩法同步开启引爆现场人气。市民们穿梭在古今交织的场景中:或与华美汉服打卡留影,或品“韶关茶”对话茶道,或跟着NPC线索收集限定徽章,或留下专属墨宝。韶博广场上各文创摊位前人头攒动,其中“驿路飞鸿”体验区人气最盛,等候队伍排起长龙,市民争相在明信片书写盛唐风雅与韶城记忆,在这场“虚实交织”的场景中解码岭南文脉,展览热度与参与热情的双向奔赴,在此处得到生动诠释。
据了解,该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5月30日。千年一瞬,盛唐风华在此重现。走进展厅,与张九龄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感受那个属于“九龄风度”的黄金时代,定不虚此行。
文/图:南方+记者 唐音
【作者】 唐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05-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