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中以歌抗日,讲台前执鞭育人:张柔武的106年活出三代人精彩

她执教三十载桃李芬芳,古稀之年创建致公党地方组织,百岁高龄仍设立慈善基金,张柔武用一生,将祖父张謇的箴言刻进了时代里。

11月7日南通市政协证实,106岁的张柔武于11月6日凌晨3时12分因病去世,她是清末状元张謇的亲孙女,也是南通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大半个世纪。

张柔武1919年出生时,祖父张謇已经是南通实业界的领军人物,1902年张謇创办的民立通州师范学校开创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先河,按照家族的设想,孙女应该继承这份教育事业。

但张柔武从小就对音乐着迷,她常常趴在留声机前听唱片,听到动情处会跟着哼唱,家人发现她在音乐上的天赋后,父亲最终同意让她学习音乐,1935年16岁的张柔武考入杭州国立音专。

两年后她转入上海国立音专继续深造,那时的上海国立音专云集了中国最优秀的音乐人才,张柔武在这里系统学习声乐和钢琴,然而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

炮火声中,学校被迫停课,张柔武随家人辗转避难,音乐梦想被战争打断,战乱期间,张家在南通的部分产业被日军侵占或破坏,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没有躲在家中,而是加入了“上海市职业妇女俱乐部”。

她和其他女性一起组织演唱会,用歌声表达对侵略者的控诉,那些年她唱过很多抗战歌曲,声音穿透了战火纷飞的岁月。

1949年后张柔武不想在家闲居,经人推荐,她来到南通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为了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她特意从家中搬来一架钢琴,这架钢琴后来成了音乐教室里最珍贵的教具。

她的学生陈必信后来回忆,张老师上课时总是穿着朴素的衣服,看不出是名门之后。她会弹钢琴给学生做示范,嗓音清脆悦耳,讲到兴奋处,她会站起来做夸张的手势,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张柔武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她不照本宣科,而是把乐理知识编成顺口溜,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她还自己编写了几本音乐教材,在当地音乐教育界小有名气。

学生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她会在课堂上讲自己年轻时在上海求学的经历,讲那些音乐大师的趣事,有学生五音不全,她也不会批评,反而耐心地一遍遍示范。

在南通师范执教的几十年里,张柔武培养了大批音乐教师,这些学生后来分散到南通各地的学校,把她传授的音乐教育方法带到了更多课堂,1988年近70岁的她被评为“高级讲师”。

到了1980年代,张柔武的社会身份开始发生变化,她出任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参与地方政治协商工作,同时她还参与创建了中国致公党南通组织,后来担任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

作为江苏省台属联谊会副会长,张柔武多次参与组织苏台两地的交流活动,她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为两岸民间交往搭建桥梁,那些年她经常出席各种座谈会和联谊活动,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

退休后的张柔武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她记得祖父张謇生前常说“为大众利益事,以强毅之力行”,这句话成了她晚年行事的准则,她开始向南通市慈善总会捐款,数额从几千到几万不等。

2021年春节前,102岁的张柔武做了一个决定,她拿出积蓄设立“张柔武爱心基金”,专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这个消息传出后,带动了不少南通本地人参与慈善捐款。

当年她被评为南通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颁奖现场,坐在轮椅上的张柔武露出了笑容,工作人员说,老人当时说自己年纪大了,能为社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少,希望这笔钱能帮到真正需要的人。

南通大学教授徐应佩曾这样评价张柔武:她的人生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世家千金到教育工作者,再到社会活动家,这三个身份的转换,记录了一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从1919年到2024年,张柔武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她的生命轨迹与中国近现代史紧密交织,作为张謇的后人,她没有简单地重复祖父的道路,而是在音乐和教育领域开辟了自己的天地。

在南通这座城市,很多人都听说过张柔武的名字,她既是张謇家族的一员,也是这座城市教育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那架从家中搬到学校的钢琴,那些被她培养的音乐教师,那笔用于资助学生的爱心基金,都是她留下的痕迹。

11月10日上午张柔武的遗体送别仪式将在南通市殡仪馆举行,这位跨越了三个世纪的老人,终于走完了她106年的人生旅程,她的离世,让很多南通人感到惋惜。

在她生前最后几年,南通当地媒体曾多次采访她,她坐在阳光照进的房间里,讲述自己年轻时的往事,她说自己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培养了那么多学生,看着他们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她的学生、同事、受助者,很多人都记得这位老人,她的故事不仅关于一个家族,也关于一个时代的教育者如何在动荡岁月中坚守职责,如何在晚年用余力回馈社会。

从上海音专的学生到南通师范的教师,从音乐课堂到慈善事业,张柔武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了这漫长的一生,她的人生选择或许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足够真实而有温度。

消息传出后,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缅怀,大家纷纷在新闻下方留言,表达对这位世纪老人的敬意与追思。

“一路走好,张老先生!106岁,这是真正的福寿全归,见证了国家的百年变迁。”

“名媛、名师、名流,这个概括太精准了,出身名门却没有大小姐的架子,扎根教育三十年,这才是真正的名门风范。”

“看到她把家里钢琴带到学校教书,真的很感动。那时候的一架钢琴多珍贵啊,她是真心想为学生们做点事。”

“一家三代都在为社会做贡献。爷爷张謇是实业救国,孙女是教育慈善两不误,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在民族危难的时候用歌声抗日,在新中国建设时投身教育,晚年还在做慈善。她的一生就是一部爱国史诗。”

“我们南通的骄傲!张謇家族的家风真好,脚踏实地做实事,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106岁,她的一生就是一部活历史。经历过战乱,也见证了新中国的繁荣,她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张柔武先生从音乐学子到师范名师的转变,对我们今天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有什么启发?

官方信源:南通市人民政府官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战乱   台前   三代人   精彩   南通   音乐   南通市   慈善   学生   致公党   钢琴   教师   祖父   上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