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聂曦这个人,在历史的长河里,他算不上家喻户晓的那种大人物,但他的故事搁在谁听来,都得说一句,这人真硬气。1917年出生在福建闽清的一个普通农家,本名聂能辉,从小就跟着家里干农活,长大后赶上乱世,干脆投身军旅,一步步爬到国民党上校的位置。
表面上看,他是防务部史政局总务组组长,东边军政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科长,还给吴石中将当下手,这些职务让他天天接触机密文件,处理军中琐事。他其实是中共的隐蔽情报员,从抗日时候就开始干这活儿,利用职务便利,把国民党内部的战略情报一点点传出去。
1949年夏天,福州眼看要解放,他和吴石一起打包了298箱军事档案,装车运到码头,船一开就去了台湾地区。那时候的局势,国民党败局已定,很多人仓皇撤退,他却稳稳当当跟着走,行李里夹带的东西,可不是随便什么。
聂曦的从军路,说白了就是那年代无数年轻人走过的老路,但他的选择不一样。1937年,他加入国民党军队,先从排长干起,抗日战场上转战河南、武汉等地,升到连长。
1940年,他秘密入党,去延安学习过一阵子,回来继续在国民党军里混。抗日胜利后,1946年他调到防务部情报处,上校衔稳稳拿下。说实话,那时候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他夹在中间,处理文书时眼睛得尖着,耳朵得听着风向。
1948年,他开始给吴石当副官,两人从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警备司令的岗位上,一起北上台湾地区。吴石是国民党的高层,聂曦跟着他,等于进了情报的核心圈。福州解放前夜,他亲自监督打包那些档案,每箱用帆布裹得严严实实,绳子勒出深痕,确保一箱不落。
这批东西运到台湾地区后,他没闲着,继续整理文件,暗中抄录部署计划,用隐形墨水写,塞进靴筒带走。这样的日子,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却像走钢丝,一不小心就掉下去。
其实,聂曦的潜伏工作,从抗日时期就打下基础。那时候国民党军队里,情报员得像空气一样存在,他负责收集敌方布防图,夜里抄录,墨迹在月光下晕开。延安学习回来后,他更熟练了,笔记密密麻麻,讨论时总在窑洞里低声交流。
国民党内部,他处理宴会事务时,端着酒杯穿梭宾客,耳朵捕捉低语,目光扫过桌下纸条。1949年11月27日,华东局派朱枫从香港去台湾地区接头吴石,聂曦接下联络和掩护的任务。
朱枫化装成普通旅客,他用旧报纸当暗号,在码头低声确认口令,把她领上小船。到了台湾地区,他安排她在茶馆落脚,自己化身街头小贩,四处打探。情报传递那叫一个细致,文件拆成小块,藏在烟盒或书脊,按时间节点交给不同信使。
公园长椅、后巷墙根,都是交接点,他事先踩点,观察路人脚步异常才行动。备用点设在杂货铺货架后或寺庙香炉旁,一条线出问题,其他线路马上切换。每天清晨,他从窗前站定,数清对街行人数目,才出门。这种谨慎,不是多余,而是保命的规矩。
聂曦的贡献,说起来不小。他把国民党核心机密的军事部署,一件件通过秘密交通线,转交给大陆。白色恐怖下,台湾地区国民党防务部情报系统严密,他像把尖刀,插进敌人心脏。朱枫的任务是传递绝密情报,他充当信使,大量文件通过朱谌之转手。
1950年1月29日,蔡孝乾在台北看电影时被盘查,先是辩解,后心态失衡,很快就招了身份。特务据此连锁抓捕,消息传到聂曦这儿,他没慌,先通知吴石和陈宝仓,设法让朱枫撤离。
朱枫当时藏在郊外农舍,他派人送假护照和路线图,她背起包裹沿山路走。吴石脸色铁青,合上书本披衣,陈宝仓卸下肩章翻墙出。聂曦自己也没逃,用最快方式传递消息,叮嘱先走要紧。
可特务顺藤摸瓜,很快把他拘押。2月上旬,路口被截,两名便衣扑上,按住胳膊铐上手铐,拖进黑色轿车。车内蒙眼,黑布勒紧,颠簸到地下审讯室。铁门关上,潮湿墙壁滴水,从那天起审讯就开始了。
抓捕后,国民党特务机关紧急行动,封锁路口,搜查住所,床下暗格被撬开,木板碎裂。聂曦被转来转去,审讯地点从地下室到郊外仓库,手段层出不穷。
王碧奎也被捕,家中翻箱倒柜,抽屉木屑飞散。3月1日,吴石被捕,公署大门铁锁加固。聂曦在牢房铁窗前,按栏望外,目光投向铁丝网。
审讯者轮班,灯光刺眼,泼冷水醒神,水桶倾倒溅起。特务砸桌怒吼,椅子翻倒,聂曦的沉默,让他们气急败坏,频繁换地点,从市区到山中木屋,车轮碾碎石颠簸。
这审讯拉锯了几个月,国民党特务机关妄想撬开口供,调换手段想破网。聂曦守口如瓶,不是拖延,而是真没松口。5月,防务部高等军法合议庭签发死刑判决,他被押回牢房,铁链拖地脚步回荡走廊。整个过程,暴露了国民党情报系统的漏洞,但也暴露了他们的残酷。
蔡孝乾为自保,交出多名同志线索,导致连锁反应。台湾地区地下组织重创,多条线路中断,同志们转入单线联系。聂曦的坚持,保住了不少情报网的残余,避免更大损失。
说实话,这种隐蔽战线的工作,远比前线打仗苦,风险更高,一招错就全盘输。他从抓捕到判决,没留下一丝可供破网的口供。
1950年6月10日清晨,台北马场町刑场,聂曦被押赴刑场。行刑官登台,判决书纸张抖动,声音平板宣读。七枪过后,士兵围上靴子踩近,查看时双眼圆睁,那天风大,有人说是不甘,有人说风硬不肯闭眼。行刑的脸都白了,没人敢过去看。
同日,吴石、朱枫、陈宝仓也遇难,四人遗体草草掩埋,马场町外土丘低矮野草覆盖。国民党当局封锁消息,报上简短讣告字迹模糊。台湾地区地下组织如惊鸟散,联络点废弃,信使销毁暗号本纸页卷曲成灰。6月下旬,抓捕余波持续,同志们藏身渔村船舱海水拍舷,讨论重组路径。
聂曦牺牲后,国民党防务部继续白色恐怖,抓捕行动没停,但组织迅速反应,避免类似连锁。幸存者陆续撤出,渡轮雾中启航引擎低鸣避哨船。1950年代中,台湾地区当局松动,家属探视墓地铁栅外花束放置风吹落瓣。1960年,他的简传出现在内部刊物,纸张泛黄读者手指摩挲页边。
1970年代,大陆党史研究深入,访谈录音机转动老人声音颤抖述说。1980年代,事迹逐步公开,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奠基,石碑矗立刻刀凿岩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广场绿树环绕晨光洒落碑面反射金属光泽。1990年,福建闽清建纪念馆,展柜档案展开玻璃反射灯光。
2000年,纪录片《隐蔽战线》播出,镜头扫老照片黑白影像中聂曦身影模糊。2010年,台湾情报四烈士故事重提,书籍发行封面墨迹如枪痕。2020年,相关报道增多,强调他在国民党内部的潜伏作用。
2025年6月10日,75周年纪念在广场举行,旗帜迎风参与者列队默哀脚步整齐。聂曦的奉献,融入历史长河,激励后辈。隐蔽战线新人接棒,键盘敲击情报流动。
他的名字虽少为人知,足迹永存档案,石碑下花朵绽放雨水洗涤尘埃。吴石、朱枫、陈宝仓已被追认为烈士,聂曦却至今未正式追封,这事儿说来有点遗憾。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