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把抢劫当成贸易,海盗逻辑是根深蒂固!

“荷兰把抢劫当成贸易,海盗逻辑根深蒂固”的观点,似乎一针见血的触及了荷兰从建国到现代商业行为中一些备受争议的历史和现实。无论从现代角度还是从历史思维,荷兰把抢来的东西当成筹码,明明就是海盗的基因在作祟。

16-17世纪的荷兰正处于建国与扩张阶段,也因此成为反抗西班牙的"海上乞丐"、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通过官方背书的劫掠(私掠)积累财富;特许公司拥有组建军队、发动战争和建立殖民地的权力,利润至上,暴力是常规手段。例如,1602年抢掠葡萄牙商船"圣卡塔琳娜号"、1628年劫获西班牙运银舰队。

现代商业争议:2025年10月出现扣押安世半导体事件,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被指对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进行系统性抢夺。此举被批评为破坏国际商业规则,并已引发欧洲车企的强烈反对和索赔要求。

⚔️ 历史溯源:海盗行为与国家利益的交织

荷兰的早期历史确实与海洋劫掠紧密相连,但这并非简单的海盗行为,而是一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与国家独立和资本原始积累深度绑定的策略。

"海上乞丐"与建国基石:16世纪,荷兰为反抗西班牙统治,反抗领袖正式授予"海上乞丐"劫掠许可证,袭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运输船。这一行为从单纯的劫掠,转变成为荷兰独立战争提供资金和支持的"爱国行为"。

特许公司制度化的暴力扩张:成立于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并非一家纯粹的商业公司。它被荷兰议会授予了组建军队、发动战争、建立殖民地等国家权力。这使得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扩张,常常伴随着军事掠夺,例如1602年抢掠葡萄牙商船"圣卡塔琳娜号"。这种由国家背书、公司将劫掠利润股份化的模式,成为荷兰全球扩张的核心引擎。

现代争议:安世半导体事件

2025年10月,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中国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采取行动,被广泛批评为现代商业版的"掠夺行为"。

被质疑的借口:安世半导体在被收购后业绩表现强劲,营收和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这使得荷兰政府的"国家安全"理由显得颇为牵强,被指是对其优质资产的觊觎和强行抢夺。

引发的连锁反应:安世半导体是汽车芯片的关键供应商。荷兰此举直接危及了德国大众、奔驰、宝马等欧洲汽车巨头的供应链稳定,导致欧洲车企协会向欧盟提出申诉,要求荷兰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这一事件对荷兰长期营造的可靠商业环境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上头条 聊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历史   荷兰   根深蒂固   海盗   逻辑   贸易   半导体   西班牙   葡萄牙   欧洲   商业   东印度公司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