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桂魄幽香漫过雕花的窗棂,当长街的灯笼次第点亮温暖的昏黄。
中秋,这岁序中最温柔的诗篇,正轻轻叩响门扉。
它不似春节的喧腾,也不同端午的酣畅,只以一轮澄澈孤悬的明月为柬,邀我们共赴一场横越千年的约定,关乎团圆,也关乎思念。
中秋的月,是镌刻在东方血脉里的抒情诗。
古人称之为“琼轮”“素魄”,李白曾对月轻叹静夜之思,东坡亦把酒问天,寄愿于千里婵娟。
千百年来,不论我们漂泊何地,只要抬头,望见那圆润的光华,内心的柔软便悄然着陆。
如今的我们,或许不再执卷吟哦,却总愿在日暮时移桌阳台,或披星驱车还乡,只为与所爱之人围坐,静观月轮自天际从容攀升,由一抹淡淡的鹅黄,渐次化作清澈如水的银亮,任那清辉流淌在餐桌的香气里、眉眼的笑痕中,也沉入心底最安宁的角落。
除了仰望,中秋的仪式感更藏匿于种种细腻的温柔里。
家家案头总有一碟圆圆的月饼,莲蓉甜糯,五仁丰腴,奶黄熔岩般涌动,滋味各异,却都共同包裹着“圆满”的隐喻——分食之间,甜的不只是舌尖,更是彼此分享的温度。
有些故里仍存着“拜兔儿爷”的古意,那泥塑的神灵披甲执旗,是童稚心中皎洁的守护者;或是月下猜谜,灯影绰约,纸条轻摇,一家老小笑语推敲,让月光与欢声谱成秋夜最动人的小调。
而中秋的深意,又何尝止于相聚的形迹。
有人在他乡的楼宇中点亮屏幕,以一枚月饼与家人云端相聚;有人值守于平凡的岗位,将牵挂托付给同一片月光;也有人携眷远游,于异乡的山水间,共赏这一轮亘古的明镜,为团圆写下崭新的注脚。无论以何种姿态度过,中秋都在低语:月终有圆时,山海皆可平。
我们所念之人,即便未能并肩,也与我们共享着这同一片清辉——这联结,如月光般,无声却从未断绝。
今夕,何不暂搁俗务,熄去荧荧之光,与家人闲话一盏茶的时光,或独自临窗,与明月默然相对。
让那流淌的银辉抚平岁月的褶皱,让团圆的暖意浸润所有奔波的风尘。
愿每一个你,都能在这无边的月华之下,得享心安,永葆喜乐——月光照临之处,便是心灵的原乡;双脚走过的日子,皆成生命的风景。
#茶生活##中秋庆团圆##月圆话中秋#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