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特朗普的“急刹车”,说实话,还是有点意思。就在全世界都以为中美新一轮的关税大战又要开打,准备捂紧钱包过冬的时候,老特跟普京在阿拉斯加聊了几个小时,出来后画风突变,对着镜头说:算了,中国买俄罗斯石油这事儿,我们暂时不报复了。
要知道,就在半个月前,美国那可是杀气腾腾,把印度给“祭旗”了。就因为新德里多买了几船俄罗斯的石油,华盛顿二话不说,直接宣布要把从印度进口商品的关税顶到50%。这架势,就是典型的“杀鸡儆猴”,那只“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我们。
当时的风声紧到什么程度?美国那边天天有人放话,说要是中国不收手,就不是50%了,可能是“次级关税”大礼包,直接翻倍。
可结果呢?一场“特普会”,雷声大雨点小,最后变成了“虚晃一枪”。特朗普甚至还自己找台阶,说“可能两三周后我得再考虑考虑,但现在,这事儿翻篇了。”
很多人说特朗普这人疯疯癫癲,不按常理出牌。但在我看来,这背后门道深着呢。他不是疯,是精,这次的退让,恰恰是他“交易的艺术”玩脱了,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结果。这事儿得从三个层面扒开来看,你才能看明白其中的道道。
第一层:普京的“掀桌子”,特朗普的“小算盘”打烂了
咱们得先明白,特朗普跑去阿拉斯加见普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核心目的,还是乌克兰。他想让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可手上又没什么好牌。于是,他就想了个“围魏救赵”的招,把中国拉了进来。
他的算盘是这么打的:把“惩罚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当成一张牌,在谈判桌上甩给普京。意思很明白:“你看,你的大客户在我手里攥着呢,你今天要是不在乌克兰问题上给我个面子,我回去就捏死他,让你俄罗斯的经济雪上加霜。”
这招,听起来挺唬人。毕竟,现在谁都知道,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国、印度这些亚洲大买家,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生命线。没了这些客户,俄罗斯的财政就得崩掉大半。特朗普觉得,自己这是抓住了普京的七寸。
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普京压根不吃这一套。
你能想象那个场景吗?特朗普可能刚把这个“筹码”试探性地抛出来,普京的脸估计当场就拉下来了。根据后面各方透露出的信息,普京的反应极其强硬,几乎是明着告诉特朗普:“中国、印度、土耳其,这些都是我的客户,更是我的朋友。你动他们,就是动我。俄罗斯的石油卖给谁,轮不到你美国来指手画脚。你要是敢动我的买家,那我们之间就没什么好谈的了,以后也别想再玩了。”
这话的分量,太重了。这相当于直接告诉特朗普,你要么,咱们就谈点别的;要么,就别谈了,一拍两散。这已经不是讨价还价了,这是在划定红线,是一种“掀桌子”的姿态。
特朗普一下子就懵了。他本来是想拿这个当筹码做交易的,结果人家根本不认你这个筹码,还反过来将了他一军。为了整个美俄峰会能有个“祥和”的表面结果,他能怎么办?只能自己把这张牌收回来,灰溜溜地踩下刹车。所以你看,他不是主动放弃,而是被人把牌给打烂了,不得不放弃。这第一层,是他在外交的正面战场上,被普京结结实实地怼了回去。
第二层:中国的“硬骨头”,特朗普啃过一次,不想再啃第二次
普京的强硬,是外部压力。但让特朗普最终做出让步的,还有来自我们中国自身的压力。他心里有本账,算得清楚得很。
咱们把镜头拉回到印度。美国对印度加征50%的关税,莫迪政府什么反应?除了几句不痛不痒的外交辞令,几乎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印度国内虽然也有声音,但根本没形成统一的反制力量,还在想着怎么委曲求全,让美国“高抬贵手”。
但中国是印度吗?完全不是。
特朗普忘不了他在第一个任期时发动的贸易战。2018年那会儿,他也是这么想的,觉得美国大棒一挥,中国就得服软。结果呢?美国前脚加关税,我们后脚就精准反制。你打我的高科技,我就打你的大豆、汽车,专门挑能让你感到痛的地方下手。那场贸易战打了几年,最后结果怎么样?美国的贸易逆差没解决,反倒是自家的农民和企业叫苦连天。
历史的教训就在眼前。今年4月份,特朗普政府刚上台不久,不是又试探着搞了一轮关税战吗?结果我们还是那句话:“要谈,大门敞开;要打,奉陪到底。” 几轮交锋下来,他没占到任何便宜。
所以,这次在动中国之前,特朗普心里能不掂量掂量吗?
他非常清楚,如果他真的因为俄罗斯石油的问题对中国开火,等来的绝不是像印度那样的忍气吞声,而将是一场规模更大、力度更强的对等报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话说得平淡,但字字千钧:“中方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我们将继续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潜台词就是:你敢动手试试?
在俄罗斯这边已经碰了一鼻子灰,再去招惹一个更硬的中国,同时跟两个核大国开辟经济战线,特朗普还没那么傻。他是一个商人,做任何事都要计算成本和收益。跟中国打一场新的贸易战,成本太高,收益几乎为零,甚至为负。这第二层,是中国自身的实力和不屈的意志,构筑了一道让特朗普不敢轻易逾越的防火墙。
第三层:美国“自家后院”的火,已经快烧到眉毛了
外交和军事上的考量,是面子上的事。真正让特朗普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美国自家经济那个烂摊子。这才是里子,是最根本的驱动力。
你看看现在美国的经济数据,就两个词:高通胀、高逆差。
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这两年玩了命地加息,搞得市场风声鹤唳。但效果呢?老百姓去超市买个牛奶面包,价格还是比以前贵了一大截。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蹭蹭往上涨,民怨不小。
特朗普心里跟明镜似的,这时候如果再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会发生什么?结果只有一个: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进一步飙升,最终买单的,还是美国的老百姓。这无异于给本来就高烧不退的通胀,再狠狠浇上一桶热油。到时候,美国国内的通胀恐怕会彻底失控。选民们可不管你什么国际战略,他们只关心自己的账单。
再说了,美国的很多企业,也实在经不起折腾了。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中美贸易就是中国卖衣服鞋子,美国卖飞机芯片。其实早就不是了,现在两国的产业链嵌合得非常深。
举个例子,美国本土的一些炼油企业,就需要从中国进口特定的化工原料。还有很多制造业,好不容易在上一轮贸易战的炮火中调整好了自己的供应链,刚喘口气,你现在又要来一轮?那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吗?这些企业的背后,可都是实打实的就业和选票。
美国零售商协会早就喊过话:美国市场根本离不开中国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它们是稳定物价的“压舱石”。特朗普要是真的一意孤行,第一个冲击波就会砸在美国的零售业和制造业身上,引发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波及全球产业链。
所以你看,特朗普这次的“松口”,本质上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妥协。这不是什么“善意”的释放,而是面对普京的强硬、中国的坚韧和国内经济的困境,他做出的唯一理性的选择。
说到底,这个世界已经变了。特朗普想用一张牌同时敲打两个对手,结果发现,这两个对手不仅骨头硬,而且背后还连着自己家的“命门”。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