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历史
振兴中华
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
洞窝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街道群丰村,处龙溪河流域,为引水式电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水电站,首次采用交流升压交流输电。
洞窝水电站建成于1925年,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水电站,至今已连续发电100年。
税西恒(1889年—1980年)又名税绍圣,四川泸州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公费考入柏林大学学习,民国十四年(1925年)建成济和水电站。先后任四川兵工厂总工程师、重大工业学校校长、蜀都中学校长、重华学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著有诗集《积极草诗》等。
1921年,税西恒从德国柏林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并获得工程师称号。回到家乡后,税西恒决心要自己建水电站,他详细考察了泸州龙溪河这条长江上游左岸的一条支流,全长70多千米,水利资源丰富,尤其是洞窝瀑布落差达40多米,税西恒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决定在这里建水电站,将电能输送到泸州城里,以改变世代用油灯照明的落后状况。
税西恒邀约一帮名士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私人入股的方式募集资金,并向德商订购发电设备。但后来许多答应了交纳股金的人不想认股了,他们不相信水能变成电,电可以点灯。而德国方面又催款提货,否则合同取消。
税西恒急得两眼冒火,修建电站的梦想决不能这样半途而废。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变卖了部分田产,带头交纳了2500元股金,并当众表示,建设电站期间,他不拿一分钱的工资,只吃极低的伙食。
他的行动感动了大家,纷纷出钱,公司很快就筹集了12万元,渡过了难关,经过几年时间的艰难努力,民国十四年(1925年)2月,电站终于建成,取名济和水力发电厂,向泸州城送电。
它是继云南石龙坝水电站之后的我国第二座水电站;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座水电站。
该水电站从1939年转为兵工能源基地后,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重大历史时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战略作用。该电站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1939年9月,日本飞机轰炸泸州,供电线路部分被毁,用户大减,济和水电公司无力恢复市街线路,遂将电厂卖给23兵工厂(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前身),正式更名洞窝水电站。
兵工厂的接手,意味着水电站从民用变为军用,开始为抗战时期及以后的军工生产提供能源供应。
随后,23兵工厂相继扩建机组,于1942年改建进水闸,引进美国通用公司水轮发电机组。据了解,同类产品中,目前还在工作的全世界仅此两台。
洞窝水电站为引水式电站。站址处龙溪河,流域面积518平方千米。站址处地基为侏罗系沙溪庙红石英砂岩,扩建后电站枢纽包括拦河坝、取水口、引水渠、压力前池、进水室,压力钢管、主副厂房等。
此外,依托洞窝水电站建设的景区内有洞窝瀑布、洞宾崖、索桥等景观;建有洞宫大酒店、洞天福地等配套设施。
2024年12月,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的“共和国印记——工业之光耀中华”主题活动评选结果揭晓,确定了100项“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77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其中,龙马潭区“洞窝水电站:兵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入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为泸州市唯一入选案例。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