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上半年GDP差距断崖,美国15万亿,日本2.11万亿,中国呢

文|北什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一场由美国关税大棒引发的全球经济“压力测试”,在上半年落下了帷幕,2025年上半年全球GDP榜单尘埃落定,结果却让无数人眼镜大跌,美国虽坐拥15万亿巨额GDP内里却虚弱不堪,增长势头被自己亲手掐断。

更惨的是昔日盟友日本遭遇“误伤”,GDP断崖式暴跌痛失世界第三宝座,然而在一片动荡中,中国的经济数据却如一道闪电,重新定义了全球经济格局,那么中国的GDP到底是多少呢?

美国

表面看美国依然是那个巨无霸,上半年15万亿美元的GDP总量,稳坐世界头把交椅,但掀开这层光鲜的外皮内里的虚弱藏都藏不住。

2%的同比增长率,创下了自2023年以来的最低记录,增长的势头明显被什么东西给拽住了,这出戏的高潮发生在一季度,当时美国经济环比直接下滑,这是三年来头一次出现负增长。

关税这记回旋镖的第一站就是美国本土,而且打得又准又狠,它带来的不是保护,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内循环紊乱。

白宫的算盘是,通过加征关税把海外的工厂逼回来,把就业岗位抢回来,可企业们不傻,他们看到的不是回归的机遇,而是成本飙升的危机。

为了规避未来可能扩大的关税范围,大家做出了同一个选择:抢在政策落地前疯狂囤货。

于是今年一季度,美国的港口堆满了从世界各地运来的货物,进口数据激增了近四成。

这种恐慌性的提前采购直接导致了巨大的贸易逆差,也成了把一季度GDP增速直接砸成负数的罪魁祸首,可以说是市场对政策的悲观预期,提前预演了经济的衰退。

麻烦从来都是结伴而来,关税推高了商品成本,而另一边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还在持续加息。

这两股力量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场对普通民众和企业的“双重挤压”,房贷车贷的压力与日俱增,国民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人们兜里没钱心里没底,自然就不敢消费了,个人消费的环比折年率,几乎被腰斩,从4%骤降至1.8%。

消费这驾马车一旦熄火整个经济的内生动力也就跟着瘫了,街边的小企业悄无声息地倒闭,大企业则用裁员来过冬,一家工厂就解雇了八千多人。

至于白宫心心念念的“工厂回家”计划,更像是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美国国内高昂的人工成本不完善的配套设施都让企业望而却步,响应者寥寥无几,制造业振兴的宏大叙事最终沦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日本

如果说对美国是“反噬”,那对日本就是纯粹的“误伤”,这记冲击波精准地打在了日本经济最脆弱的软肋上,让这个本就步履蹒跚的经济体摔得更惨。

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一种“低增长常态化”的状态,像个年迈的病人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它的命脉几乎完全系在汽车产业上,不幸的是美国这次15%的高额关税恰恰就砸向了日本的汽车。

这一下几乎等于切断了日本经济的大动脉,作为出口的绝对主力,汽车卖不动了,一季度的整体出口数据应声下滑0.6%。

丰田这样的巨头利润直接蒸发了约180亿美元,支柱产业遭到如此重创,日本经济的窘境可想而知。

更要命的是外部的打击放大了内部的顽疾,日本社会严重的老龄化,一直在抑制着经济的活力,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同时国内需求也常年不足,今年一季度的个人消费,仅仅微增了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边是出口受阻一边是内需不振,日本经济被夹在了中间动弹不得,上半年1.5%的GDP增长率,听起来似乎还行,但背后是无数企业以降价换销量的苦苦支撑。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日本传统汽车产业被关税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全球市场攻城掠地,进一步蚕食着日本车的市场份额。

旧的优势保不住,新的赛道比如AI、新能源,日本又没能实现关键突破,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最终体现在了冰冷的排名上。

今年上半年日本的GDP总量约为2.11万亿美元,正式被德国超越,从世界第三滑落至第四。

身后印度的追赶脚步声也越来越近,这个曾经的亚洲经济奇迹,如今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位置显得无比尴尬和脆弱。

中国

面对外部的关税壁垒和芯片封锁,中国的应对策略非常清晰:化外压为内力。既然出口受阻,那就把这些强大的生产资源转向内部,服务于巨大的国内市场。

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迅速推出,光是国家补贴就拿出了3000亿,覆盖了汽车、家电等多个领域。

效果立竿见影,消费迅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贡献率超过了52%,整个上半年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被拖垮,反而实现了5.3%的平稳增长,GDP总量达到约9.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

外部的封锁也意外地踩下了中国产业升级的“油门”,既然买不来那就自己造。企业投资的方向,开始大规模地从传统领域转向高新技术和绿色能源。

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了9.5%,信息技术、商务租赁等现代服务业的增速更是超过了9%。

全社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7%,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欧盟的平均水平

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了出口产品的结构上,过去中国出口的是衬衫、玩具,是“打工小弟”,现在货架上摆的是新能源汽车、无人机这些高附加值产品,是“制造大佬”。

这些产品即便在海外被征收高达84%甚至500%的惩罚性关税,依然凭借其强大的竞争力热销。

当然这一切的底气来源于一个稳固的基本盘,上半年中国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稳定的农产品供应确保了物价和民生的安定,这为整个经济体在外部的惊涛骇浪中保持平稳运行提供了最坚实的压舱石。

2025年上半年的这幅经济图景清晰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一个深度全球化的世界里,单边主义的关税壁垒,已经成了一柄挥向自己的双刃剑。

结语

未来的全球经济竞争,或许不再是简单的壁垒与封锁的游戏,真正的较量在于一个经济体内部结构的健康程度,在于产业转型的速度,更在于应对外部挑战时的韧性与智慧。

在这场意外的“压力测试”中,中国的表现无疑提供了一个值得所有人深思的样本,它证明了真正的强大并非源于你为别人设置了多高的围墙,而是源于你为自己铺设了多宽的道路。

大家对于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2

标签:财经   中美   断崖   日本   美国   中国   差距   半年   关税   上半年   经济   日本经济   企业   汽车   新能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