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咎母亲:一场对“人生责任人”的逃避

将人生不顺归咎于母亲,本质是把母亲当作“人生容错垫”,用血缘的柔软掩盖自身逃避责任的怯懦。这种行为看似在找“根源”,实则是对成长本质的误读——母亲的角色是“引路人”而非“终身兜底者”,成年后把挫折归罪于她,就像学步摔倒后,反而怪当初扶着自己的人没提前铺好一生的路。


更隐蔽的问题在于,这种归咎会消解“自我成长”的力量。人终其一生都在与原生家庭的影响博弈,但真正的成熟,是从“我被母亲塑造”转向“我能重塑自己”。那些把职场失意、亲密关系失败甩给母亲的人,其实是拒绝承认:成年后的每一次选择,才是雕刻人生的关键刻刀。母亲或许有教育偏差,但没人能替你走后来的路,更没人该为你三十岁的妥协、四十岁的懒惰买单。


这种归因还藏着一种自私的“情感绑架”。母亲往往是家庭中最易接纳负面情绪的角色,将她当作情绪宣泄口,本质是利用了她的爱与包容。就像把生活的垃圾倒进最信任的人怀里,却忘了她也只是个会疲惫、会受伤的普通人。真正的和解,从不是找母亲要“人生赔偿”,而是看清:你可以埋怨过去的风雨,但必须自己撑起现在的伞。


与其在归咎中消耗,不如把“怪母亲”的力气换成“改自己”的行动。毕竟,人生的考卷没有“母亲命题”这一选项,最终要交卷的,从来只有你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美文   责任人   母亲   人生   本质   情绪   角色   刻刀   家庭   误读   考卷   怯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