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人生中最贵的不是钱,而是这3种“平常事”

人这一生,年轻时拼命赚钱,以为财富是晚年最大的保障。

可真到了老去那天,躺在病床上,才突然发现:银行卡里的数字,并不能驱散孤独,也无法缓解疼痛。

真正让人感到富足的,反而是那些年轻时视而不见、甚至嫌弃的“平常事”。

它们不耀眼,却最珍贵;它们不昂贵,却千金难换。

这三件事,才是晚年真正的奢侈品,愿你早些懂得。

能安稳睡一觉

年轻时熬夜加班、通宵娱乐,觉得睡眠可以透支。

可人到老年,最奢侈的,竟是一夜安稳的觉。腰疼、心悸、焦虑、起夜频繁……各种毛病让人辗转反侧。能从头睡到天亮,成了最大的幸福。

《道德经》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安稳是生命的根基,躁动是疾病的源头。

可多少人,年轻时不懂养生,老了才追悔莫及?

《增广贤文》讲:“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养生也是如此,年轻时若能规律作息、节制欲望,老了才能睡得踏实。

就像《红楼梦》中的贾母,年过七旬仍精神矍铄,正因为她懂得“养生在静,不在补”。

能睡个好觉,不是小事,而是身体给你最大的回报。

能自由走几步

轮椅一坐,世界就小了。年轻时走路嫌累,能坐车绝不步行。

可当腿脚不听使唤,连去厕所都要人扶时,才明白:能自由走几步路,是多么难得的自由。

不是去多远的地方,而是能自己走到阳台晒太阳,能下楼和老友聊几句。

《孟子》说:“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应当完整地归还。

可多少人,年轻时透支健康,抽烟喝酒、久坐不动,老了才换来一身病痛。

《论语》中孔子“食不语,寝不言”,生活极有规律。他活到七十三岁,在当时已是高寿。

可见真正的长寿,不在灵丹妙药,而在日常节制。能走动,才有尊严;能自理,才不算拖累。这看似平常的事,却是晚年最大的体面。

能有人听你说说话

最可怕的不是病,是孤独。病房里,家人下班,孩子回家,走廊安静下来,那种无人可说、无话可说的空虚,比疼痛更折磨人。

而最温暖的,是有人愿意坐在你身边,听你讲那些陈年旧事,哪怕你重复了三遍。

《增广贤文》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话要对懂的人说,心要对对的人开。

可多少人,一辈子忙忙碌碌,到老了却发现,竟没有一个能说心里话的人。

《道德经》讲:“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理解你的人很少,所以才更珍贵。

就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哪怕被徒弟误解,仍坚持讲经说法,因为他知道,沟通是维系情感的纽带。

晚年最贵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有人愿意听你“啰嗦”。那不是负担,而是爱的证明。

人老了才懂,真正的富足,不在银行账户,而在身体的自由、睡眠的质量和情感的连接。

能睡、能走、能说,这三件“平常事”,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气。

别等到失去了才明白,从现在起,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说话,好好爱身边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美文   认知   人生   年轻时   道德经   晚年   自由   安稳   富足   卡里   孟子   西游记   睡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