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止2025年11月15日收盘,361度收盘价6.060港元,总市值125.30亿港元。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版图上,安踏、李宁、特步的“三巨头”名号喊了十几年,而361度始终像个沉默的追赶者。

直到2025年的一份成绩单摆在眼前,业界才猛然惊觉:这个低调的品牌早已悄然逆袭。2024年营收破百亿,2025年上半年线上流水暴涨20%,牵手世界泳联成为全球合作伙伴,
连NBA两届FMVP约基奇都成了它的代言人,自有赛事“触地即燃”更是一路火到了洛杉矶。
361°的发展脉络就是一部生动的晋江鞋业发展史,也是“晋江经验”对泉州企业具有重要指引的典型代表。

清晨的晋江陈埭镇,空气中弥漫着海风与皮革混合的气息。在这个不足700平方公里的闽南小镇,道路两旁密密麻麻的鞋厂招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时间倒回1983年,43岁的丁建通站在自家院子里,望着刚刚搭起的简易工棚,心里既忐忑又充满期待。
丁建通,这个1940年出生于福建晋江的农家子弟,年轻时种地、捕鱼、放牛,偶尔吹唢呐补贴家用。
看着身边人一个个因做鞋发家,他心一横,借来2000元钱,挂起了“华丰鞋厂”的牌子。
“那时候,我们全家老小齐上阵。”现已退休的丁建通回忆起创业初期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负责设计鞋样,儿女们各司其职,客厅就是生产车间,卧室成了仓库。”
最初的日子异常艰难。每天天不亮,丁建通就骑着自行车,载着连夜赶制的皮鞋,到各个批发门店推销。“鞋底磨破了好几双,但订单却一天天多起来。”他笑着说。
当时“回力”鞋正流行,丁建通反复琢磨鞋型,做出的仿款鞋卖20元一双,比正品便宜一半,硬是靠着这股实在劲儿打开了市场。
从最初的日产5双皮鞋,到后来引进台湾制鞋设备后日产1万双旅游鞋,这个家庭小作坊在短短数年间完成了原始积累。
1986年,华丰鞋厂更名为“万事乐”,标志着企业从纯手工作坊向半机械化生产转型。这个改名看似简单,却折射出晋江第一代企业家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在陈埭镇,像丁建通这样的创业故事并不鲜见。安踏的丁世忠、特步的丁水波,都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来的制鞋能手。
他们互相学习,又彼此竞争,共同织就了晋江“中国鞋都”的美誉。“那个年代,只要敢闯敢拼,就能闯出一片天地。”丁建通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晋江企业家的共同特质。
1994年,万事乐再度更名为别克鞋业有限公司,开始生产自有品牌运动鞋。这一转变,标志着企业从代工生产向品牌运营迈出了关键一步。
品牌意识在那个年代显得尤为珍贵。丁建通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花重金聘请李永波和中国羽毛球队进行品牌代言。这一举措让别克运动鞋迅速在全国打响知名度,销量跻身行业前三。
然而,危机总是不期而至。由于品牌与美国通用汽车旗下的别克汽车重名,丁建通面临着被迫改名的窘境。此时,一位关键人物走到了台前——他就是丁建通的女婿丁伍号。
“用中文、用拼音都挺难国际化,唯一能做的就是阿拉伯数字。”丁伍号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他选择了361——360°代表圆满,361°就是永远突破,提前一步。
这个更名决定,不仅避免了一场商标纠纷,更为企业注入了新的品牌理念。2003年,原品牌“别克”正式更名为361度,
随后“多一度热爱”的广告语风靡全国,品牌销售额当年增长了60%,几乎是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的一倍。
2003年的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正处在爆发前夜。北京申奥成功带来的体育热浪席卷全国,各大运动品牌纷纷加大投入。刚刚完成更名的361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丁伍号,这位1965年出生于福建晋江的企业家,早在1992年就加入了岳父的万事乐公司,从基层做起,逐步成长为企业的掌舵人。他敏锐地意识到,更名不仅是换个招牌,更是企业脱胎换骨的机会。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放弃已经小有名气的‘别克’。”丁伍号回忆道,“但我坚信,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品牌名称,能让企业走得更远。”
更名后的361度,在品牌建设上大胆投入。2004年,借雅典奥运会之机,新品牌的广告投放高达4000万元人民币。
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不小争议,但丁伍号力排众议:“要做品牌,就要敢于投入。”体育营销成为361度品牌突围的重要抓手。
2006年12月18日,361度PK掉国际巨头耐克,以1.25亿元人民币,拿下央视2007-2008年体育赛事直播的体育用品唯一合作伙伴权,争取到了北京奥运营销的王牌。
2008年,对于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来说是个分水岭。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既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也引发了行业过度扩张的隐患。
当时,各大品牌都过高估计了赛事带来的体育用品消费,为后来的库存危机埋下伏笔。
“那时候,整个行业都处在亢奋状态。”一位行业观察者回忆道,“大家都在拼命开店、拼命生产,很少有人意识到危机正在逼近。”
2008年11月,361度再次展现出其在体育营销上的魄力,以15800万元击败李宁、安踏,中标“中央电视台2009体育频道服装指定供应商”。
三天之后,361度豪掷3.5亿元正式成为广州2010年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整个陈埭镇,只有361度和安踏有这样的大手笔。”丁建通曾经这样谈到361度在体育营销上的投资。
然而,大手笔投入的背后,是丁伍号对品牌建设的深思熟虑。“我们不仅要让消费者记住品牌,更要让他们理解品牌的内涵。”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如此强调。

2008年,对于361度而言不仅是奥运年,更是企业传承的关键节点。这一年,丁建通正式将企业的指挥棒交给了女婿丁伍号和儿子丁辉煌、丁辉荣,完成了从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接班人的过渡。
丁伍号,这位18岁就下海经商的福建晋江人,自2003年6月起加入三六一度国际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及总经理。2008年8月1日,他正式担任三六一度国际有限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
与丁伍号搭班的是丁建通的两个儿子——丁辉煌和丁辉荣。丁辉煌,1967年出生,作为创始人丁建通的大儿子于2003年6月进入公司,
后在2008年2月获委任为本公司的执行董事及主席,主要负责公司整体策略、营运规划及鞋类生产。丁辉荣则主抓财务和基建管理。
“父亲对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上班不要迟到。”丁伍号的儿子丁清乐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折射出丁氏家族对职业素养的重视。
丁伍号以其严谨的工作作风著称。据报道,他的一天6点起床、6点半运动、9点之前到公司、晚上11点半左右睡觉,对时间的掌控精确到分钟。用他自己的话说,“像一个机器人”。
这种严谨的作风也体现在企业管理中。在丁伍号的办公桌上,永远摆放着最新的销售数据和市场分析报告。“做决策不能靠感觉,要靠数据。”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三人组成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丁伍号擅长战略规划和市场营销,丁辉煌精通产品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丁辉荣则负责财务风控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种“铁三角”的管理架构,为企业后续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在三人的共同推动下,361度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又一支从晋江崛起的中国体育用品品牌。
6月30日,福建晋江361度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发行5亿股新股,募集资金18亿港元。
上市当天,丁建通手持当年卖鞋时用的旧账本,站在敲钟台前,眼中闪烁着泪光。从2000元起家的小作坊,到市值超40亿的上市公司,这条路,他走了26年。

走在山东某县城的商业街上,361度的门店格外显眼。店内,几位妈妈正在为孩子挑选运动鞋,200元左右的价格标签让她们无需过多犹豫。
“这牌子耐穿还不贵。”一位正在购物的母亲如此评价。在她身后,墙上“多一度热爱”的品牌标语与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相得益彰。
这就是361度深耕多年的下沉市场,也是其百亿营收的基本盘。截至2024年底,361度的5750家门店里,75.9%都开在县城和乡镇,一线城市占比仅5.2%。
这一渠道布局策略至今未变。截至2025年6月末,361度76.0%的门店仍位于中国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
“在下沉市场,性价比是王道。”一位361度渠道经理坦言。据华泰证券统计,截至2024年8月23日,361度200元以下产品占比高达52.2%,比安踏、李宁高出近三成。
冯婷婷在某三线城市经营一家361度门店已有五年。她向记者透露,虽然从公司拿货是固定价,且有数量任务,但公司会提供租金补贴和返利等相应政策。
“卖得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有十几万的流水。”不过,这种经销模式也带来了库存压力。“如果卖不完,得自己消化。”冯婷婷说,“公司不管回收,怎么打折自己说了算。”
在唯品会等电商平台上,361度的清仓折扣往往低至3折,一件T恤只要二三十元,六七十元就能买下一双跑步鞋。这种低价策略虽然压缩了利润空间,但有效促进了资金回流。
对比同行,361度的差异化定位十分明显。安踏通过收购FILA、迪桑特等品牌进军中高端市场;李宁凭借“国潮”定位在一二线城市风生水起;特步则专注于跑鞋领域。
而361度,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下沉市场主阵地。“中国的下沉市场蛋糕很大。”丁伍号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这一市场的信心。在他看来,深耕县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战略。
这种战略定力在2023年得到了回报。当消费市场遇冷,拼多多市值反超阿里那年,361度营收增速却冲到21%,电商渠道卖了26亿元,直播带货GMV翻了一倍多。
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361度的成功,在于它真正理解了下沉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这些消费者要的不是最潮的设计,而是实惠耐用的产品。”

2010年,361度做了一个看似平常却影响深远的决定:成立独立童装板块。这个决定,恰好赶上“二孩政策”落地和“体教融合”推进,为361度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和其他品牌单纯卖衣服不同,361度把童装和校园体育绑在了一起。针对体测推出轻量化跳绳鞋,鞋底防滑还能减少膝盖损伤;给学校捐运动装备,成为亚洲跳绳锦标赛独家赞助商。
“操场上穿361度的孩子最多。”这句话在许多县城小学中流传,折射出361度童装业务的成功。
2024年,童装业务贡献了23.4亿元营收,成了名副其实的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儿童业务继续强势表现,收入达12.6亿元,同比增长11.4%,占总营收22.1%。
童装业务的成功,离不开361度对下沉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在定价上,童装产品延续了主品牌的性价比策略,平均售价在100-300元之间,正好符合县城家庭的消费水平。
“家长们认准了,这牌子耐穿还不贵。”上述县城经销商道出了361度童装受欢迎的原因。
电商是361度的另一个增长引擎。2016年,361度拿回电商渠道,专做自营模式。为了和线下形成区隔,避免利益冲突,线上以“专供产品”为主,主卖高性能、个性化且溢价更高的产品。
2025年上半年,361度电商业务表现抢眼,线上专卖产品收入达18.17亿元,占总营收31.8%,同比增长45%。这一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线上线下产品区隔是关键。”361度电商负责人介绍,“线上专供款在设计、功能上都有所提升,既不影响线下销售,又能满足线上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
在电商运营上,361度也展现出对下沉市场的理解。通过与拼多多、淘宝特价版等平台合作,361度成功触达了更广泛的县域消费者。2025年第三季度,电子商务平台整体流水增长约20%,继续保持着强劲势头。
童装与电商的双轮驱动,构筑了361度难以复制的护城河。一方面,童装业务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和品牌忠诚度;另一方面,电商业务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品牌曝光度。
更重要的是,这两大业务与主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童装消费者长大后可能成为主品牌的客户,电商渠道则可以测试新产品、收集用户反馈,反哺产品开发。
“我们现在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丁伍号在2025年中业绩发布会上如此总结,“主品牌、童装、电商,每个板块都有明确的定位和增长路径。”

2025年上半年,361度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却暗藏隐忧的成绩单。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7.05亿元,同比增长11.0%;归母净利润8.58亿元,同比增长8.6%。
虽然这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但增幅却是近几年来最低值,增速明显放缓。
在财报发布后,资本市场也迅速给出了反馈,361度当日股价跌超10%。投资者担忧的,不仅是增速放缓,更是企业面临的成长天花板。
“以价换量”的策略开始显现其局限性。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动下调了成人及儿童服装的平均批发售价,分别下调4.5%和6.3%,通过牺牲价格来换取销量增长。
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销售,但长期来看可能损害品牌价值。
毛利率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担忧。截至2025年6月末,361度上半年41.5%的毛利率,虽较自身有所提升,但与安踏(2024年约62%)、李宁(2024年约50%)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库存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截至2025年6月末,361度的存货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存货周转天数达到109天。
尽管公司整体存货水平减少,但库存周转效率较于安踏、李宁等品牌70-80天的水平还是略显滞后。
高库存水平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增加仓储和管理成本,还会带来减值风险。在2024年底,361度的存货达到21.09亿元,较2023年年底的13.5亿元大幅增长56.2%。
面对这些挑战,361度也在积极寻求突破。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他们的研发投入占比达3.4%,拿下633项专利。
2025年上半年,集团已取得870项专利,共有832名技术人员参与产品研发。“哪怕增长慢一点,也要把钱花在研发上。”丁伍号的这句话,道出了361度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另一方面,361度通过赞助国际赛事提升品牌形象。2024年多哈游泳世锦赛上,361度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供了全套装备。
这份认可,让361度拿下了2026-2029年世界泳联全球合作伙伴的合约。在篮球领域,361度签下NBA球星约基奇的举措也显示出其国际化野心。
这个选择曾遭质疑,但361度看中的是约基奇“草根逆袭”的经历——从塞尔维亚小镇走出的普通少年,靠努力成为联盟巨星,这和品牌的成长轨迹惊人契合。
更引人注目的是自有赛事“触地即燃”登陆洛杉矶。2025年夏天,当中国街头篮球选手在洛杉矶的球场上对决时,当地球迷举着“361度”的牌子呐喊。
这是首个登陆篮球发源地的中国品牌赛事,丁伍号在现场感慨:“以前我们靠模仿别人,现在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篮球文化。”
渠道升级也是361度的重要战略。2024年12月,361度推出全新零售业态“361度超品”,定位为“全民运动装备站”。
截至2025年上半年,361度超品店全国已开业49家,其中大装店45家、童装店4家,全年目标冲刺100家。
但其门店总数众多,庞大的存量门店结构转型需要时间和大量资金投入,短期内难以迅速提升整体店效。
“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深耕下沉市场,同时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丁伍号在最近的投资者会议上如此描绘361度的未来蓝图。

“做企业不是短跑,是马拉松。”这是丁建通经常对下一代说的话。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为361度的企业哲学。
从家庭小作坊到年入百亿的上市公司,361度用四十年的时间证明:在中国市场的广阔天地里,坚守本分、深耕基层,同样能走出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