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天然”两个字写在包装上,就像给产品戴了顶安全帽,消费者一看就放松警惕。可帽子底下藏的,未必是花草,也可能是一桶工业染料。老爸评测这次把帽子掀了:五款主打“植萃”“有机”的护肤品,全被揪出禁用致癌色素苏丹红Ⅳ,颜色越温柔,刀子越锋利。
先给结论:
1. 苏丹红Ⅳ没有“少量无害”的说法,检出即违规,停用是最低成本的自救。
2.问题大概率出在原料端——那组“鳢肠+印度楝+辣木籽”的红色植物提取物,被供应商偷偷喂了染料,好让膏体保持肉粉色,放两年不褪色。
3.品牌方自己也不一定能发现,因为国标日常监督套餐里压根不查苏丹红,得靠非靶向筛查这种“实验室外挂”才能撞见。

把镜头拉近,看看最新进展。

一周前,且初、听研的旗舰店悄悄把涉事卸妆膏、精华液下架,客服统一口径:“已送第三方复检,结果出来前暂停发货。”科颜氏动作更快,直接换新批次,后台把旧批号锁死,买手想退货得先拍照证明是“老爸评测同款”。farmacy则走“法律路线”,声明自家配方没问题,却同步把中文电商详情页里的“植物提取”字样全部删掉,生怕再被放大镜盯上。

监管端也有动静。国家药监局长三角分中心连夜下发《关于开展化妆品禁用色素风险排查的紧急通知》,要求企业对“植物原料自带颜色”的产品逐一自查,并提交染料筛查报告。期限两周,不报就列入重点飞行检查名单——翻译成大白话:谁不报,谁就被突击查仓。

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我已经用了怎么办”。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晋红中在直播里给了颗定心丸也是一颗辣椒:“苏丹红Ⅳ亲脂,只要停用,身体不再摄入,两周内就能随代谢排出大部分;但致癌风险是长期累积,最怕的是一边用一边安慰自己‘量不多’。”一句话:别心疼那半瓶面霜,扔得越早,膀胱越安全。

故事讲完,升维思考。苏丹红不是第一个打着“天然”幌子的卧底,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把视野再拉远,你会看到一条暗线:阿拉伯茶晒干像苋菜,雅典娜小树枝碾碎可做熏香,古柯叶泡水里就是“高山原生态”……套路一模一样——用自然外衣给工业级或毒品级成分做软包,先让消费者放松,再让监管失焦。化妆品只是离皮肤最近的那一环,离口鼻更近的食品、离肺更近的香薰,同样可能被“借尸还魂”。

怎么防?三把钥匙给到你:

第一,认颜色。
植物提取物的本色永远“怯”,颜色越放越浅才是常态。如果一瓶“无色素”面霜两年还粉得跟腮红一样,大概率有人工染料兜底。

第二,追备案。
打开药监局“化妆品监管”App,扫产品条码,备案信息一秒呈现。重点看“成分”栏是否出现“CI”开头的色素编号,再对照包装正面是否宣称“无添加色素”,对不上就是矛盾卖点,直接pass。

第三,盯批号。
同一品牌,不同批号可能来自不同原料商。老爸评测这次检出的苏丹红只锁死三个批次,前后批次都没事。买之前让客服报批号,与药监局备案比对,批号对不上就换一家,别嫌麻烦——你的脸和膀胱值得多这一步。

最后留一道思考题:当“天然”成为营销最大的政治正确,下一个被拉下马的违禁添加会藏在什么新故事里?是“野生蜂蜜”里的抗生素,还是“矿物泥膜”里的放射性重金属?答案不在实验室,而在每个人的购物车——你每多一次“追根问底”,就能让暗处的帽子少一次得逞。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