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首富,你会选择遵纪守法,老老实实赚钱,还是会被金钱蒙蔽双眼,为了所谓的“名利”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肯定会选择用赚来的钱回馈社会,但是人性中的“恶”,却让有些人一步步的踏入了深渊。
这三位曾经的华人首富,就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最终被国家出手拿下,而他们做过的事情,根本就不值得饶恕!
第一位是黄光裕,八十年代末的北京街头,到处都是忙着找生计的人,黄光裕和他哥也在其中,俩人凑了点钱,在街边租了个小铺面卖电器。
那时候的生意哪有那么好做,铺面小不说,位置也不算显眼,来问的人没几个,开张好几天都没卖出几台电器。
但黄光裕没打算就这么放弃,他琢磨着得想个办法打开销路。
别人卖电器都想着多赚点,他却反其道而行,决定薄利多销,每台电器只赚一点辛苦钱,把价格压到比别家都低。
但光有低价还不够,知道的人少也没用,那时候没什么新媒体,他就盯着报纸看,最后盯上了报纸缝的广告位——这地方便宜,还能让不少读者看到。
他咬咬牙掏钱在报纸缝登了广告,没想到还真有效果,慢慢就有人冲着低价和广告来店里买电器了,生意一点点有了起色,名声也渐渐打了出去。
就这么一步步做下来,黄光裕的电器生意越做越大,从一个小铺面发展成了连锁卖场,也就是后来的国美。
到了2004年,国美成功上市,这时候的黄光裕再也不是当年凑不齐租金的小贩了。
凭借国美上市带来的财富,他以105亿的身价成了中国首富,而且这首富的位置,他一口气保持了三年。
日子接着过,国美的门店越开越多,2008年的时候,全国已经有330家国美门店,他的身价也涨到了430亿。
那时候的他,风光无限,谁能想到后来会跌得那么惨?
原来,随着手里的钱越来越多,黄光裕的心思变了,他不再满足于靠卖电器赚钱,反而动起了歪心思。
2007年9月到11月这短短三个月里,他偷偷涉足了非法外汇交易,盯着人民币和港币的汇率波动,想着靠操纵汇率来赚快钱。
他以为自己做得隐蔽,不会被发现,可他忘了,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从来都不含糊,这种触碰法律红线的事,迟早会暴露。
果然,没过多久,他操纵汇率的事就被查了出来。
2010年,法院对他作出判决,因为非法外汇交易、操纵汇率等罪名,他被判了14年,还被罚没了8亿财产。
曾经的中国首富,一夜之间成了阶下囚。
他入狱后,国美一下子没了主心骨,内部开始乱了起来。
高管们各有各的想法,有人想趁机掌控公司,有人则坚持等黄光裕出来,就这么争来斗去,国美陷入了长达两年的内斗。
这两年里,外面的市场也在变,电商开始崛起,越来越多人习惯在网上买电器,线下家电卖场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国美本来就因为内斗元气大伤,这下更是被电商压得喘不过气,线下渠道的优势一点点消失。
后来黄光裕刑满出狱,本以为他能带着国美重新振作,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
此时的家电市场早就不是他入狱前的样子了,电商平台占据了大半市场,国美不仅要面对线上的竞争,线下门店的运营也问题重重。
他想了不少办法,可不管怎么努力,都没能挽回国美下滑的势头,曾经风光的家电帝国,就这么一步步走向衰败,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样子。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黄光裕自己造成的,如果不是他当初被贪欲驱使,触碰法律底线,也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这样的结局,根本不值得同情。
第二位是陈锋,1993年的时候,国内航空业还没像现在这么热闹,陈峰却早早盯上了这个领域,他觉得这里面藏着大机会。
可那时候的他没多少本钱,想办航空公司谈何容易?
最后他硬是找关系、托门路,凑着借到了1000万,就凭着这笔钱,海南航空就这么办起来了。
办航空公司最关键的就是飞机,可刚起步的海航哪有钱买飞机?陈峰脑子转得快,很快想出了个“租赁-抵押-再融资”的法子。
先从别处把飞机租过来用,然后拿着租来的飞机去做抵押,再从银行贷出更多钱,用贷来的钱继续扩张。
就靠这套模式,海航没花太多自有资金,却慢慢有了自己的机队,业务也一点点铺展开来。
就这么折腾了近二十年,到2012年的时候,海航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小公司了。
这一年,海航的收入直接冲到了1277亿,手里的飞机足足有472架,一年运送的旅客更是达到了4540万人次。
那时候的陈峰,走到哪都是航空业巨头的派头,可谁能想到,他后来会把公司带向另一条路?
从2013年开始,陈峰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不再满足于只做航空业务,开始到处搞并购。
欧洲的高档酒店、瑞士的机场、巴西的航空公司,甚至连伦敦市中心的大楼,他都眼不眨地买下来。
那几年,海航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种跨国收购案里,看起来风光无限,可没人知道,这疯狂的背后藏着多大的隐患。
到2016年,海航的资产规模确实涨到了1.2万亿,可负债率也跟着飙到了78%。
这么高的负债,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一旦资金周转出问题,整个公司都得垮。
果然没撑多久,海航的资金链就断了。
钱周转不开,员工的工资开始拖欠,有时候好几个月都发不下来,供应商的货款也一直拖着,不少合作方都被拖得苦不堪言。
海航出了这么大的问题,最惨的还是手里拿着海航股票的61万股民。
之前看着海航扩张,大家都觉得能跟着赚点钱,可没想到公司说不行就不行了,股价一路暴跌,最后跌到了1.48元。
很多股民当初投了不少钱进去,最后血本无归,有人甚至因为这笔投资,家里的生活都受了影响。
2021年,有关部门终于对陈峰出手,他被依法逮捕。
经过几年的调查审理,到2025年,法院对他作出了判决,因为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骗取贷款这两项罪名,陈峰被判了12年。
曾经的航空巨头,最后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说到底,这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不是当初一味地疯狂扩张,不顾公司的财务风险,也不会连累这么多人,这样的结果,根本不值得任何人同情。
第三位是曹佩凤,她最早是一家机械厂的普通会计,每天对着账本算来算去,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后来她和丈夫商量着自己干,俩人凑了些资源,一步步打拼,终于创办了甬金股份。
他们把心思都放在做冷轧不锈钢板带上,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靠谱的经营,公司越做越好,慢慢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最后竟然成了冷轧不锈钢板带行业的龙头企业。
到这时候,曹佩凤也从当年的小会计,变成了人人称羡的龙头企业老板,按说日子该安稳踏实了,可她偏偏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手里握着公司的内部消息,曹佩凤看着自家公司的股票,心里开始盘算起来。
她觉得靠着这些别人不知道的消息炒股票,肯定能稳赚不赔。
于是她第一次就利用内部消息买了自家股票,还真让她赚了50万。
尝到甜头的她,没想着见好就收,反而觉得这钱赚得太容易,很快又开始了第二次操作。
可这次运气没再站在她这边,市场行情突然变了,她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一下子亏了60万。
算下来,两次操作不仅没盈利,还倒亏了10万,而这时候她也慌了。
因为她清楚,内幕交易不管最后是赚是亏,本身就是违法的事。
之前赚了钱还心存侥幸,可现在亏了钱,再想到违法的后果,她越想越害怕,意识到这事要是被查出来,后果根本不是自己能承担的。
思来想去,她最后选择了主动去自首,想争取从轻处理。
可就算自首了,她违法的事实也改变不了,最后还是受到了应有的处罚,成了行业里典型的反面教材。
本来有着大好的事业,就因为一时的贪念,亲手把自己推向了错误的深渊,好好的老板身份,也因为这档子事变得声名狼藉,只能说是她咎由自取。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