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中国用两万年!中国突破“无限能源”: 将开建全球首座钍熔盐堆

钍这种元素,全球储量是铀的三四倍,中国手握的资源量就够全国能源需求撑上两万年,传统核电站用铀,废料多、安全隐患大,但钍熔盐堆不一样,它用液态盐做载体,钍溶在里面裂变发电,效率高、风险低,还能边运行边育生燃料,简直像个自我循环的能源机器。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主导的这个项目,从2011年起步,到现在已经建成了全球唯一的运行中实验堆。

钍熔盐堆不光能发电,还能产氢气,未来应用到船舶上,能让海运更环保更省钱,这技术要是普及开,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影响可大了去了。

​早年间,钍其实挺不起眼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主要用来做煤油灯罩,因为它能发光,让街头亮堂。

但后来发现它的放射性,就从民用退场,转向科研。

核能界最早注意到钍潜力的是美国人,六十年代他们在橡树岭实验室搞了熔盐堆实验,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但因为钍不适合造核武器,冷战背景下,他们优先铀和钚,把钍搁置了。

美国的资料后来公开了,中国科学家就借着这个基础,从1970年的728工程开始摸索。那时候国家条件有限,但科研人员没退缩,从零功率装置起步,逐步积累经验。

到了2011年,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专项,预算3.5亿美元,目标是三步走:先实验堆验证原理,再研究堆优化功率,最后示范堆商业化。团队从几十人扩到几百人,联合中核集团等单位,攻克熔盐纯化、耐腐蚀材料这些难题。

甘肃武威的戈壁滩上,2兆瓦热功率的实验堆TMSR-LF1从2017年动工,到2023年6月拿运行许可,2024年6月满功率运行,这堆成了全球唯一在运转的钍基熔盐堆,标志着中国在第四代核能上领先了一步。

这个实验堆的运行,不是简单点个火那么容易。

它用氟化盐溶解钍和少量铀,盐液在900度高温下循环,裂变热直接传导,效率比传统堆高30%以上。废料只有铀堆的1/10,还能在线提取,减少长期储存烦恼。最关键的安全设计是,一旦出问题,盐液靠重力自动流进排水罐,反应自停,不会像福岛那样扩散辐射。

2025年4月,团队实现了不关机添加新鲜钍燃料,这在全球是头一遭,证明了连续运行的可行性。

中国钍资源丰富,西部矿区已探明上百万吨,够全国用两万年,这不是科幻,而是基于当前储量和消耗率的计算。相比铀依赖进口,钍让能源安全更有底气。

​为什么说钍熔盐堆是无限能源的突破?因为它能实现钍-铀循环,钍吸收中子变成铀233,继续裂变,燃料利用率高达95%,远超传统堆的1%。

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进展,让国际同行侧目。日本、印度也在搞钍研究,但进度慢,印度快堆用钍实验还在实验室阶段,日本更多是理论模拟。

我国计划在甘肃武威附近开建10兆瓦电功率的小型模块化研究堆,这将是全球首座这类设施,重点验证高功率下的稳定性,预计2029年并网发电。

示范堆方面,60兆瓦热功率的设计已敲定,10兆瓦用于发电,其余产绿氢,这氢气能供燃料电池车用,助力碳中和。

船舶应用也亮眼,江南造船集团2023年底发布的24000TEU核动力集装箱船方案,就采用熔盐堆,体积小、功率稳,能大幅降碳排,让海运从烧油转向核能。

说起挑战,钍熔盐堆也不是一帆风顺。

高温和腐蚀对材料要求苛刻,中国团队在辐射屏蔽混凝土上取得进展,2023年12月上海建工的测试显示,强度和屏蔽效果达标。招标UNSN10003合金工艺,2024年7月启动,确保供应链本土化。

公众对核能总有顾虑,尽管熔盐堆事故概率低,但教育工作得做细,研究所办讲座、发报告,解释液态设计的优势。

国际合作中,中国借鉴美国老资料,但自主创新是核心,避开武器路径,聚焦民用。

俄罗斯、法国、加拿大也在熔盐技术上发力,但我国TMSR项目是规模最大的。

未来百兆瓦商业堆上马,目标2060年前形成完整产业链,这步棋下得稳,体现了长远眼光。

​产业链扩展,带动就业,从合金研发到氢气生产,上千家企业参与,这不光是科技故事,还是民生故事。

参考资料

展品推介|实现全球首堆满功率运行的我国钍基熔盐堆即将亮相中国工博会 新浪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科技   中国   首座   能源   全球   功率   核能   氢气   中国科学院   燃料   合金   液态   印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