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瑞,男,汉族,1984年10月出生于河南滑县桑村乡陈大召村,毕业于原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学士学位,2003年9月入伍,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空军上校军衔。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副大队长、四级航天员,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其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农民,从小学到初中的这些年,他几乎没离开过家乡。和很多男孩子一样,陈中瑞从小就喜欢飞机,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高中时期,空军招飞选拔,经历了多次严格的体检和考核,他最终圆梦成为飞行员。从高中到军校,依靠刻苦训练、努力学习和本身的天赋,陈中瑞不仅成为了飞行员,还成功留任部队,成为了飞行员教官。
2003年,陈中瑞被原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录取,在同批次飞行学员中首批放单飞。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飞行员,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8年,中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正式启动,陈中瑞报名参加。2020年9月,历经多轮参选环节后,成功入选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之后,经全面考评,以航天驾驶员的身份入选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陈中瑞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陈大召村
陈中瑞的家
陈中瑞的家
陈中瑞的家
陈中瑞的家
陈大召村和陈中瑞家位置(绿网)
陈大召村
【村名来历】
据说穆桂英破洪州时,现今的马厂区域是部队养马的地方,大召区域是部队招兵的地方。相传负责招兵的人员姓陈,在此大招兵,所以叫陈大招,后改为陈大召。村内老人讲,原来我村关爷庙墙上“陈大召”的“召”字带有提手旁,即陈大招。
【地理位置】
陈大召村在桑村乡政府西2公里处,紧邻307省道,其中有9个村民小组在307省道北,唯第七村民小组在307省道南600米处。该村西与杨大召村、东上村、柳围里村相邻,北与南齐邱村、邵大召村相邻,东与赵庄村、杨庄村田地相邻,南与西桑村以及相距4公里的长垣市赵堤镇的东岸下村田地相邻。该村距县政府50公里,距濮阳市60公里,距黄河大闸8公里,过黄河大桥即是山东菏泽的东明县,交通便利。
【概况及沿革】
有句顺口溜相传至今,即“三塔邱六大召,过了甘露是贯道”。据说三塔邱指的是老爷庙的南塔邱、西塔邱和北塔邱;六大召指的是杨大召、李大召、陈大召、朱大召、前邵和后邵。朱大召是一个小自然村,与陈大召同属陈大召行政村。
从前,陈大召又称寨里,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兵荒马乱的年代,村中大户人家带领众乡亲,建立了寨围墙。围墙成椭圆形,高约6米,上宽5米左右,下宽10米左右,把整个村庄围起来,东西南北四面建有寨门。这样,一可抵御外强,二可滞洪防御水患。那时的黄河经常泛滥,多次洪水成灾,因有寨墙,陈大召的村民都得以安生度过。不过,由于洪水的泛滥,黄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导致寨外地面淤积过高,寨墙内地面偏低,村内排水成了问题,时至今日还明显低洼。
1958年桑村建立了人民公社,提倡以大队为基础,实行大伙食堂,刮起共产风,行政村并联,由原来的朱大召陈大召合并为陈大召大队,下属14个生产小队。1962年经过三年的自然灾害,广大群众熬过饥荒,国家政策再次调整。为尽快使群众摆脱饥饿,生产队借给每个社员几分自留地,也就是口粮田,让农民自种自吃,不用向国家缴纳税费。农民得以休养生息,生活条件得以改善。1970年,村中再次调整,由原来的14个生产小队,改为10个生产队(撤销三、九、十一、十三队),成立了专业队。专业队为大队专设,培育种子,改良粮食品种。此专业队位置在村南2.5公里处,住宿生活在现在的大河北边,有200亩左右的土地,均在大河两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实行撤公社改为乡,大队改村,生产队改村民小组,陈大召大队改为陈大召村。
全村现有935户,2932口人。主要姓氏为陈、朱、栾,另有贾、赵、肖、孟(为亲戚落户本村)等。耕地面积320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兼有花生、棉花、蔬菜。
【村中名人】
陈来运,男,革命烈士,殉难于1940年“五五”扫荡,时年57岁。
陈存行,男,革命烈士,殉难于1940年“五五”扫荡,时年35岁。
陈流柱,男,革命烈士,殉难于1940年“五五”扫荡,时年34岁。
陈国军,曾在安阳地区人事局主持工作。
陈红宾,曾任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正厅级干部,已去世,享年102岁。
陈留玉,南下干部,曾任云南省民政厅厅长。
【土特产品】
红薯粉条
过去村盛产红薯,由于土壤适宜,故产量高、品质好、个大光滑又好吃。上世纪七十年代,村中就开始用红薯打粉漏粉条,好多村民还联合生产粉条。粉条除自用外,还到方圆集市去卖,在经济落后的状况下,以养家糊口,度过贫困饥饿。
锅盖、锅冒
从前,该村做锅盖是出了名的。把红高粱秆加工成篾,我们称其为篾的,通过锥子用篾把麦秸秆编制成锅盖、锅冒。每逢冬天,少则七八人多则二三十人,一同挖八尺深左右的地窖,搭建成地下房,很暖和。男人们一冬天都在一起做锅冒锅盖,一边干一边闲聊,开开玩笑,好不热闹。那时以煤油灯照明,收工时去看星星月亮。干起活来相互比赛,做好后到集市上去卖。那时没其他经济收入,就靠这手艺挣个钱。
【古会庙会】
村中有座老奶奶庙,位置在本村东南角,坐南朝北。庙内有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相传老奶奶很灵验,求子得子,做生意平安赚钱,上学顺利。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为老奶奶庙会,此会没有多少年,但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庙会期间,方圆村庄都来赶会,有做生意的就提前来抢占位置,亲戚朋友、同学战友也都趁机相聚。哪里打工挣钱,如何做生意,如何学技术,正是经商联络的好时机。年轻人谈朋友相亲也正当其时。请来几台好戏,热闹几天会期就过去了。
【红色教育】
民国二十九年的“五五扫荡”中为党和国家殉难的五先烈纪念碑,坐落在陈大召小学南50米处。每逢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老师学生前去祭奠扫墓。这里也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
【村中故事】
秀才
清末民初,村有秀才。塾业为生,间耕农事。思谋唯精,处事唯慎。时人多植红薯,获则掘地窖丈许深以储之。辄取薯,必唤孩童、学生。人讥之,辩曰:“非胆小也。入,偶塌,奈何?童难吾相援,吾难孰之救?”院有梨枣数株,实,色味诱人,村童涎之。儒泥土筑墙,厚不盈拃。逾墙,墙倒,警。不复有偷者。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秀才岂不知乎?俗话:“生瓜梨枣,吃了就了。”秀才岂不闻乎?人皆以之为聪明,吾独反之。
故事传之既久,相闻者各有所感耳。
作者:孙智敏,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乡土文化研究者,头条号:老虎69090。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