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美国司法部突然宣布逮捕两名中国公民,指控非法向中国出口英伟达H100芯片,最高面临20年监禁。
28岁的耿川和杨诗薇经营的ALX公司,三年间完成20批货物转运,涉案金额超过百万美元。
美国为何在此时重拳出击?这起走私案真就这么简单?
作者-山
这个时间点,实在太巧了。
就在中国网信办约谈英伟达仅仅五天后,美国司法部的逮捕令就精准落下。
两名28岁的中国年轻人,原本以为自己做的是正当生意,一夜之间却面临人生的重大转折。
耿川持有美国绿卡,住在洛杉矶帕萨迪纳的中产社区。
杨诗薇签证早已过期,却依然留在美国打拼。
两人在2022年联手创办ALX Solutions公司,这个时间节点非常敏感。
正好是美国商务部开始对高性能计算芯片实施出口许可制度的当口,一切看起来都像是精心设计的法律陷阱。
检方的指控看起来清清楚楚。
从2022年10月到今年7月,这家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所谓的非法出口活动。
他们采购了至少20批次的H100芯片,并没有直接发往中国,而是先运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中转。
调查人员发现,今年1月ALX Solutions的银行账户上,曾收到一笔来自香港和中国大陆公司高达100万美元的汇款。
更要命的是,联邦调查局在搜查中发现了一条关键短信。
发信人是ALX公司一位身在中国的实际老板,内容让人震惊:
"看看上面有没有追踪器,你要仔细看,美国特朗普政府,谁知道他们会干什么。"
美国政府把这句话当作明知违法的铁证。
但仔细琢磨,这背后的逻辑却很有意思。
美国芯片管制政策在拜登和特朗普时期反复摇摆,用2025年的标准追究2022年的行为,本身就充满争议。
特朗普政府刚废除了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法案,却又拿着这个被废除的法案追责中国公民。
这种法律逻辑,说得通吗?
显然说不通,所以这只能是美国在芯片领域对中国的一种精准报复。
法律条文真的变成了精准制导武器,想打谁就打谁。
20年,这个数字不是随便定的。
这是美国司法部精心计算的心理威慑标准。
对于两个28岁的年轻人来说,20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青春的彻底消失,意味着人生的重新洗牌。
这就是美国想要的效果——让所有从事相关业务的人都胆战心惊。
杀鸡儆猴,这是最经典的威慑策略。
更值得玩味的是抓捕行动的时机选择。
特朗普政府刚被传出正在研究给AI芯片装位置追踪功能,紧接着就抓捕两名华人芯片商。
这种操作与2018年华为事件惊人相似:用法律手段实施技术封锁。
但这次手法更隐蔽,也更狠辣。
耿川已经以25万美元获准保释,而杨诗薇的拘留听证会还在焦急等待中。
这种差别化处理,本身就是心理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司法部的逮捕时机,实在太巧了。
中国一直在购买H100芯片,这根本不是秘密,全世界都知道,科技界也知道。
自从中美两国进行科技战以来,中美两国有多项货物管制,由此也催生了多种转口贸易。
中国制造的货物由越南、印度转口到美国,美国的商品由新加坡、马来西亚转口到中国。
这些转口贸易一直处于灰色地带,突然间就变成了刑事犯罪。
这种突然的政策转向,背后隐藏着什么?
答案很清楚:这是一次精准的警告信号。
试图在中国企业转向国产方案的十字路口,制造足够的寒意和动摇。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还记得2018年华为被制裁时的情景吗?当时多少人认为华为完蛋了。
结果呢?麒麟芯片横空出世,鸿蒙系统自立门户。
现在轮到AI芯片了。
美国越是严防死守,中国的突破就越是迫在眉睫。
华为最新发布的"昇腾384超节点"搭载384颗昇腾910C芯片。
整体算力达到英伟达旗舰GB200系统的1.6倍。
连英伟达CEO黄仁勋都不得不承认,昇腾系统在部分参数上已经反超。
这还只是开始。
更关键的是,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链条。
从稀土提炼到封装测试,全流程自主可控。
特朗普政府给芯片装定位追踪器的计划,可能弄巧成拙。
这种赤裸裸的监控手段,只会加速中国"全链路国产化"的决心。
去年北美华人芯片工程师回国人数增长40%,硅谷裁员潮叠加政治风险。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国发展,这才是美国最该担心的"技术泄露"。
人才回流的加速,正在为中国芯片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更讽刺的是英伟达的"精分"表演。
一边配合美国司法部指责走私"不可接受",一边在官网发声明坚决否认芯片存在后门。
这种左右横跳,暴露了它在中美夹缝中的生存困境。
去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营收占比达22%,是其全球第三大市场。
但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逼得它只能向中国出售性能阉割版芯片。
现在连特供版都被怀疑藏后门,英伟达能不着急吗?
当中国企业开始习惯"没有英伟达"的日子,美国芯片霸权离终结就不远了。
这场抓捕行动,标志着什么?
标志着美国科技霸权进入了黄昏时刻。
当一个霸权开始依靠法律手段而不是技术优势来维护地位时,说明它已经力不从心了。
两个普通中国公民的命运,成了大国科技战的最新注脚。
英伟达的切割声明改变不了一个事实。
全球芯片供应链早就像密布的血管,强行割裂只会溅自己一身血。
特朗普政府一边给芯片装追踪器,一边用20年刑期恐吓贸易商。
恰恰暴露其技术封锁策略的力不从心。
这种做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是把商业问题政治化,把技术竞争法律化。
当国家间的"混合战"全面打响,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某种武器。
所谓"国家安全"的定义被无限扩大,法律的界限也随之变得模糊不清。
从一个角度看,这是对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又是一场不对称对抗中的恫吓策略。
普通人,无论是企业主、工程师还是学者,都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踩到看不见的红线。
如今真正的问题,已不再是谁能设计出最快的处理器。
而是谁有权定义这场游戏规则,以及当规则被打破时,究竟由谁来付出沉重代价。
这场风波,不会是最后一起。
但它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把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到底有多重要。
2018年制裁华为催生了麒麟芯片,如今抓捕两名华人芯片商,或许正加速中国AI芯片的全面突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试图用非市场手段阻挡技术进步的做法,最终都会被历史证明是徒劳无功的。
美国科技霸权的黄昏,或许正从这两份逮捕令开始。
两个28岁年轻人的命运转折,折射出大国博弈的残酷现实,当法律成为武器,商业变成陷阱,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美国越是用法律武器施压,中国的科技自立步伐就会越快,历史总是在重复类似的剧本,华为如此,芯片亦如此。
当科技战从贸易领域延伸到法律领域,你认为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会是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