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作高情商?别总拆人台,能成全他人的情绪才叫会来事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I夙夜玖歌

编辑I夙夜玖歌

今天与大家聊个特实在的话题——高情商。

以前我总觉得,高情商就是会说漂亮话、能搞定复杂人际关系,但真正的高情商,其实是“不拆别人的台,成全人家的情绪”,说直白点就是:别太较真,该装糊涂时就装糊涂。

先给你们说个真实事儿,青年作家郭震海犯过的一个“实在错”。他有个好友出了本散文集,特意邀请他去研讨会,还叮嘱“多提意见”。郭震海也是实在,把书翻了三遍,密密麻麻记满缺点,准备了一套“纠错发言提纲”。

结果呢?他在会上一开口,朋友的脸就从笑脸变成了“冷铁板”,研讨会结束后,人家连酒杯都没跟他碰,直接晾着他。

你说郭震海错了吗?他出发点是好的,想帮朋友改进;可他又错得挺明显,人家请你去,大概率是想听句夸赞撑撑场面,不是让你当众揭短的。这就跟咱朋友买了件新衣服问“好看不”,你非得说“显胖、料子差”一样,道理都对,但听着就是扎心。

生活里这种“好心办坏事”的情况真不少。比如同事跟你吐槽男友不体贴,你上来就分析“你脾气也太急了”“你得先反思自己”,本来人家是来求安慰的,结果被你说得更委屈。

还有同学打肿脸充胖子,贷款买奢侈品撑面子,你天天提醒“你这点工资还不起贷款”,人家不仅不领情,还觉得你故意找茬。就像刘震云说的:“你得罪人,不是因为你说错了,而恰恰是你说对了。”

人啊,有时候就是这么 “拧巴”,宁愿听甜言蜜语,也不想被戳破那点小自尊。你以为是“为他好”,其实人家早就开启“防御模式”,心里把你归为“故意找事”的人了。

再说说民国时期《新闻报》主编许淼的“糊涂智慧”,对比郭震海,那简直是高情商教科书。当时小说家张恨水拖稿,找了个“家里有事回乡下”的借口,旁边编辑一听就炸了:“我昨天还在饭店看见他,这不是说谎吗?我去跟他理论!”

许淼却拦住了,还说“作家拖稿总有原因,别拆穿”。结果两天后张恨水亲自送稿,许淼绝口不提“说谎”的事,还夸他效率高。从那以后,张恨水再也没拖过稿,跟报社合作得特别好。

你看,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好处 —— 给别人留个台阶,人家反而记你的好,还会用行动弥补。要是许淼当时揪着“说谎”不放,俩人闹僵了,报社说不定就少了个好作者,多了个仇人。

心理学里有个说法:“有效沟通 = 7%的理性+ 93%的感性”。说白了,跟人打交道,别总想着“纠正别人”,先照顾人家的情绪。就像刘同写作出名后有点飘,总写宏大主题,还以“公知”自居,好友丁丁张没直说“你写得太假了”,就拍着他肩膀说“真实的生活更能打动人心”。

刘同一听就懂了,后来调整风格,写的东西更受欢迎了。这种“不戳破但点醒”的默契,才是真的会做人。

​其实啊,高情商不是耍滑头,是懂得尊重人性。谁还没点小虚荣、小固执呢?你把人家的情绪当回事,人家才会把你当回事。就像儒学大师马一孚说的:“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处处显得自己聪明,而是懂得“向下兼容”,不跟别人较劲,也不跟自己添堵。下次再想“直言不讳” 的时候,咱先琢磨琢磨:人家是来求建议的,还是来求安慰的?别让你的“真话”,变成伤感情的“刀子”,那才是真的会来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美文   情商   情绪   夙夜   朋友   报社   研讨会   漂亮话   贷款   作家   好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