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务部回应,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但有一个前提

文|青橘罐头

编辑|青橘罐头

前言

中美这场惊心动魄的关税博弈,突然迎来重大转折!

中方宣布即将与美方接触,却强调这并非谈判,而是“评估意图”。

那么究竟是什么信号?中美贸易战真要迎来大结局了吗?

在商务部的回答中,还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美方,必须先答应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又是什么?

中方态度转变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已经拉锯多年,而进入到2025年,关税成为两国博弈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武器。

就在外界对局势是否即将出现转机仍在犹疑时,5月7日中国商务部与外交部同步发布消息。

中方将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并在此期间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

可以说这一安排显得意味深长,按中国官方口径,这是一次“接触”,而非“谈判”。

虽然用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透露出一种深层,中国不是贸然走进谈判桌,而是在对美方近期多次放风和求谈信息做出策略性回应。

过去几年,中美之间打过口水仗、拼过关税牌,也较量过供应链、资源掌控等硬实力。

而这一次,看起来更像是一次战前侦察,而非和平契机的最终敲定。

从当前时点来看,美方的动作频繁且急迫,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多个场合提及对关税政策的“调整可能性”,甚至公开承认现行的145%对华关税“难以长期维持”。

而这句带有退意的表述,出自一位财政负责人之口,其背后显然不只是外交辞令,更像是一种政策疲态的表现。

对中方而言,接触并不是出于被动压力,多年来中国应对美国极限施压的策略一直是“以稳制变”,不主动挑衅,也不轻易让步。

无论是最初的反制清单,还是近两年在稀土、芯片、船舶等领域的供应链调整,中国的态度始终清晰,你来硬的,我不怕,你想谈,先看诚意。

而这一次选择在瑞士“顺带见一面”,实际上是在保有主场选择权的同时,也为事态保留灵活空间。

说实话现在不少人看到中方同意“接触”这个词,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要妥协了?

但仔细一看根本不是这回事,中国一开始就没把这次见面当成什么正式谈判。

去的是瑞士,不是北京也不是华盛顿,这就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真要签协议、谈判、敲细节,谁会选在中立国“顺路碰面”?所以这顶多是给美方一个机会。

很多人担心的是,如果中方这次见了面,会不会被美国带节奏,搞得像是中国求着谈的样子。

但其实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节奏掌握在中方手里,美方急得跳脚,中方却步步为营。

毕竟不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怎么打下一盘好棋?自然在进行接触还是谈判,美国都需要满足这样一个前提。

谈判前提,中方答应“接触”,但美方要先过这一关

尽管中方愿意与美方“接触”,但这一步并不代表形势缓和,也并非意味着中国放下了原则。

中国商务部已经在公开声明中讲得相当明白,中方同意接触,是在“认真评估”了美方近期释放的信号后做出的决定。

但任何进一步的对话,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接触可以,但先别想谈判,门槛得先跨过去。

实际上这不是中方第一次强调这些前提条件,从2018年贸易战打响开始,到如今的每一轮交锋,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

合作要有诚意,斗争不能怕较量,这一次,中方将“接触”作为一次现实考察,背后的核心,就是对“美方是不是来真的”提出了质疑。

这时候美国突然转调口风,说要“重新评估关税政策”,又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释放“愿谈”信号,难免让人怀疑,这到底是真想解决问题,还是在玩“缓兵之计”?

毕竟尽管白宫仍然摆出一副强硬姿态,但美国国内对关税政策的反弹声浪早已压不住。

不只是政客在发声,连州长、企业主、消费者都一窝蜂地站出来了,最典型的是新英格兰六州州长联名致信加拿大六省,表达希望强化双边合作、绕开联邦政策的愿望。

这些州依赖与加拿大的贸易往来,对当前关税战感到“极度焦虑”,希望通过地方合作“止损”,而类似的态度并非孤例。

加州州长加文·纽森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对媒体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在重创加州经济。”

说实话这种地方政府“另起炉灶”的情况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多见。

一个联邦国家内部,居然有多个州公开反对中央的经济政策,这已经不能简单理解为“分歧”,而是一次明确的“反制”。

这种分裂式的政策信号,对外释放的,是美国当前贸易立场的极度不稳定。

企业界的反应也很直接,小企业抱怨成本翻番,大型制造商叫苦连天,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原材料的产业链环节,几乎每天都在咬牙坚持。

一位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民不是政客的筹码,想的是收成,不是关税战。

像这种发言,在美媒中几乎天天出现,如今美国普通民众和小企业现在的处境确实难熬。

这些声音汇集起来,最终压到了美方高层头上,财政部长贝森特看得清楚,说出那句“145%关税难以维持”的话,其实就是在帮政府找台阶。

而中方的回应其实也很有节奏感——不拒绝接触,但要“听其言、观其行”。

这是一种极具战略克制的方式,既不关上大门,又不给对方随便入场的机会,换句话说中方这次把底牌亮出来了,美方若还玩以前那套虚情假意,一切免谈。

所以说“接触”的意义不在于会面本身,而在于它是一次对底线的重申。

要让美方明白,谈,是要谈的,但条件必须是真实的、可兑现的、符合国际规则的。

如果没有这些,哪怕谈上十轮,也只是重复过去的错误。

券商中国2025-05-06——刚刚!美国六大州,突然出手!贝森特发声,涉及对华关税

鲁网2025-05-07——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

极目新闻2025-05-07——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一个用词有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财经   商务部   美方   前提   中方   关税   中国   美国   中美   政策   瑞士   州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