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 “九州同”的历史必然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近日在美国安详离世,享年95岁。这位毕生致力于中国史研究的大家,在跨越两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中,始终以温润而坚定的笔触书写着对华夏文明的深切理解。在许先生的众多著作中,其晚年创作的《台湾四百年》无疑是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这本书2016年第一次出版后一直断货,后多次印刷,足见其受欢迎程度。在这部凝聚许先生毕生心血的著作里,一个深邃的历史命题愈发清晰:无论历史长河如何奔涌,海峡两岸始终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与其说此书是一部地方史专著,不如说是用生命丈量出的文化寻根之旅。作为一位拥有大陆、台湾、海外多重生活经历的学者,许倬云先生以史学家的严谨和人文关怀,梳理了从16世纪开始,台湾历经荷兰殖民、郑氏政权、清廷设台湾府、日本殖民到台湾光复以及现代发展等各个重要阶段。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以平实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台湾四百年来的变迁史,用史实证明了“台湾作为中华民族汉人开拓的东南疆土,历史发展,其来有自,根源久远”:从最初的荒芜原始,到逐渐发展成为繁华多样的宝岛,台湾的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变迁史,也是一部中国人在历史洪流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奋斗史。看似零散的历史片段,实则是中华民族开拓海疆、经略东南的伟大史诗。许先生以全球史视野重构这段历史时,特别强调“台湾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始终与祖国大陆保持着物质和精神的双向流动”,这种双向互动既体现在经济上的互补共生,更反映在文化信仰上的交融共生。

阅读《台湾四百年》,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许倬云先生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他既从大陆人的身份观察台湾,也能站在本省人的立场理解台湾,这种双重视角使他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把握台湾历史的脉络和台湾社会的本质。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台湾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社会结构。许先生在书中并没有回避这些敏感而复杂的问题,而是以史学家的客观态度,直面历史的真相,指出“清朝统治台湾的时期,是台湾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台湾从一个对外没有太多交通的海岛,转变成太平洋西岸最早迈入现代文明的地区”;“日本占台,终究还是将台湾当作殖民地,台湾人民终究只是日本帝国的二等公民”,台湾人民争取平等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日本终究没有赋予台湾人民合理的平等地位”,“屈辱与苦难多于幸福”……他既肯定了台湾地区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也承认了台湾社会的特殊性。这种平衡的视角,为我们理解两岸关系提供了有益启示。

阅读《台湾四百年》,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许倬云先生对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认同。正如书中所展现的,台湾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台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这种血脉相连的关系是任何政治力量都无法割裂的。根据台湾媒体记载,1987年两岸开启交流前,岛内就已经有贩售大陆书籍的“地下市场”,从文学到学术,从文化典籍到中医药文献,涵盖古今,无所不有。1987年后,台湾出版商更是争相出版鲁迅、茅盾、老舍、巴金等名家作品。两岸打破隔绝后,岛内文化艺术作品也跨过了海峡,从余光中、席慕蓉的诗歌,三毛的散文、琼瑶的小说,到台湾的校园民谣,传遍大陆的东西南北、大街小巷。自2006年以来,中国河洛文化研讨会已经连续举办18届,两岸学者持续不断的研究表明,河洛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也是台湾文化的根文化,台湾大多数人与中原人血脉相袭、台湾文化与河洛文化一脉相承。这些实践印证了许先生在《十三邀》中谈到的“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通过持续的文化交流,才能消弭隔阂、重建共同记忆。

阅读《台湾四百年》,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许倬云先生对两岸统一的殷切期望。书中并没有直接提出解决两岸问题的方案,但许先生通过历史的梳理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他说,理解台湾问题必须放在历史的脉络中,应当充分照顾台湾民众的利益和感情,也必须认识到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在书的最后一章,许先生写下的标题是“积患重重,当共建世界新文明”,他不无忧虑地发现“西方主流文明正在衰退,已经到了‘成住坏空’的‘坏’的阶段”,他曾说“往里走,安顿自己”,呼吁“中国人应当自己寻找自己的观念,真正能够重新认识和借鉴东西方科技文明本身的一些理性价值,融合铸造一个新的社会、新的价值体系”。他指出“两岸关系中,尤其必须考虑台湾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台湾是一座小岛……必须与大陆挂钩,大陆庞大的经济体,和台湾精致的经济体配合,形成一个可以自救自存的单位”。这启示我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该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障碍,老人家看得很清楚:两岸统一后,台湾发展空间将更大,在国际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能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耀。

把“中国”二字刻在心里,“心里一直挂心的痛是大陆和台湾”的许倬云先生走了,留下“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千古遗憾。先生的离去,是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痛。其心血之作《台湾四百年》,以史为鉴,清晰昭示: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篇章;台湾的未来,也必然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这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血脉的呼唤。期盼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共圆“九州同”的和平统一之梦,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作者单位: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办公室)


作者:傅殷

编辑:罗欣岚(实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历史   台湾   文化   两岸   大陆   日本   史学   台湾地区   社会   中华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