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第一财经
4月21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公告,为重庆协信远创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信远创”)的破产重整案画上阶段性句号。这家曾位列中国房企50强、与龙湖、金科并称“渝派三甲”的本土房企,在经历三年半的司法重整后,终于迎来重整计划草案的获批。
这场涉及623亿元债权、4796家债权人的司法重整,不仅揭开了协信远创从辉煌到陨落的资本迷局,更映射出中国房地产行业激进扩张时代的深层病灶。曾在国企任职、中年下海的协信远创创始人、“岛国首富”吴旭,又经历了怎样跌宕起伏的人生?本期科创四川走进吴旭的创业故事......
初来乍到创造百亿销售额
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1994年,吴旭丢掉大型国企“铁饭碗”,下海创办了重庆协信实业总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协信远创先后涉足广告、装饰、驾驶培训等多个行业,但却在相关行业鼎盛期急流勇退,转而投身地产。
图源:界面新闻
1996年,协信远创在朝天门打造首个商业项目“协信商厦”,此后以“星光系”商业地产闻名,其商业项目开业时间比龙湖“北城天街”早7年。1999年,他创立协信远创,深耕重庆市场,凭借高端住宅与商业综合体开发,与龙湖、金科并称“渝派三甲”,开发了黄金海岸、南坪协信城市广场等多个商业项目,在重庆地产界逐渐站稳脚跟。
2004年,协信远创开始探索“商业地产+住宅开发”模式,正式开启规模化扩张之路。协信星光68、协信星光时代广场相继开业,协信彩云湖、协信·阿卡迪亚等高端项目的成功,让协信远创一时之间风头无两。2009年,协信远创启动全国扩张,在苏州、无锡、成都等城市攻城略地,2014年销售额突破155亿元,跻身中国房企第48名。
然而,协信远创的辉煌背后暗藏危机。2014年,吴旭因牵涉华润集团原董事长宋林案被带走调查,虽半年后回归,但协信远创内部已现裂痕。曾带领公司冲入50强的“高管三人组”刘爱明、魏开忠、王裕强相继离职,人才流失成为常态。彼时房地产行业正值高杠杆扩张的黄金期,而协信远创却选择“去地产化”,将资金大量投入商业地产、金融资管、科技等新兴领域。
转型失败陷入债务危机
最惨接盘股东亏损高达93亿
2015年,吴旭将协信远创总部迁至上海,试图通过激进扩张扭转颓势,摆脱对住宅市场的依赖。吴旭立下了5年后实现双千亿的目标,即包括销售物业和产业经营的收入能够超过千亿,同时打造千亿的市值。同年,协信远创与清华系启迪控股合作成立“启迪协信”,布局产业地产,同时涉足长租公寓、特色小镇等多元化领域。三年间,协信远创在上海虹桥、中环等地打造了三个超2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并计划通过“商住产一体化”模式实现轻资产转型。
然而,商业和产业项目的高投入、慢回报特性,让协信远创陷入现金流困境。2015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5.8%和39.47%。协信远创在重庆大本营的住宅市场份额被龙湖、金科反超。2017年,其全国销售额行业排名下跌。
为缓解资金压力,协信远创在2017年斥资10亿元收购狮头股份控股权,试图借壳上市。然而,控股股东股权突遭司法冻结,导致重组计划流产。这场失败不仅让协信损失数亿元资金,更暴露出其资本运作能力的薄弱。与此同时,协信远创开始频繁出售资产自救:重庆大竹林项目卖给融创,湖州项目转手海伦堡,多利农庄因欠薪停工……但资产处置速度远赶不上债务到期速度。
2020年4月,协信远创迎来“最后一搏”——新加坡丰隆集团(CDL)以43.9亿元收购其51.0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吴旭寄望于外资带来的资本与国际化管理,却未料到这场联姻仅维持8个月便分崩离析。2021年初,CDL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由于协信远创财务状况“堪忧”,将计提89亿元减值损失,这直接导致CDL全年亏损93亿元,成为其史上最惨投资,这场收购案例也成为了地产界最为知名的一个反面教材。2021年3月,“18协信01”债券违约引爆危机,CDL紧急止损,以1美元抛售股权并抽走深圳科技园等优质资产,协信远创彻底失去输血通道。
岛国“首富”资产归零
重整草案通过迎来重生
2020年,协信远创销售额暴跌至180亿元,跌出百强榜,全年净亏损72.77亿元。过度依赖土地金融、盲目多元化、治理结构缺陷,让协信远创在行业寒冬中陷入危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收紧,融资渠道变窄、成本上升,协信远创的资金链终于不堪重负。
坊间传闻,吴旭曾通过海外投资成为加勒比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的首富。这一称号源于其通过离岸公司布局离岸金融、房地产及矿业资源,但这一身份在协信远创危机中迅速崩塌。2021年7月5日,债权人北京易禾水星投资有限公司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协信远创破产。当年10月,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申请。此时的协信远创,总负债达681.02亿元,资产负债率86.09%。
图源:协信官网
协信远创破产后,吴旭在圣基茨和尼维的投资项目(如酒店、度假村)因债务牵连被冻结,个人资产缩水超90%。他试图通过信托转移资产的操作被法院认定无效,最终在重整中丧失全部权益。吴旭的个人资产几乎归零,从“首富”沦为了破产债务的“背锅者”。
2022年11月,重庆法院对协信远创及29家企业进行实质合并重整。2023年8月,协信远创向法院提交重整计划草案。2024年3月,草案公布,方案由三家投资人支付5.85亿元现金取得协信远创下属部分企业股权及资产,完成资产债务剥离;同时成立协信远创重整服务信托,将剩余资产装入,用于向债权人偿债。但草案在债权人会议上多次未获通过,直到2025年4月17日,才获高票通过4月21日法院裁定批准。
此次破产重整,为协信远创带来了重生的机会。根据方案,普通债权金额在3万元以下的部分,将在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之日起6个月内以现金全额清偿。协信远创也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司法重整实现纾困的百强房企。未来,协信远创能否借助重整获得新生,在房地产市场中重新找准定位,实现稳健发展,还需时间来检验。
协信远创的破产揭示了房地产行业的结构性变革:从高杠杆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从住宅开发转向产城融合,从单一融资转向多元金融工具。对于吴旭们而言,协信远创的故事是一个警示——在政策调控与市场分化的双重压力下,唯有回归产品力、优化财务结构,才能在行业洗牌中存活。协信远创的破产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时代的注脚,这也许能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理性发展的开始。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