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唐凯夫人邹光回忆陈赓院长

纪念陈赓院长百年诞辰

邹光

在陈赓院长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像许多永远怀念着他的人们一样心中很不平静。对于别的同志来讲,也许难以理解我的心情,只有我自己能够时时感受到这种思念的分量,因为这其中包含着对我两年前故去的丈夫唐凯同志的怀念,包含着我们一家对陈院长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1952年12月前的一段时间,是唐凯同志心情不很愉快的日子,那时他在新组建的中央军委民航总局担任副局长,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他所在的单位在处理一些具体工作失误时,不适当地将一些不实之辞强加在他的头上,无限上纲,使他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当时我感到回到家里的唐凯心里有事,试图探问,他不讲,他从不将工作中的事情向家人提起,只是自己在生闷气。在挨整的日子里,唐凯被停止了工作,这对于从1929年参加红军起就是工作狂的他来说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情。我深深地为他担忧着,可又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仍能体会出一种压抑感。


事情的转机正是由于陈赓院长的出现。

1952年5月,毛主席把正在朝鲜战场上指挥作战的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同志调回北京,委以他一项重任:创建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同志被任命为院长兼政委。这项任命对于军队建设和发展所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一开始便休现出来。周总理要求陈院长:战争和国防现代化急需早出人才,出好人才,早出成果。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必须马上组织力量,调配最得力的干部和教师投入建院工作。

令唐凯没有想到的是,陈赓院长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我们是后来才得知的事情经过:陈院长亲自出面去找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长罗荣桓同志,指名提出要唐凯到军事工程学院去工作。他向罗主任了解了唐凯的情况,同时介绍了自己对唐凯的认识经过和了解的情况。

唐凯同志认识陈院长是在长征中,那时唐凯在四方面军262团担任政治委员,陈赓同志在一方面军担任军委干部团团长,会师的时候他们相遇了,二人一见如故。唐凯仰慕陈赓同志一代名将的声望,陈赓同志喜欢唐凯豪爽的性格,欣赏他勇敢坚毅、机敏善战,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使得他们肝胆相照,亲如兄弟。从那以后两个人在不同的战场上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虽然很少相聚,却是彼此都将对方挂在心上。陈赓同志坚定地认为唐凯同志是个好同志,对党和人民忠诚,有能力,能吃苦耐劳,相信他能够完成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同时希望罗主任支持自己的建议。他们当场便确定了此事。

紧接着不久,陈院长便找到唐凯,向他介绍了组织上的打算,同时推心置腹地对他说:“民航局的事情,你不要再考虑了,罗主任了解了情况,你不要有精神负担。”

唐凯当时的激动是难以形容的,他感到自己又重新得到了党的信任。短短的几天里,他完全变了个人似的,急不可耐地催促我为他收拾行李,准备出征。我不知道其中的原由,但从他不断提及的与陈院长的会面一事中,真切地意识到他的思想负担已经放下了,多日来笼罩在我们家中的阴云被驱散了,我和孩子们又重新感受到唐凯那乐观的性格,大家都为他高兴,那时的心情,真可以用杜甫那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诗句来形容。

几天后,我们便随唐凯举家北上,于1952年12月赶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报到。

在建院初期那些难忘的日子里,我们眼中的陈赓院长既是一个指挥若定的统帅,又是一名身体力行的士兵。在无校舍、无教师、无教材设备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提出“边垒窝,边开学,边学习”的三边建院方针,这个方针很快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赏。陈院长不辞劳苦,亲自出马,积极组织各方力量,从苏联专家到我军各级干部的选配,申请器材设备,建设基础设施等等,事无巨细,处处用心关照,使得这所我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级军事院校以令世人震惊的速度迅速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她的诞生,对于我们的朋友是极大的鼓舞,对于敌对的势力,又是巨大的震动,这是我军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唐凯同志生前经常荣幸地回忆自己追随陈院长在哈军工的历史,这是他70年革命军队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经历之一。在这段难忘的岁月中,陈院长对他的教诲和帮助令他常常挂在嘴边,也用来教育家人。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时陈院长住的前门就是我们家的后门,院长经常推门就进,口中叫着:“邹光,弄点吃的来!”我于是连忙安排炒两个菜,做点米饭,熬点粥,然后看着他与唐凯边吃边谈工作。

起初的话题好像围绕如何对待专家和知识分子方面的很多,陈院长经常在谈话中涉及此事。他对唐凯说:“院里的领导都是三八式的,你是老红军,要带头尊重他们,他们是专家。要想方设法支持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时候,陈院长是如数家珍地谈论自己属下的人才。他说:“办好这么重要的军事工程学院,高级知识分子、教授们是关键人物,作为系的领导,要积累一些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这对于军队今后的建设会大有好处的,无论是苏联专家还是国内的专家,都是我们的财富。”他还要求唐凯:“要向苏联专家学习。我们军队虽然建立多年,但大部分时间是在战争中度过,现在我们要学习苏联红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好经验,要拜他们为师,但也要不卑不亢。重要的是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唐凯毫不含糊地认同陈院长的思想,并且在工作中坚决按照院长的要求去做。他广泛团结教职员工,特别注意团结知识分子,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工作中,他随时宣传院长的教导,将院长的指示具体落实到每项事务中,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直到几十年后,当年的教授来到家中,还常常与他一起无限深情地追忆起陈院长对待知识分子的一片赤诚之心,不绝地称赞陈院长贯彻中央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水平高,深得人心。

对于苏联专家,唐凯更是将陈院长的嘱托化为有效工作,处处尊重他们,经常代表陈院长看望他们,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由于陈院长的大力支持,唐凯对苏联专家的工作收到了不小的效果。专家们认为这位系主任虽然资格老却没有官架子,且办事爽快,言语谦和,也对他十分尊敬,彼此相处融洽。正是这种融洽,换来了苏联专家们对我军建设的信任感和责任感,他们不顾一些戒律,将机密度较高的材料、图纸等教我们的教授掌握,这些机密在后来两国关系恶化全部专家撤离后对我军的尖端科学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陈赓院长抓院校非常重视抓干部,他爱引用毛主席的话讲这个道理,这就是“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他对于部的团结十分看重,在对唐凯的谈话中多次强调学院的各级干部都是来自全国全军不同岗位的各类干部,大家思想认识水平不一,性格各异,一个领导,必须善于团结干部,否则你就寸步难行,纵使有天大的本领也无济于事。他在各种场合都讲团结,讲全局利益,讲人人要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在这方面,唐凯深深感到院长本人就是最好的榜样,他很感动陈院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记忆很深的是曾有几次院长在会上向众人宣布:“唐凯同志是个‘两万五’的老红军,有战功,大家要向他学习!”在唐凯这边,院长则谆谆教导他:“全院十几位老红军,你参加革命最早,要带头尊重‘三八式’干部,他们现在在院的领导岗位上,是你的上级,要支持他们工作。你要在全院红军干部中做个模范,带头做好与‘三八式’干部的团结工作。”

唐凯同志遵照陈院长的教导,在军事工程学院兢兢业业的工作。他深入教室,深入学员宿舍,在操场,在食堂,在学院的每一个角落里用心尽力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心里清楚自己必须做好工作,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榜样。他常常对我说:你看看院长是怎样工作的,他比我们操心都要大得多啊!

我们非常清楚陈赓同志肩负着比大家要重得多的责任,不久他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部副部长,同时他还兼任着国防科委副主任和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唯其如此,更显出他对党和国家的事业的耿耿忠心。即使身处高位,他仍然对学院的工作关怀备至,不时奔走于北京与哈尔滨两地,使我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没有产生他已经调走的感觉。

他的确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在我们家大人和孩子的心目中,他近乎我们中的一个成员,不光是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很多人都有同感。在哈尔滨,他没有家,我们的家他常来常往;在北京,我们的大女儿留在那里上学,每逢周末,他都要把她和其他几个家不在北京而住校的哈军工干部的孩子接到家中。他的夫人傅涯同志热情地款待这些孩子,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带他们看电影,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既代我们这些长期在外的家长管教了子女,更使这些孩子没有了离开父母的孤独感……

陈赓院长诞辰100周年了,唐凯同志比他小15岁。在纪念院长的时候我常常幻想,要是他们今天还在该有多好!他们两人从1935年开始的友谊是建立在相知相解的基础上的,在院长逝世后的38年中,唐凯无数次地提起他,无数次地教育部属和子女们学习他的精神。现在,他们都在一起了,给我们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

谨以此文缅怀我们尊敬的陈院长!缅怀陈赓同志和唐凯同志永恒的友谊!

(2002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7

标签:历史   少将   院长   夫人   唐凯   邹光   同志   苏联   工作   干部   专家   工程学院   知识分子   我军   老红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